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在新中国邮票中,多次出现鸡的形象。但是,它们极少以畜牧业题材出现,而绝大多数是鸡的艺术形象。邮票设计师早已让鸡脱离了圈舍中的自然面貌,而是赋予它更多的吉祥元素和理想化色彩。
图2鸡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家禽
在远古时期,人们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和对动物世界的认识程度,先后选择了马、牛、羊、鸡、狗和猪进行饲养驯化,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成为家畜。六畜各有所长,在漫长的农业社会里,六畜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
图3鸡作为一种最普及的牧业,饲养相对简单,有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人类将野生鸡驯养成家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现在凡是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有鸡的养殖。从南宋时期保存下来的重庆大足石刻中的“养鸡女”可以看出当时家禽饲养的情况。鸡肉和鸡蛋是人们餐桌上重要的动物性食品之一。鸡肉经过烹调加工后味道很鲜美,容易被多数人所接受。因此,鸡也成为农贸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禽类。因为“鸡”与“积”谐音,“鱼”与“余”谐音,人们期盼自己的生活有“积余”,所以鸡和鱼经常在一起成为人们的吉祥符号。
图4
图5鸡在中国地名中的神话
鸡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日久天长势必形成一种文化。这种以“鸡”为核心的文化最先体现于地名之中。其中脍炙人口的当属陕西省的宝鸡市。宝鸡古称“陈仓”、“雍城”,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发源地,也誉称为“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公元757年因“石鸡啼鸣”之祥瑞改称为“宝鸡”。著名的西周青铜器“何尊”1963年出土于此。1982年发行的何尊邮票上带有“宝鸡”地名。
图6传说春秋末期,河北省怀来县百姓因为敬佩代国的代夫人肝胆忠烈,在当地的一座山下为她筑墓地,并修祠堂和雕像以示纪念。后来这里常有雉鸡鸣叫,故将该山更名为“鸡鸣山”。明代在鸡鸣山脚下建筑了一座驿站取名“鸡鸣山驿”。
位于河南省信阳市的鸡公山,也有传奇的故事。传说在远古的一年,这里闹蝗虫灾害。天庭便派金鸡大仙,帮助百姓灭蝗。为了不让蝗虫再祸害百姓,金鸡大仙就永远留驻此地,变成这座“鸡公山”,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安。报晓峰是鸡公山的象征,它酷似一只报晓的公鸡。图7
图8鸡足山位于云南省宾川县,其山形前列三峰,后拖一岭,形状如同鸡足,故而得名。鸡足山是国内著名的佛教名山,也是佛教文化荟萃和交流之地。
图9鸡在历史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古代的计时器尚未发明前,早晨的鸡鸣一声,向人们报告新一天的开始,它不仅是庄户人家的时钟,也是公共生活的时钟。“闻鸡起舞”的典故就与鸡鸣相关。传说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著名将领,两人志同道合,气意相投。经常鸡鸣头遍就起来习武,由于认真刻苦。他们练就一身本领,战功卓著,两人都被皇上加封。为了赞颂他们的刻苦精神,就形成了“闻鸡起舞”的成语。
图10京剧《拾玉镯》也称作“玉镯买雄鸡”。该故事讲述了明朝年间陕西孙家庄少女孙玉姣在自家门前织绣时,被男青年傅朋看到,并爱慕上孙玉姣。傅朋以买鸡为由,与孙玉姣搭上话。傅朋的潇洒多情也打动了孙玉姣的心。傅朋故意将一只玉镯丢落在她的面前,她便含羞地拾起,表示愿意接受傅朋的情意。在这个故事中,雄鸡成为一种传情的信物。
