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夏湾的周慧娟

夏湾的周慧娟

时间:2024-11-07 08:44:49

何艳新的邻居正在修建楼房,每次去,她们都会过来与你打个招呼,吃她们的特色食品——自家做的糍粑、蒸的红薯、酿的米酒,每次端出来的食物都不一样,即使同样是糍粑,女主人也会说,昨天是打汤的,今天的更好吃,是油炸的。

r建房子的工人是邻村夏湾人,男男女女九个人,年纪都是四十岁上下,他们都姓唐,村子里大部分人都姓唐。名为夏湾的村子里住的都是姓唐的村民。他们说,夏湾有岩洞、碑、池,和大的礼堂。

r其中一个工人希望你能给他们拍张照片。

r当然没有问题,也是你所希望的,你喜欢那一张张微笑、健康、阳光的脸庞。他们半圆圈地站在外面聊天,你要他们原地不动,就这样站着,该干吗继续干吗,你不断地按下了快门:

r——站着抽烟的、腰间挂着大串钥匙的、一只手撑腰的、抱手在胸的、背手看着别人的、低头的、吞云吐雾的、吃红薯的、低头说话的。

r九个人,六男三女,背景是老房子上拆下来的木梁、晒着的衣服、烂箩筐上搭着的一双袜子、摊在地上的各种塑料管。这就是何艳新老人家的地坪。

r他们吃完早饭,8点半开工。小工们搅拌水泥、挑红砖、爬上已经修好的二楼,大工师傅砌墙,拉一根水平线,把一些水泥放在下面砌好的砖上,右手拿砖,在三个方向,各涂抹上水泥浆,把砖放上去,用手中的砌刀,轻轻敲打上面新放的砖,调整点点位置,砌刀的铁敲打硬邦邦的砖,脆脆的声音,点点滴滴每一下都明明了了,走在村子里,任何地方,都能听到。

r其中有位唐姓农民说,夏湾有很多好看的东西。约好明天中午,他们做完事情,下午带你去夏湾村。

r第二天上午,你到河渊村,何艳新老人已经准备停当,她说,她带你去夏湾村。一直是与老人一起,到与女书相关的地方去看村落、神庙、女书传人旧地、老人的外婆家等,之前担心老人身体,才不敢一次次提出每次都请她同行的要求,现在她自己提出,看着她轻轻松松的身体,你们开心啊!出发。

r老人说,女书传人周慧娟现在就住在夏湾村。

r周慧娟,周硕沂的妹妹。周硕沂,20世纪当代女书推广中不能绕开的一位关键性人物,在女书即将完结她第一阶段生命体征的时候,女书借周硕沂之手,进入了第二生命存在状态。

r女书第一阶段的生命特征,是女书字、女书歌、女书风俗、女书习性逐渐形成,广泛流传于上江圩所有女性世界中,贯穿所有女性一生,从出生按父母之命结拜的同庚姊妹,长大后,自己结交的姊妹,结婚的哭嫁、《三朝书》习俗,日常中姊妹用折扇来表情达意,逢年过节的“斗牛”、祭祀等,女书在女性世界的暗河里波涛汹涌,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

r女书第二阶段,因为女人与男人一样进了学校,学了汉字,与男人一样出外打工,与男人一样在各地经商、入仕等,女书渐渐地失去了存在的土壤,女书如睡莲,夜晚,它们沉睡在暗暗的夜色中,安睡在水面、水底。早晨来了,阳光来了,它们一朵朵,绽放在、暴露在人们的视线下,让人为之惊叹。

r女书第二生命特质,是以文化的方式而存在,出现在所有人面前,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女书不再是女性的泪之书,不再是社会的习俗,成为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的一部分,成为一个旅游的点。周硕沂,是这转换点上的关键性人物之一。是谁选择了这个男人?

