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华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教.."/>
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关键是民心相通

关键是民心相通

时间:2024-11-06 11:13:54


    曹云华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

这几年,我们对东南亚人文交流的投入在不断加大,国家领导人每出访一个国家都要强调如何促进相互的人文交流,与相关国家签署开展人文交流的合作协议,相互举办各种重要的文化活动等,中国还设立专门的基金,鼓励和支持双方的青年进行留学及各种文化教育与科技交流活动。这些举措和大量的投入收到了一些效果,但是,人心的耕耘和收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必须有长期的思想准备。

一、从中国在东南亚的软实力说起

去年,笔者带领的课题组完成了一个就中国、美国、日本和印度在东南亚的软实力进行比较的课题,就总体而论,美国在东南亚的综合软实力是最强的,日本次之,中国第三,印度居第四。由于历史、宗教、文化传统、现实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中国、美国、日本和印度在东南亚各国的软实力各有相对的优势,就综合软实力而言,美国在菲律宾强于其他三国,而在泰国和新加坡,中国的优势则表现得比较明显。本课题组研究发现,尽管近年来中国在软实力资源方面有着较大的投入,但由于参与主体的太过单一、软实力资源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中国实际软实力的增长非常有限,目前仍落后于美国和日本在该区域的软实力。

1.就经济软实力而言,日本近30年来的“精耕细作”使其在东南亚的经济软实力中居于四国之首。美国、中国在东南亚的经济软实力紧随其后,印度目前经济软实力相对较弱。就文化软实力而言,美国居于四国文化软实力之首,日本、中国和印度依次居于第二、第三和第四位。就政治与制度软实力而言,美国依然居于首位,日本紧随其后居第二,中国和印度不及前两者。就外交软实力而言,四国在东南亚的位次依次为美国、日本、中国、印度。整体而言,中国在软实力的四个维度上均居于第三位,不及美国和日本,但好于印度。

2.就东南亚的国别情况而言,四国在东南亚各国的软实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美国在印尼、菲律宾的软实力居于领先地位,日本在越南、马来西亚、缅甸的软实力具备优势,而中国在泰国、新加坡的软实力有较好的表现。整体而言,美国和日本在东南亚各国中的软实力都得到较高的认可,而中国在东南亚各国的软实力则表现出明显的国别差异,印度在东南亚各国的软实力普遍较弱。

印尼。

整体分析比较中国、美国、日本和印度在印尼的软实力,美国得分最高,其次为日本,紧接着是中国,而印度在所有指标中的得分都排在最后。美国在人力资本和政治方面得分最高,而经济影响和吸引力方面得分稍逊于日本,文化和外交软实力方面得分低于日本和中国。排在美国之后的是日本,其每个指标的排名都居第一或第二,经济、文化和外交得分居第一,而人力资本指标的得分则与美国差距较大。中国软实力得分居第三位,其中文化和外交表现较好,两项得分都位于第二位,排在美国之前。而印度在印尼的软实力得分整体落后于以上三国。

菲律宾。

总体来讲,美国在菲律宾的政治软实力最强,日本在经济软实力方面稍微领先美国。在外交软实力方面,虽然中国仍然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但是差距并不是非常大。在文化软实力方面,美国和日本的影响最为强大,尤其是在流行文化方面。而中国文化与菲律宾文化的相似性虽然得到菲律宾人包括华人的高度认可,但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说明这种文化相似性已经转化为现实的影响力。印度除了在政治制度的某些方面稍微领先中国外,在所有其他的领域都落后中美日三国。这说明,印度在菲律宾的软实力非常微弱。

越南。

总体而言,中、美、日、印四国在越南的软实力有比较明显的差别,日本的软实力最强,其次是美国,再次是中国,印度排在最后。中国虽然与越南结成“同志加兄弟”的特殊关系,在历史上也曾经对越南提供过大量的援助,两国目前的经贸往来也非常紧密,但是,我们的问卷调查发现,越南人对中国总体的评价并不高。

泰国。

本课题组的调查显示,中国在泰国的软实力有较好的表现,在经济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外交软实力和政治软实力四个方面都排在第一,而日本在四个方面均排在第二,美国的经济软实力和政治软实力排在第三,文化软实力和外交软实力排在最后,印度的文化软实力和外交软实力排在第三,经济软实力和政治软实力排在最后。泰国调研数据的反馈出乎我们的预料,这可能与泰国本身较为中庸平和的外交定位有关。①

二、中国和东南亚人文交流的成就与不足

我们常常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但是,在长期以来的对外交往中,我们的文化优势并未充分发挥,反而处处显得被动和劣势。在历史上,中国文化对东南亚贡献良多,我们的老祖宗曾经对东南亚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迄今为止,东南亚的历史学家撰写他们的历史,还必须从我们中国的古籍中查找文献资料;郑和七下西洋,在东南亚留下了许多动人的历史故事;还有三千多万的华侨华人在东南亚各国长期定居,繁衍后代,传播中华文化。这些都值得我们为之自豪。但在近代以来,中国在东南亚的文化影响力很弱,远远不如欧美和日本,甚至也不及印度。细想一想,最近几十年,与我们光辉灿烂的文明相比,与我们的老祖宗相比,与我们迅速崛起的经济实力相比,我们在东南亚这个地区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却是相对滞后的。

