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美国华语电视发展状况研究

美国华语电视发展状况研究

时间:2024-11-06 08:19:39

一、历史发展进程

早在1972年,美国纽约的华人刘恕就与友人合作成立了传播公司,成为了早期的“华语节目运营商”。但由于缺乏经验、资金不足、运营困难等问题,华语类节目很快停播。同年马福全夫妇创办中华海外传播公司则成为了一个历史性节点。自此之后,各个地区陆续出现了华语电视组织,华人运营的华语节目也日渐兴盛。当时华语电视运营商的中心城市也就是早期出现华语电视组织的几个地区,例如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地。20世纪70年代华商经营的华语电视,并没有系统的电视节目策划制作过程和特定的播出活动,也还没有进入电视传输平台领域,只是靠引进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已完备的华语节目并租赁当地电视频道的播出时段进行播放谋求利益。播出的节目类型以综艺节目为主,除此之外,特别节目和新闻锦集等其他类型节目也会涉及,但总体来说,播出内容较为单一。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海外新移民数量的增加和电视领域相应技术的日益成熟,海外华语广播电视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多个国家纷纷涌现出第一批以引进节目为主要内容的华语电视机构。创办初期,美国的翡翠电视台、加拿大的世界电视台和中文电视台就已经崭露头角,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美国华语电视台在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势头更为迅猛,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面临严峻的竞争环境,部分电视台开始着力于创造原创自制类节目。

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外华语电视突破地域限制,在更加广泛的平台和区域传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全世界的华语电视公司以及办有华语节目的电视台多达50多家,华语电视节目更是面向世界五大洲的海外华人华侨地区播出,此后,又有多家华语电视组织或公司陆续成立,整个华语电视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这样的发展趋势一直延续至今。

二、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

华语电视的受众范围不断扩展,不仅可以使移民与故乡有所联系,产生一种情感依托,而且让美国受众也可以接收到两岸三地的新闻报道,更迅捷地了解国际新闻,共享更多有益的信息和资源。美国华语电视最重要的一个优势是偏重美国主流社会信息的输出,在迎合美国当地华人需求的同时,会保留本土文化特色。近些年来,中国移民美国的人数呈上升趋势,移民的人群也不再局限于高学历群体,从职业到社会地位都变得更加丰富。华语电视受众的广泛程度使其更像一块敲门砖,更加直接地帮助新移民快速融入到陌生环境并且更好地适应美国主流社会。

(二)不足

华语电视台同样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体现在节目内容样态、受众需求和运营方式三方面。

第一,节目内容与节目样态。从发展初期不难看出,美国华语电视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原创自制类节目少并且能力有限导致节目质量不高,大都靠引进节目支撑维持运营。为使节目多元化,有些电视台与中国大陆电视台进行合作,定时定量传送卫星电视节目,用以填补空白的播出时间。显然,美国华人受过当地文化影响后对电视节目的要求还是有别于国人,因而只靠引进节目的播放并不能完全迎合当地受众。

第二,受众需求问题,也是需求影响收视率的问题。除了电视接收等技术条件的限制外,美国华人由于各类差异,选择电视节目的习惯十分分散,这种不统一导致了华语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并不乐观。例如,中国不同区域的人都拥有各地独特的方言。广东、香港人习惯性使用“粤语”,台湾一带移民则普遍说“闽南语”,当地的华侨将自己的语言(方言)视为母语,这种由地域不同带来的语言差异化表达给华语广播电视的语言选择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难。另外更重要的因素是新生代华裔的“本土化”,也就是代际化引起的收视习惯的改变。资料显示,目前,华人人口中有五分之一为美国本土出生的第二代,父母和本人均在美国出生的第三代占华人总人口不到十分之一的比例。他们中大部分人在大环境的培养下,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都更加倾向于美国本土,族裔媒体对他们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因而第一代移民偏好的华语广播电视很难再成为第二代华人的选择。调查显示,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受访者中,89%的人倾向于阅读英文报纸,只有1%的人选择阅读华文报纸。①这个数据结果的对比对于华语电视的观众变化也很有借鉴意义。