r周硕沂,江永人,他的偶然发现,他的激情,让女书找到了他,他遇见了女书。女书如河流一般,早期流经的是峡谷,是瀑布、深潭,是岩石、激流,后来,女书进入平缓地带,滋养农作物的生长,为动物、植物提供清亮的滋养,平稳生态。

r现在的女书问题:她们的生命之花是否自然开放?形式变了,内核和本质是否在变?私欲是否会出现嫁接、基因转换、置入新元素等问题?女书的精神是否依旧那般丰富?

r想知道女书第一阶段生命中的各种秘密,已是不可能的,因为,产生女书的原因,就是因为不想让人知道,女书本身就是一个女人的秘密,是一批又一批苦难中的眼泪,在大地下形成的暗河,坚忍、决绝的秘密,所以还有死后焚书的习俗。

r往常,何艳新经常来夏湾。

r变化太大了,顺着河道公路,走了近两公里,老人看着车外。

r“不对,走过了。要过一座桥。”

r掉头,几百米,才发现要离开主公路的出口,左转,一条小路,上石桥,老人不断地肯定地说,这就没错了,没错了,是这条路。

r何艳新不停地给周慧娟打电话。

r过河、转弯、掉头、伴小溪走、进林子,夏湾村躲藏在几十座、上百座山的隐秘处。

r周慧娟在进村子的大礼堂门口等,见到何艳新,她们挽着手,在一起,像两个年轻的姊妹,一路走,一路不停地说话,江永土话。顺着村子里的路,弯弯折折地往里走,一会儿像走出了村子,一会儿转半个圈又进到村子里,走了很久,随两位老人,才进到村子最里的细微处,生活的烦琐,久远之美才氤氲地浮现其貌。

r阳光柔和,夏湾,村子阴美。

r她们经过的时间并没消失,集结于此——昨日的、再远些时日的、今天的、明天的时光,条理清晰地坐在村庄里——看村庄流水——

r不断变化的房子:新楼房、新冒出来一堵墙、新安装的窗户,对面已经修建好的一排,村庄外面还是村庄,村庄外面,是花瓣——新的房子。花蕊,易碎,易飘飞的——是村庄里暮色中的老房子。

r周慧娟、何艳新往村子后面走,大片树林与村庄拉开一点距离,瓜棚,绿色茂盛,光影随移,美可视,可闻,可想。

r老村口,往下,长长的石阶,三十多级,每级石块由三块长石条组成,下到最低处,靠村庄的这一面,一半傍山,一半与石阶相连,另一面,敞开,面向远方的田野,下面是水池。

r整个水池由石头砌成,长方形,中间用石块分开,形成三个水池,不知道多少年了,水池依旧是原来的模样。何艳新小时候,来水池里挑水,村子里的女人们站在另一个水池里,把衣服放在水池旁的石头上,用木棒重重地敲打,水池里的水一直很清,一旦遇到水变浑浊,将是一场铺天盖地的惊恐:

r女人如常,站在水池里洗衣服,水池里的水突然浑浊起来,水飞速上涨,淹过卷起来的裤脚,淹过膝盖,水位快速上涨,吓得站在水里的姑娘们爬上水池就跑。村里人都说,水池上方洞里有条龙。

r村庄按照先天太极图和先天八卦图布置修建。村中央,有一口远近闻名的池塘,谭盾的微电影就在这里取景。池塘四周一圈,都是老房子,水中有鱼,随光影变化,池塘也在时刻流动、变幻,整个村子,因为有了这两处重要水源,更加从形到质,契合太极图、八卦图的貌和意。以水池为中心,阴阳两鱼相抱而环。

r她们从东边坎卦位入村,由东往上,由外往内,都有郁郁苍苍的植物守护。大片的老房子,在植物的旁边,一栋连一栋,屋顶与墙体颜色一致。瓜棚下,有一匹棕色骏马,回头看了看两位老人,又转过头去,啃草。

r往周慧娟家里走,一路不断地说自己家里的不好。

r“又脏,又不好,又黑闷闷。”