当前,我国对东南亚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将之概括为如下“四重四轻”:

1.重引进,轻教育。

这几年,我们吸收的东南亚各国留学生逐年增多,且今后还有大幅增加的趋势。据统计,自2010年至2014年的五年时间里,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累计达301,379名,中国赴东盟国家留学生达125,456名。在2010年,中国与东盟提出“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目标是争取在2020年东盟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到东盟留学生都达到10万人左右。在2013年,中国政府又表示,未来三至五年,中方将向东盟国家提供1.5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并在华建立更多面向东盟国家的教育中心。从上述数字看,我们这几年在引进东南亚国家留学生方面的确是不遗余力,但是,如何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如何加强对他们的转化工作,我们做的却不多,远未达到预期目的。根据我们的调查,越南留学生在华留学一年至两年之后,对中国的好感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出现更多的负面评价,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②

2.重政府行为,轻民间的沟通。

约瑟夫·奈在近期的一篇关于中国软实力的文章中提到,中国软实力战略的最大错误是,认为政府是提高中国软实力的主要力量③。可以说这个评价还是非常中肯的,当前中国有很多能够产生软实力的资源,但政府几乎是中国软实力转化的唯一主体。无论是文化外交、孔子学院、国家形象宣传片、对外援助,还是经济外交,几乎全是政府包揽,甚至近年来开始探讨的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也成为了中国政府对国外非政府行为体的外交。与日本和美国的软实力相比,中国的软实力完全依靠政府在“单打独斗”,非政府行为体,如企业、非政府组织、个人、志愿者团体等几乎都无所作为。软实力面对的国外客体是一个多元的、多层次的复杂社会,以一个一元的政府来试图面对国外多元的社会来实现软实力的提高,效果肯定是不尽如人意的。中国的软实力战略应该是政府主导的、社会各界多元参与的格局,只有形成多主体的参与,才能面对国外的多元社会。

3.重传统文化,轻创意与创新。

我们现在能够提供给外国人的文化产品太过单一与单调,除了中医中药、中餐馆、武术、京剧等传统文化之外,几乎没有新的东西可以提供给外国人。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甚至连日本和韩国也不如。在当今全球化、都市化的时代,人们更喜欢、更迷恋的可能是各种流行文化,各种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都市文化。美国人为全世界提供了好莱坞大片,印度人提供了宝莱坞,韩国人提供了韩剧,日本人提供了动漫,而我们中国人提供了什么?除了传统文化以外,还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我们自己常常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是,能够像韩剧、日本动漫那样流行的现代文化作品确实不多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港台文化曾经在东南亚华人社会风靡一时,但很快就被其他西方流行文化挤到一边去了。我们现在常常说中华文化也要“走出去”,其实,中华文化早就“走出去”了,那是随着我们的几千万华侨华人走出去的。一种文化的生命力,其历史渊源当然很重要,但是,一旦离开了创新,再古老、再源远流长的文化也会出现危机甚至是被淘汰。

4.重形式,轻实效。

文化输出的过程中急于求成、不求实效、假大空的现象比较突出,导致出现如下三多三少:一是多重视硬件建设,少过问软件建设,我们经常援助外国建设大型的文化馆、博物馆、国会大厦,但是,这些设施建好之后,如何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设施来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则没人过问;二是多重视与外国上层进行交流,少与中下层人民进行交流;三是太多地追求速度和数量,而较少过问质量与效益。

三、“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国家之间的交往,最重要且能够持久的,既不是经济与贸易,也不是投资,更不是高层领导人的互访,而是人民之间的交往和人民之间心灵的沟通,只有后者,才能使国家之间的关系真正可持续发展。习近平主席2015年4月8日出席第十五届中越青年友好会见活动时的讲话中引用中国的一个典故“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以形容两国交往中人民之间相互理解与沟通的重要性。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中也提到人民之间相互理解与认知的重要性:“希望中新两国青年发扬‘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精神,加深对彼此国家历史文化的了解,加深对彼此人生追求的了解,互学互鉴,增进友谊,共当中新友谊的忠实继承者、积极参与者、热心奉献者,成为中新关系发展的生力军。”④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和周边国家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都在抬头,相互之间的正确理解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增加了许多错误的认知和误解,这是中国和东南亚各国领导人都必须正确对待的一个新课题,中国与东南亚之间要长期友好下去,就必须要切实解决这个难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呢?笔者建议:

