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策略研究

时间:2024-11-06 03:19:12

文/刘宇欣王娟尹星月邓文敏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创新和“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发展迅猛。本文通过研究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发展迅速的历程,分析出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相对于传统金融理财产品的现存优势,并且展望和探讨该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现有优势;发展策略

引言

2015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国家明确提出了“互联网+”的理念,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随着该理念被大众熟知和接受。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截至2015年12月,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9026万,相比2014年底增加1177万,网民使用率为13.1%[1]。同时,互联网理财市场进一步深化发展,由初始阶段单一的活期理财产品发展成为如今活期和定期理财产品相互补充的新格局。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金融全球化、大数据、云计算和社交网络等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网金融交易的新型金融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最为大众所熟知的有:余额宝、债券众筹(P2P)和第三方支付等。这些新型的产品和服务在给大众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传统的金融领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这是因为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确实有其优势和发展空间。国内外学者也展开了多维度的研究。Guriting(2006)采用技术接受模型分析,认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用户使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有重大影响;张博(2013)认为因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门槛低、风险相对较小;李彬(2013)表示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收益率较银行活期存款利率高;刘雯隽(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具有高效快捷的技术特性和强大渗透能力以及平等、民主、普惠等特点;杨琦(2015)表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有着潜在客户群数量大,营销对象范围广等优点。

1、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

1.1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追溯历史,互联网金融早在1995年就悄然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但直到2013年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才开始了全面迅速的发展。1995年,招商银行推出了易保在线,它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互联网金融雏形之一,那时的产品受到互联网技术发展和计算机普及的限制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之后的十几年间虽然不断地在尝试推进互联网金融,然而均收效甚微,直到2013年,互联网金融积聚爆发,可以说2013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大发展的开端。2013年,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和以天弘基金为代表的基金公司实现了合作,从此打开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大门。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上线,在短短5个月内积聚1000亿元,拥有1000多万的用户,掀起了互联网金融浪潮,百度和腾讯紧随其后,分别推出了自己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直到2015年末,互联网金融板块指数已成为所有概念指数的领跑者,随后,2016年3月2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上海正式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这标志着中国互联网金融正式有了监管,它在向着规范化道路前进。

1.2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和现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是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产物也是推动互联网金融继续发展的动力源泉,现今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很好的贯彻了“互联网+”的理念,在传统的金融理财产品上改革演变。最初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仅具有第三方支付和活期存款等少部分功能,而如今的产品还具有P2P网络借贷、在线理财产品销售、金融电子商务等新的功能模块。虽然产品功能有了增加,但是产品的收益率却并不如开始时理想。以占市场份额最大的余额宝为例,初期它为了增加用户群体,收益率曾高于7%,而现在收益率一度跌破3%。并且,现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并不只有活期理财产品,更多的定期理财产品涌入市场,抢占活期理财产品的市场份额,形成了活期理财产品和定期理财产品同步发展的市场现象。当前,我们还可以看到的一个趋势是传统的金融理财产品已经慢慢抵制住了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冲击波,正在逐渐恢复并且也沿着“互联网+”的理念转型。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虽然现在用户群体众多,发展劲头很足,但是也面临着来自中央的监管和来自传统金融理财产品的威胁。

2、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现有优势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使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理财时代,在这个信息化、数据化、网络化、便捷化的时代,个人理财不需要像过去购买传统理财产品那样准备好所有的个人资料备审,不需要花费一周的时间跑遍每个理财中介处去比较所有的理财产品,也不需要储蓄到一定金额才能理财。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代,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出现使得个人理财意识上升,从本质上扩大了金融理财市场,这使得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具有独特的优势。

2.1互联网渠道众多便利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区别于传统的金融理财产品的最明显之处就是“互联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个人计算机以及移动端的普及,互联网就成为了一个销售和推广金融理财产品的绝佳渠道。