第三,运营方式,即广告收入问题。华语电视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大,一旦运营资金紧张,面临的就可能是破产倒闭的结果。当前所有问题又环环相扣,导致华语电视台一直处在为维持运转而经营的状态。节目来源是否优秀决定着观众数量,而观众数量则影响了广告的投放。长此以往,华语电视台资金的饥渴使得部分公司对广告的投放来者不拒,并未从投放价值、传播价值等问题上进行系统筛选。它们甚至漠视媒体的作用对受众造成恶劣影响,为人诟病。这也成为了华语电视发展过程中的阴影之一。作为公众媒体,是否应该以牺牲受众口碑为代价博取暂时的利益?究竟又该用怎样方式平衡运营中的收支问题?这些问题值得华语电视创办者及运营方的深思。

三、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美国政策管束放松。与对华语纸媒不同,美国对华语电视的创办、播出、市场管控相对严格。以往美国对华语电视的审核,一般由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依据美国法律制定管制标准和行为规则,发放和更新广播许可证以保证华语电视的品质水准。其相较于新加坡电视业国营和加拿大在地区设置有限的少数族裔电视执照,美国华语电视的管制限制较少,但其实美国本土无线商业电视竞争激烈,频谱资源不足和市场垄断格局使华人华侨创办的电视事业生存不易。这个情况直到2009年美国无线电视传输实现了“数模转换”,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才有空余的无线频谱资源拿出来拍卖。

而目前美国的管制在逐渐放宽,频谱执照的更换程序也在不断地简化。例如美国过去的广电从业者的执照只有三年的期限,并且在更换时需要提供完整的新闻和公共事务服务报告,而现在从业者更换执照的期限放宽至八年,关于公共服务政策的要求也大幅减少。②管制的放松使得从业者能够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能,从而更专注地致力于美国华语电视的播出质量和播出水准。

2.网媒的兴起。在美国,三大无线商业电视网已经形成了无线商业电视市场的垄断格局,这就阻碍了美国华语电视对于传播渠道的掌控。而网络媒体的兴起,则是给华语电视传播渠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网络传播基于国际公共互联网和骨干网,面向网络受众。多家华语电视都创建了自身的网站,并依据自身特色设计分栏专题,投送自制节目、引进节目等等,让收看和传播的渠道多元化、便捷化。近些年,互联网的运用也是当今大众电视媒体的发展趋势,美国华语电视正是将互联网“免费”的特点和网络传播成本低的优势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壮大品牌力量,发展自身。

3.资金的积累和技术的更新。早在20世纪70年代,华语电视相较于华语报纸就是一项耗费极大的工程,并且在搭建这个传播平台的过程中,还需要聘请优秀的工程师和相关专家。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实力,要实现华语电视内部的良性运转是极其不易的。

时过境迁,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促成了三网融合,改变了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让美国电视业(包括华语电视)在直播卫星电视系统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依旧能有其他可供选择的传播渠道。另外,对于电视运营商而言,机顶盒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设备。多年来,技术不断更新,机顶盒不再功能单一,而是集点播、录像、联网搜索等多项功能于一身,其服务也是越来越智能化。例如碟线公司推出的一款名为Hopper的机顶盒,能自动录制主要频道黄金时段的节目,而且在播放时能自动过滤商业广告,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收看电视节目。此外,美国华人数量的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让美国华语电视的大型企业每年的订户都在不断增多,营业额的增长有目共睹。企业多年经验的积累和软硬条件的完善让华语电视逐步摆脱以往资金运转艰难的情况,将引进与本土原创结合,创造华语电视新模式。

4.“汉语热”浪潮。“汉语热”这股席卷世界的浪潮,让外国友人感受中国文化,品味中华文字的魅力。据统计,现在美国已有3000多所中小学准备开设华文教育课程。③美国华语电视作为汉语传播的媒介,在吸引华人受众基础上,还能吸引众多喜爱中国文化的美国当地受众和其他族裔的外国朋友。在“汉语热”的大浪潮下,美国华语电视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二)挑战

