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只有隔壁老王才会给所有人点赞

只有隔壁老王才会给所有人点赞

时间:2024-11-07 01:31:23

说了一辈子场面话,点了成千上万个赞,最后厌倦了,可发现想说真话的时候连听众都没有,这就尴尬了。

老王被朋友视为朋友圈的奇葩。他年近不惑,事业没搞出什么所以然,但他最敬业的一面就是夜以继日地给人点赞。老王身处金融圈,他的一个朋友也是,两个人都交际广泛,但对彼此之间有多少共同朋友毫不知情。就这样,那个朋友但凡打开朋友圈,就会看见老王满屏的赞,这些赞是那么不被人待见,显得有气无力。所有潜伏的“共同朋友”因此明白一件事:原来他不光是喜欢我,而且喜欢所有人。

很快,老王就被扣上了虚情假意、处处留情的帽子。老王就这样被慢慢孤立了,但他浑然不觉,依然忙于点赞、留言。

在朋友圈装熟,还是有一些好处的,老王们的举动代表着“我和你一直保持联系”的假象,尽管双方都知道这种联系出于何种目的。但从人情世故而言,虚情假意还是比漠不关心来得有温度,它显示出这段所谓交情的持久性。

然而,老王还是惹恼了那个同在金融圈的朋友。他和那个朋友顶多算得上点头之交,前一阵子老王终于要娶媳妇的时候,他居然给那个朋友发了条热情洋溢的微信,邀请他务必参加自己的婚礼,说白了就是想多捞点份子钱。可是他哪来的底气呢?

对于老王而言,这个要求简直太合情合理了——除了在医院打点滴那张照片老王总算没动静以外,那个朋友发的几乎每张照片都没躲过被老王点赞的命运。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给日后留一条后路,凡此种种,就是为了在“你吃亏我占便宜”的时候,你不至于连点面子都不给就直接拒绝。

一件事情能够普及甚至受到追捧,一定有合乎情理的原因。科学家发现,人们看见他人给自己点赞时,大脑会大量分泌多巴胺,让人由衷感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受到了赞许和鼓励,并产生愉悦感。所以,即便知道对方有极大可能只是出于社交礼仪而点赞,人们会自动忽略其功利性,认为他人对自己是认可的。这无疑会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试想一下,一个从不在社交网络上留下痕迹的人,一定会被划分进不友好群组(真正熟络的朋友除外),因为这些人从未对我们的生活表达过欣赏,甚至吝啬到连赞都懒得点一下,怎么可能是一个世界的人呢?

久而久之,这些潜伏者便被我们无情地扔出了交际圈,最终沦为陌生人。

朋友圈装熟只是整个装熟体系的一小部分。我们想必都听过,有人吹嘘自己和名人关系匪浅,甚至对方还要敬他三分;毫无交情的好哥们儿突然认为你有义务借他三万块钱买摩托车,要不就是出事的时候威胁你他哪哪有人让你好自为之。凡此种种,无非是为了展现自己的势力,这和狮子怒吼时一定要露出牙床没有本质区别。

大多数讨好者,或喜欢和他人装熟的人,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缺乏自我认同,同时还伴随自卑、缺乏安全感甚至社交恐惧。他们少点一个赞都担心会不会得罪人,他们不套近乎,不得到一些面子上过得去的朋友,就觉得自己缺乏存在感。

一个同学的母亲,曾经是个意气风发的中年女性,但前年开始突然一病不起,直接原因就是退休。她是个闲不住的人,就喜欢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可一退休就傻眼了:曾经经常见面的朋友现在一个也约不出来,有的人开始不接她电话,更有甚者对她冷言冷语;社交活动几乎停滞,社会地位一落千丈,现在她唯一的身份就只剩下“老人”了。

她经常和女儿说的一句话就是:“没人需要我了!”这可是她一辈子绞尽脑汁想避免的事,如今竟然噩梦成真。和很多人一样,她从来就不爱读书,认为自己的价值完全建立在社会对她的认可上,而一旦认可缺失,自己便立刻堕入毫无价值的境地。

有很多人,终其一生热热闹闹,甚至事业飞黄腾达,但到了五六十岁才发现,自己从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说了一辈子场面话,点了成千上万个赞,最后厌倦了,可发现想说真话的时候连听众都没有,这就尴尬了。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