r村子尽头,巷子中间,在平房前停住,木门、铁锁、红砖。周慧娟边开锁边还在说自己的房子不好意思示人,这是村里人的客套话。

r推开门,幽暗的客厅里,一个灰的空间,墙上到处都是与女书相关的物件:女书字、女书书法、女书传人匾额、女书活动照片。女书拥挤在客厅里,忍着气力,阴柔地与主人对话。

r客厅正前方,一幅牡丹图,画两边写有七个女书字,旁边挂着一块由江永县女书文化研究管理中心颁发的“女书传人”牌匾,黄底黑字,刷成金铜色,如厅堂的眼睛,炯炯有神,盯着来来往往的有形无形的生灵。

r旁边的镜框里,镶嵌了十五张大大小小的照片,有周慧娟出席女书会议的,有与女书研究人员的合影,有女书教学的照片,都与女书相关。

r粉红色的冰箱孤独地站在阴影里,发旧。

r厅堂左边、右边和正前方,各有两扇门,通向三个房间。整个空间如一位老人,怀抱着过去的记忆,被人偶尔记起,又长期被人遗忘。墙体发黑,里面的门时刻敞开,没有关的时候。客厅里堆放了一些蛇皮袋子,一些纸箱,都是废品。墙上,挂了件外衣。屋子还算干净,整体散发出垂暮之气。

r左边墙上挂着一幅女书字,内容是《训女词》,是周慧娟的母亲传下来的,花草种植在长长斜斜的女书字中。有些褶皱的纸,高悬于墙上。旁边的汉字,是她老公写的,周慧娟不会写汉字。

r七十二岁的周慧娟,垂暮的老年气息,没有占据她的精气领地。

r周慧娟乐观向上,何艳新则像位悲观的勇士。

r周慧娟唱起了母亲写的《训女词》,她希望与何艳新一起吟唱。

r两位老人坐在门槛上,下午的阳光打在她们身上,一半阳光一半阴影。唱了几分钟,何艳新老人把椅子搬走了,她说这是周氏家族的《训女词》,她不好唱,唱女书的声调——也不在一个调子上。

r周慧娟从里面的房间里拿出七八十张女书书法,大的、小的。还有几本新抄写的《三朝书》。

r周慧娟从唐诗宋词里挑了些好的句子,翻译成女书字,写成书法作品,每幅女书字里画了画儿。字中有松竹,有梅花小鸟。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一张画,她反复画很多次,才基本满意。

r“画了一次又一次,浪费了很多纸。”

r画,线条简单,有点返璞归真的意味。

r满塘的莲花,蝴蝶的大翅膀覆盖了整个画面,蝴蝶低飞在或开放或含苞的莲池里,细纹水波。

r另有一张桃花的女书字,斜体字中,桃花图案,周慧娟画了很多天,简单几笔,反复来画,线条向外扩张,桃子肥硕可爱,花丛中的鸟,画得比较笨拙。

r周慧娟拿出一幅一米多长的新物件,重重地摔在现实的石头上——一幅十字绣。色彩鲜艳的花朵上,另外绣了八个字:天天开心,岁岁平安。这幅当代的产品,像一条死了的虫子,腐烂在千年的青石板路上。

r她折回房间,又拿出一幅十字绣来,小手帕上有女书字。周慧娟因为视力不好,手帕上没有绣花,只绣了女书字:合家欢乐、心想事成、前程似锦、万事如意。她说:

r“女书写多了,也没有用。”

r女书园里有一幅大的牡丹图绣品,出自周慧娟母亲之手。那绣品,不是十字绣所能比拟的。

r周慧娟还用女书字创作了巨幅《红旗颂》的女书作品,记录的是国家的大事,几位主席的丰功伟绩。

r你没有见到这作品。

r“在江永县文化部门里收着,我准备哪天去要回来。”

r周慧娟的女书,从哥哥周硕沂那里学会,她现在在教哥哥的女儿学女书。哥哥周硕沂,在女书流传史上留有转折性的一笔,是他揭开了女书的面纱,发现了女书群体,其实,如果女书不愿意,谁也发现不了它的存在。

r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