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澜湄”是“澜沧江-湄公河”的简称,它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从中国发源,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个国家。
“澜湄合作”是在习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提出的,是由流域六国所创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澜湄合作是中国推动周边外交的重要创举,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澜湄合作成立以来,创造了“天天有进展,月月有成果,年年上台阶”的澜湄速度。①
2018年1月10日在柬埔寨举办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发表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②(下文简称《计划》)。此计划的发表,标志澜湄合作从培育期进入成长期。“由近及远,从易到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行路径,澜湄合作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优秀样本,有着极重要的先行先试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在《计划》当中,对媒体合作有详细的介绍,表明高层已意识到媒体合作在促进澜湄合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云南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具有区位优势明显、文化习俗接近和交往传统深厚等优势,所以研究云南当前媒体合作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探索云南在未来媒体合作进程当中的角色定位和相关举措等问题,不仅对提升云南对外传播能力有着突出的探索意义和实践价值,还对我国提高国际传播水平、塑造良好国际形象和主导国际话语权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现阶段媒体合作开展状况分析
湄公河流域国家作为中国的近邻,在整个外交战略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云南凭借其突出的地缘优势等因素,成为中国西南一个重要的对外交流窗口。因此,为了结合国家总体外交战略和做好新形势下的国际传播工作,无论是中央还是云南,双方都已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开展了一定程度的媒体合作,总体上已形成全媒体参与和全景式展现的格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多渠道传播网络
1.兴办报纸期刊
由国务院新闻办主管的有着“云南外宣四朵金花”之称的泰文《湄公河》、缅文《吉祥》、老挝文《占芭》和柬文《高棉》③等传统外宣期刊,以面向对象国介绍和宣传中国为目的,运用对象国语言进行杂志出版,消除了语言不通带来的交流障碍。
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积极与对象国媒体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共建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影响对象国主流媒体,进而影响其主流人群。2013年云南报业集团与缅甸金凤凰报社合作签约并举行《金凤凰·美丽云南》新闻专刊;2015年《柬埔寨之光·美丽云南》柬文版新闻周刊发行。④
云南还兴办覆盖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语新闻报刊。云南与缅、老、越有漫长的边境线,边境少数民族语新闻传播具有悠久历史渊源和深厚群众基础。《德宏团结报》于1954年由中共云南省委主办,长期用当地民族文字(傣文、景颇文、傈僳文、载瓦文)面向缅甸进行传播,为中缅两国人文交流、经贸往来和增进胞波情谊搭建了新平台。2014年末,《西双版纳报》傣文手机客户端上线,成为西南地区第一家上线的少数民族文报APP客户端。⑤
2.广播电视栏目合作
中央电视台长期派遣记者前往湄公河流域国家,兴建常驻记者站。
由云数传媒、老挝国家电视台和老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老挝数字电视,2010年开始在老挝建设推广地面数字电视传播网络DTMB,老挝成为中国DTMB标准第一个在海外规模化运用的国家,为中国电视节目在老挝的传播搭建了平台。同时,云南广播电视台先后与泰国、老挝和柬埔寨合办三场大型春节联欢晚会,开创了中国省级电视台跨国举办大型春节晚会的先河,“跨国春晚”成为云南对外文化交流品牌。2014年,云南广播电视台旗下云视传媒集团与缅甸影视管理局签约合拍电视连续剧《舞乐传奇》在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是缅甸与国外合作拍摄的第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⑥
3.构建新媒体矩阵
中央除了兴办传统面向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外宣网站外,随着澜湄合作不断开展,成立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官方网站。该网站定期发布澜湄合作进展新状况的信息,还开设介绍湄公河流域国家的专题栏目。
“云桥网”作为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对外传播交流中心,于2016年5月改版升级。从原先较单一的信息发布转变为多元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线下活动,丰富信息发布和网站内容,并利用新媒体优势,建立两微一端。⑦
(二)媒体人才交往活动不断
近年来中央日益重视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开展交流,双方媒体人才交流程度不断加深。如人民日报社在北京主办的“2017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媒体峰会”,⑧是在澜湄合作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召开的,主要邀请湄公河流域国家媒体人才参加,就双方在媒体领域合作交流等议题进行讨论,并取得一系列共识。
云南自2013年起便定期举办相关媒体人才交往活动。如在2013年开始举办“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五国媒体定期互访活动”,活动主要邀请国内和湄公河流域国家新闻主管部门的官员和记者共同参加。各国新闻官员在会议中对该活动高度评价,并建议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进一步提高信息和媒体合作水平,建立更加稳固的交流合作机制。
三、未来云南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开展媒体合作策略分析
在澜湄合作背景下,云南与相关国家开展媒体合作,是新形势下进行国际传播力建设一大机遇,有利于积累经验,增强媒介影响力。在这一过程中,云南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地缘和文化民俗相近的优势,通过深化媒体合作,建立自身对外传播核心品牌。同时要考虑湄公河流域各国媒介生态各异等挑战,不断开展创新实践并总结经验教训,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为澜湄合作框架内其他层面合作提供有益示范和补充。