1.以侨为桥,充分发挥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的作用。

目前,东南亚各国约有4000万华侨华人,他们既是中外人文交流的主体,又是客体,是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桥梁,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参与,中外人文交流才显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华侨华人在促进中国-东南亚人文交流与合作方面可以发挥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海外华人是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者、耕耘者和守望人。在世界各国(新加坡除外),华人虽然是少数民族,但是,他们在保留和坚守本民族文化方面却非常执着与顽强,他们通过开办华文学校、出版华文报纸和经营各种传媒、保留中国传统节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传播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得以生存、弘扬和发展。

其次,海外华人是沟通中国与当地国家的桥梁和使者。华人与当地民族长期在一起生活,为各国的发展和繁荣共同奋斗,尤其是在泰国、菲律宾等国,华人与当地民族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华人成为当地人民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的桥梁和使者,当地人民也正是通过海外华人首先认识中国和中华文化。

再次,海外华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传统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当地人民,影响着其所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长期以来,海外华人的勤劳、节俭、勇于进取和开拓,华商的企业家精神都是当地人民学习和效法的榜样。当地人的许多家庭经常会以某个成功的华人企业家为榜样,鼓励自己的子女向他们学习。

最后,从中外人文交流的客体看,华侨华人是中国海外文化输出的主要对象,东南亚4000万华侨华人是中国当前文化产品输出的主要市场。中国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向海外输出,海外华侨华人是其最重要的消费群体,他们是中文电影、中文文艺作品、中国书法、中国武术等等的最重要的读者群,通过他们,这些中国文化产品还可以发挥溢出效应,向其他民族和文化群体传播。

2.大力扶持东南亚的华文教育、华文传媒和华人社团。

这是海外华人赖以生存和发展、赖以保存和弘扬中华文化、赖以保存自己民族的根的“新三件宝”。这方面的扶持工作既要大力开展,又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做得合情、合理、合法,不要大张旗鼓,而是要巧妙,尤其是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带有意识形态色彩;二是不要带有浓厚的官方色彩。以海外华文教育为例,海外华文教育要坚持本地化、民间化和基层化的原则。我们现在海外推广华文教育,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与外国的大学合作办孔子学院,走精英教育这条路线,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一些地区和国家的特殊性。例如,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东南亚各国(马来西亚除外)华文教育已经被关闭了半个多世纪,在一些国家,例如缅甸,华文教育虽然发展迅速,涌现了许多华文学校,但是,政府原来发布的禁令却一直还没有明令取消,缅甸政府对目前出现的华文教育热潮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我们在海外推广华文教育,不能只走精英教育这条路线,还要关注那些生下来就没有机会接触华文的华人子弟,给他们提供学习华文的机会。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助幼儿园和中小学的华文教育,从小抓起,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印尼一些华人比较集中的地方,开办了许多“三语”幼儿园、“三语”学校等,⑤笔者曾经去考察过这些学校,办得比较好的“三语”学校,多是当地华社有较强的力量,动员华人捐资办学。我们应该根据各国的特殊情况,通过当地政府和华人社会,鼓励更多的政府公立幼儿园和中小学开设华文课程,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3.加强对东南亚来华留学生的工作。

据统计,近年来东盟每年来华留学的学生人数已经达到六万人,中国到东盟的留学生人数每年也有二三万人左右,这是一股潜在的力量,如果把这些人的工作做好了,就可以影响一大片,包括他们的兄弟姐妹、家人和亲戚朋友。我国的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过分偏重于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许多学校专门建留学生楼,对他们进行封闭式管理,这不利于他们与中国学生接触。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借鉴美国、英国等国家留学生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尤其是要让外国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广泛接触,交朋友,还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去中国的农村、工厂和居民生活区,更多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对中国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认识。

4.改进对东南亚的文化传播工作。

要多在文化创新上下功夫,多推出一些新鲜的和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到东南亚去。我们要研究东南亚文化传播对象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工作。当前东南亚的文化传播对象有哪些新情况和新特点呢?简单地来说,就是由于全球化、区域化和都市化的影响,东南亚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那种与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慢节奏的、田园诗般的文化产品,已经不适合新一代东南亚人的需求。新一代东南亚人,包括华侨华人青少年一代,他们需要与城市生活相适应的、短平快的、享受型的文化产品,这就是为什么韩剧和日本的动漫能够快捷地占领东南亚市场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在东南亚进行文化传播工作除了继续向受众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创新,提供更多样化、更形象生动、更有活力的新文化产品。

「注释」

①本文所使用的相关数据,均来自曹云华主编:《远亲与近邻——中美日印在东南亚的软实力》,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②参见曹云华主编《远亲与近邻——中美日印在东南亚的软实力》,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③JOSEPHS.NYE,WhatChinaandRussiaDon'tGetAboutSoftPower,http://www.foreignpolicy/articles/2013/04/29/what_china_and_russia_don_t_get_about_soft_power?page=0,1&wp_login_redirect=0.

④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world/2015-11/07/c_128404104.htm。

⑤即同时教授印尼文、中文和英文的学校。这类学校在印尼各地越来越多,有很强的生命力。

责编:吴奇志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