图11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表现的是194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小分队在东北地区剿匪的故事。侦查排长杨子荣化妆成土匪,只身一人深入匪巢,机智巧妙地利用土匪之间的矛盾,趁匪首座山雕在农历大年三十设“百鸡宴”庆贺自己六十大寿之际,与小分队里应外合一举全歼座山雕匪帮。百鸡宴就是土匪从一百户老百姓家抓来的一百只鸡做成的宴席。
图12鸡在古代文物中的神韵雄鸡被人们视作善斗的勇士,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斗鸡的竞赛性游戏,而且长盛不衰,一直流传至今。出土于汉代的画像砖上十分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的斗鸡场景。斗鸡的风气在唐代很盛行,尤其是特权阶层的人物——宠信宦官、王孙公子。斗鸡后来推广到军中,用以激励战士的勇气,提高兵卒的斗志。
图13重庆大足石刻中的养鸡女,是经典的石刻作品之一。该石刻非常生动地表现了一位农家妇女掀开鸡笼的瞬间情景,两只鸡出笼在争食,另两只伸出头颈即将出笼。鸡的形象惟妙惟肖。
图14
天鸡作为一种传说中的神鸟由来已久,具有吉祥之意。古代汉族传说中的天鸡又称神鸡,有“天鸡降临造福于民”之说法。清代的景泰蓝“天鸡尊”是经典的艺术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掐丝珐琅天鸡尊器形优美、形象生动、色彩富丽、金碧辉煌,体现出乾隆时期珐琅制作工艺的精湛水平。
图15鸡在现代工艺品中的“颜值”一年365天,公鸡每天清晨啼鸣报晓,从不懈怠或误时。因此,得到“鸡有信德”的美誉。在汉语中,“鸡”与“积”、“吉”谐音,人们借此期盼鸡能给自己带来财富和好运。在各类吉祥动物中,鸡的“颜值”较高,因此它在艺术品中“出镜率”也较高。
图16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品,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有贴窗花的习俗。在大红色剪纸中,公鸡是必不可少的题材。民间有“鸡王镇宅”的说法(图17、18)。
图17
图18鸡是儿童较常见的、较温和的小型动物之一。因此,民间玩具中也不乏公鸡的身影。在一套9枚的邮票中出现了15件玩具,其中就有3件是公鸡(图19、20、21)。
图19
图20
图21竹编是民间编制艺术的一种,具有成本低、创作难度大的特点。在1978年举办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中,有一件浙江省嵊县竹编工艺厂创作的“竹编鸡”,表现的是一只英姿勃勃的雄鸡。
图22鸡是平面艺术中的吉祥元素中国民间把鸡作为神灵推崇。鸡在世俗观念中,是辟邪的吉祥之物。鸡自古以来就深受画家们的赏识,并经常出现在艺术作品中。
画家齐白石自幼在家乡放牛养鸡,对鸡的感受特别深。他30岁以前多画雄鸡,60岁以后重点琢磨画雏鸡。在他的笔下,寥寥几笔将小鸡表现得栩栩如生。
图23中国民间过春节有贴年画的习俗,门画是其中的一类。河北武强年画《五福临门》画的是两个童子各骑一只大公鸡,各持的条幅上分别写着“功名富贵”、“吉星高照”。借“公鸡鸣唱”的“公鸣”取“功名”之谐音。
图241993年是中国农历的“鸡年”,第一届东亚运动会在中国上海举行。本届运动会的吉祥物为一只雏鸡,取名“东东”,寓意了“东方欲白、金鸡报晓”,为本届运动会增添了诸多的中国文化元素。
图25因鸡而精彩的中国文化我国甲骨文中有“鸡”字,说明远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认识鸡。中国的“鸡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中华民族是一个崇敬鸡的民族,这不仅体现在具有悠久的“鸡文化”,还体现在汉字“鸡”是从象形字演变而来。特别是篆书“鸡”字更加接近鸡的形态。从中国的地图还可以看出,其形状酷似一只雄鸡。鸡是勤劳和勇敢的象征,这种象征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此外,在中国的生肖文化中,属鸡的人被认为具有性格开朗、聪明伶俐、直觉敏锐、组织力强等特点。其实,这些都是生肖文化对人们寄予的美好期望。
图26
图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