(一)角色定位: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搞清云南在对外传播中战略作用和关键定位应是第一步,在媒体合作进程中,云南媒体应当扮演“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角色,积极搭建中央政府和湄公河流域国家沟通的桥梁,担当周边外交实践探索者和对外传播排头兵,力争打造成功的周边外交范例。只有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向各成员国人民传播自身希望和平发展、密切合作的愿望,才能为后续相关合作积累足够的舆论支持。
(二)制度设计:建立相关媒体合作制度来完善和促进未来合作
第一,建立常态化媒介沟通制度,通过定期兴办媒介高层研讨会等形式,鼓励媒介上层领导就各方在一定时期媒体合作层面的问题展开交流,并对未来合作做出相应的规划,避免沟通不畅的状况;第二,建立新闻采编合作制度,澜湄合作是覆盖六国的合作,各成员国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而以往新闻采编是“单点作战”。对于任何一国媒体,工作量都十分巨大,新闻报道不可避免难以兼顾各国状况,必然在传播上面临覆盖面窄、效果差等情况。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转“单点作战”为“集团合作”,建立新闻采编合作制度,鼓励相关国家在合作框架内积极进行媒介资源共享,但这一工作必须建立在尊重各国媒介制度的基础上;第三,建立媒体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议云南省外宣部门和缅甸、泰国等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合作,统筹协调媒体合作相关工作和发挥引导作用;第四,与广西这样的有共同对外传播需求和能力的省份积极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各项传播工作。
(三)内容运营:建立澜湄合作信息数据库和相关智库工程
当前,云南媒体在传播力、传媒产业发展水平及信息生产能力等方面较落后,在湄公河地区议程设置能力和舆论引导水平亟待加强。同时,各国媒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意识形态和文化习俗各异,且它们与云南媒体协同合作状况也各有差别。
笔者认为,云南方面可以由云南日报等主流媒体牵头,联合泰国《民意报》、越南《人民报》、柬埔寨《柬埔寨之光》等国家主流媒体并吸引相关民间媒体或新媒体加入来构建澜湄合作信息数据库,并且各成员国媒体要摒弃分歧,通过相关资金落实和完善数据抓取和采集技术来充实信息数据库。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为后续制作和生成覆盖面广且个性化并存的报道提供足够的内容资源。
构建澜湄合作信息数据库,对于云南媒体来说,具有巨大的优势。由于自身实力和传播策略的区别,之前的媒体合作以官方话语为主,带有明显的宣传色彩,传播内容上也呈现国内和国外基本相同的局面,这使得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很大程度上没有抵达基层群众心中。通过构建澜湄合作信息数据库,积极吸引湄公河流域各成员国媒体加入,不仅有利于打造协同共进内容生产体系,提高内容运营质量,还实现了深化媒体合作水平,传播上达到了拓展传播面和个性化并存的目的。
澜湄合作信息数据库的构建,使得内容运营所需的“量”得到保证,而智库工程的建立,则能有效提高内容水平。这方面主要是鼓励各界人才加入,建设媒体合作高端智库。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整合研究资源,鼓励定期发布研究成果来增强该智库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为媒体合作提供咨询建言和高水平参考。
(四)渠道建设:联合打造全媒体传播渠道,深化民间沟通交流
在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等原则指导下,云南媒体首先必须抛弃以往单干式思维,改变媒体资源分散使用的情况。并带头与其他成员国媒体一起,优化整合境内媒体资源,打破合作界限,打造全媒体、高品质传播平台,来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其次,要鼓励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积极与各成员国媒体进行合作和分工,丰富全媒体传播手段,提升传播参与性和互动性,并加强新媒体技术研发和利用。一方面要利用传统媒体品牌形象,持续加强其在当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如发挥《云南日报》、老挝《人民报》等各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范围广、受众群体多等优势,如酌情建立澜湄合作官方社交媒体平台,并将其作为发布信息的基础平台。通过媒体融合,打造全渠道和融合式传播网络。
最后,要有全局思维,即深化民间层面沟通交流,而不仅仅局限于官方领域。民间的交流合作,主要是开展一些高品质文化工程,它们以其大众性强、门槛低等特点,具有官方层面交流所缺少的优势。如云南可以在当地定期举办“中国电影周”“优秀电视剧展映会”“佛教文化交流”等活动,开辟海外市场,拓展中国在当地影响力,增强当地民众好感。
(五)人才培养:建立媒体人才定期培养制度
媒体合作的过程中,跨文化传播是必须考虑的一大问题。不同的宗教背景、地缘因素和政治经济环境产生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编码方式,都会影响媒体人行为准则和媒体合作的效果。因此媒体人必须注重提升自身传播技巧,考虑当地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和文化背景,尊重差异性。也就是说,澜湄合作下的媒体合作,需要的是全能型媒体人才。
针对这一情况,云南媒体可以联合其他国家媒体建立媒体人才定期培养制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组织专家研发媒体合作系列课程教材,为媒体人提供关于澜湄合作的第一手资料,在未来力求把其打造为面向媒体人才培养的教科书;第二,建立媒体人才定期定点培养框架,通过举办人才培养培训班等形式,把人才送到指定国家进行培养,使之对当地的社会人文和媒体发展状况有更为深入而全面的了解;第三,人才培养按照合作目的要有具体分类,主要涉及对外沟通、内容生产和渠道推广三大方面,并针对这些方面培养相关人才。
(本文系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形象在缅甸媒体中的自塑与他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YJC860038)
「注释」
①赵明昊:《李克强主持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时强调携手打造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人民日报》2016年3月24日。
②《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人民日报》2018年1月11日。
③王林、李晓霞:《“一带一路”战略与云南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思想战线》2015年第3期。
④同③。
⑤同③。
⑥同③。
⑦陆月玲:《云桥网改版上线构建辐射周边的新媒体传播平台》,新华网云南频道2016年5月21日,http://www.yn.xinhuanet/2016ynnews/20160521/3156231_m.html。
⑧《2017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媒体峰会》,人民网2017年12月20日,http://tv.people.cn/n1/2017/1219/c43911-29715220.html。
责编:谭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