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别人的抒情诗

别人的抒情诗

时间:2024-10-19 03:40:56

为“迎接”将于7月13日访英的特朗普,一群反对特朗普的英国民众发起众筹来制作一个巨婴版特朗普充气人偶,计划在特朗普访英时让人偶从天而降,给他一个“大惊喜”。(@视觉中国图)这个夏天,注定惊心动魄。每天早晨醒来,会发现万事万物都发生了变化。眼睛一闭一睁,阿根廷凉了;再闭再睁,哎,好像没凉透……前两天我一睁眼,发现“外婆”竟然变成了“姥姥”。话题的来源是上海的一本小学语文教材,第24课课文《打碗碗花》中,原文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有网友继而晒出此前上海市教委对这个话题的态度,他们说“姥姥”是普通话,而“外婆”则是方言。这场争论简直是端午粽南北甜咸之战的加时赛场。作为江南水养大的娃儿,我承认,提到“姥姥”一词,我最先想到的是刘姥姥,乐呵逛大观园那位。抛开南北的差异,课本是否要对特定的称谓如此刻板和规范,也是讨论的核心。前主持人闾丘露薇就在个人微博上写道,任意更改已经定稿的文字,实际上是在抹杀多元。

语言的多元是非常奇妙的,即便是使用范围极广的英语,到了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也会变换出很多副面孔。其中,印度式英语和马来/新加坡式英语最为魔性。有条件的读者可以亲身试验,和来自这几个地区的友人们相处3天以上,口音就会完全跑偏,传染力堪比东北话。有趣的是,这种“变种英语”已经开始慢慢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英国汉普郡的一所高中,今年就首次开设了印度英语的课程。校方称,这是因为现在国际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学习当地的“英语”可以为学生们将来工作做好准备。目前已经有18名学生注册,伦敦腔和印度口音的碰撞,相当令人期待。

在语言天赋方面,我一直羡慕那些饶舌歌手,语速极快而且还不会咬到自己舌头。最近,网友们发现了能力更进阶的一种人,就是饶舌歌手的手语翻译。关掉音乐,你说这是某种嘻哈舞步我也是会相信的。最近,脸书主页上都在悼念一只大猩猩科科。6月19日离世的科科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一只大猩猩,她能够使用2000多个手语词汇,和人类交流。她的一张自拍照还曾登上《国家地理》封面。在世时,科科的一举一动都被观察着,因为人们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去了解另一个物种的内心世界。当护理人员问:“动物去世后会去哪里?”科科会打着手语回答:“一个温暖的洞。”然后给出告别的吻。她也会在猫咪朋友意外身亡后,表达悲伤的情绪。但另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人们对于科科的表达存在过度解读,因为无论从她的手势中读出什么,里面都带着人类自身情感的投射。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产物,自然带有情绪。在美国法律的判例史上,就有这么一句非常有名的话,直译作“一个人的粗语是另一个人的抒情诗”。当年,19岁的保罗·科恩因在洛杉矶法院大楼的走廊身穿写有“去他妈的征兵”字样的夹克而遭逮捕,哈伦大法官在意见书中写下了这句话,成为日后论证言论自由时常被引用的一个观点。最近,在印度一宗请愿书的判决中,类似的案例又再次出现。2个月前,请愿人菲利克斯将一本杂志以淫秽为由告上法庭。杂志封面显示一位女士正母乳喂养怀中的婴儿,标题写着“母亲告诉喀拉拉邦:不要盯着看,我们想喂母乳”。最终这个案子遭到喀拉拉邦法院的驳回,判决书写得直接,且颇具霸气,“我们无论如何都没能从中看出图中有任何情色的元素。事物的美在于旁观者,也许猥琐也是如此。”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