1.市场竞争激烈。在当前美国华语电视市场中,自发性商业华语电视公司主要面临着两大竞争。

一是美国主流电视机构。根据2017年美国电视收视排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福克斯电视台(FOX)等依旧占据榜首,虽然这四大电视台的收视率有下滑趋向,但它们在美国大众的视角中仍然具有较高的地位,并且近年来也正跟随时代步伐,运用其雄厚的人才储备、资金和技术,调整电视制播观念。所以,作为华语媒体,尽管其受众在增加,但目前依旧无法与这些主流电视台抗衡。

二是中国内地的主流电视机构。近几年,中国本土的影视纷纷走出国门,在国外开辟新的收视领域。在电视内容上,中国本土出品的更具有国家味道和文化气息。同时中国内地的主流电视机构也在国外寻找合作伙伴,这让华人在国外收看自己本国的影视成为一件简单的事。

2.受众观念的差异性。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美国国内移民政策的变化,在美国的华人华侨的群体差异性较大。在政治观念方面,中国实行“一国两制”,大陆是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则是与美国相同的资本主义制度,因而在政治立场上,美国华人群体存有一定差异。思想观念方面,美国华人思想开放,这也要求在节目内容的把控上还应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

3.资金资源欠缺。虽然一些大型美国华语电视的资金资源充足,但还有很多华语电视媒体都是以私人企业的形式起家的,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绝大多数华语电视台没有自己的发射台,只有借助主流电视台的设备和发射台才能将自己的节目播放出去,这些举措就需要一笔相当可观的租金。况且,小型华语电视拥有的市场并不可观,很难从其他族裔或者华人财团吸引资金流入。

四、对美国华语电视发展建议

1.加强与其他媒体的合作。对于小型美国华语电视台,可以向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提供画面素材。如此,可以保证资金资源都处于充足的状态,有利于小型美国华语电视在上升期能够完成资源的积累和人才的招纳,同时这也是提高自身影响力与扩大市场的良好途径。而对于大型的美国华语电视,可以选择与其他媒体共同承担节目制作任务,即协同拍摄、同台演出、同台直播、节目互换、改编包装等,这不仅是展现自己实力和表现力的机会,也是学习其他媒体先进技术和制作手段的方式。

同时,与中国媒体的合作仍然应该是美国华语电视台发展的重点。例如国内综艺节目《非诚勿扰》,多年来一直是江苏卫视的主打栏目,从2011年起,《非诚勿扰》多次与华语媒体美国中文电视(Sinovision)、天下卫视分别在美国东西海岸沿用国内模式进行合作拍摄制作,并播出了多期《非诚勿扰》美国专场,在两国都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度,也带来了良好的广告效益。

2.本土原创与引进节目相结合。这里的引进并非盲目引进,而是多方、多元引进。电视界多年的经验表明,本土节目更容易吸引受众,因为本土节目更有地域性、亲民性,通过较为平民化的视角,贴近普遍大众的生活。同时,在上述合作的基础上,引进具有中美国家特色的节目,将其与本土原创节目结合,融合两国的文化、政治等元素,以华人为主要对象,依据其观念、习惯,设计符合其口味、兴趣的节目,从而实现良好的文化交流与传播。

3.打造自己的品牌节目。对于美国华语电视来说,它需要顾及到美国华人观众的自身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视台需要将每一个问题都细化到节目中,照顾到每一位受众,如此作出的节目只能是“大杂烩”,结构松散,失去重点。所以,一个成功的电视媒体,需要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节目。首先,找到自己电视台的定位,明确节目方向;其次,需要根据定位给出符合的节目创意点;另外,可参考国内外的成功节目案例,从中寻找灵感和突破点。一旦品牌节目制作成功,就将其做大做响,成为自己的王牌节目。在这个过程中,电视台的风采与资质得到了展现,其影响力与理念在传播的过程中也会得到迅速的扩大。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国际传播背景下美国华语电视节目研究”(2017SJB0122)和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项目“国际传播背景下美国华语电视节目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彭伟步:《美国华语电视现状、问题及整合》,《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22期。

②陈映:《放松管制与重新管制:当代欧美广播电视政策的一种悖进路径》,《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③《美国华语电视台发展受限对外汉语教育应重视》,儒森教育官网,http://www.mandaringarden.org/chinese/xinwen/3449.html,2014-02-25。

责编:谭震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