2.1.1节省成本。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在消息传输和服务提供上相较传统理财产品而言均可节省成本。相关消息只需打开电脑用鼠标键盘敲击在第三方平台上发布即可,和传统的租赁办公大厅、花费广告费宣传相对比,节约了材料成本。同时,互联网也节省了许多时间上的成本,比如传统方式上发布信息需要经过多道指令的传输,需要一层一层的落实到具体的宣传人员上,这中间消耗了太多的时间,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只需要将信息通过网络推送给用户,基本实现信息传输的零时差。另外,节省更多的是人力成本。与传统金融理财不同,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能够更快更多的服务于用户,用户可以通过模式化的流程购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以机器的工作代替人力劳动,工作人员只需在后台确认或者在必要时远程帮助用户即可,极大地提高了服务的效率。

2.1.2潜在用户众多。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平台,截至2015底,中国的网民数量已超过人口的一半,网购渗透率从24.5%提升至40%。排名前五的互联网公司月度覆盖用户数量均超过4亿,对互联网用户的覆盖率超过90%[2],相比目前的大中型银行用户数量仅是千万级别的[3]。计算机和移动端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架构均为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提供了更广阔的潜在市场。与传统的金融理财产品相反的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购买门槛接近于零。传统的个人理财产品至少是以“千”或者“万”为单位计量的,并且通常需要购买一个确定的周期。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则更加灵活,没有最低购买线,几十元甚至几元都可以,这就使得更多的零散资金拥有者购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也可以吸引用户的注意,逐步赢得用户信赖,打造良好品牌声誉,积累未来客户。

2.2理财模式新颖转变

传统的金融理财产品是产品思维,金融公司预先设计出几款金融理财产品,以创造出的产品为中心,依靠工作人员来解释产品中的专业术语,人工计算复杂的收益率,签订大量的条款,才能让用户理解并接受购买产品。相较于此,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是倾向于用户思维,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分析用户的需求来个性化制定产品,产品说明全部是通俗易懂,并且可以使用计算机模拟不同产品未来的收益情况,直观明了。更有甚者,也可以使用大数据的分析方便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购买,针对用户个人的需求,使用互联网收集、分析各种理财产品的收益,制成可视化图标,方便用户直观比较各种不同产品,节省用户时间,提高用户的体验度。这是产品本身,相关的服务同样也贯彻了用户思维。比如,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注册购买时只需提供简单的个人信息,花五分钟在线填写注册即可,一步生成会员信息和产品购买协议,区别于传统金融理财产品需要去金融机构排队填写表格审查个人材料后才能购买;购买互联网金融理财活期产品能够随时存取,没有交易金额、交易次数和交易时间地点的限制,极大提高了灵活性,方便用户,这种渠道可以最大程度的收集到社会的零散资金,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公司可以整合利用这些零散资金创造效益,提高资本利用率。而传统的金融理财产品对于购买金额和购买时间均有一定的限制,不提供活期的理财产品类别。

3、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策略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未来发展取决于其产品本身和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相对应的提升可以分为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后续优化和应对国家的监管。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本身的优化是产品功能的增加、服务的提升以及营销渠道和方式的改变;国家的监管可以看成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互联网公司需积极配合国家的监管,规范化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其发展走向正轨。

3.1增加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功能,提高多样性

纵观正在使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不难发现所有产品功能大同小异,多数提供的都是小额活期理财产品,仅在收益率和用户交互界面的设计上略有不同,这就使得众多规模较小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很难取得优势。一是因为规模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具有较为广阔的平台,可以更好的利用平台效应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如余额宝;二是由于规模较小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获得的投资不如大规模公司,造成产品收益率的竞争力相较而言更小。因此,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要在现有的功能上增加多样化的服务,比如可以借鉴传统的金融理财产品的特点提供定期理财产品,但仍旧保留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优势——主攻个人零散资金。相信在未来,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不再是单一的活期理财横行而是呈现出定期和活期理财产品同步发展的局面。

在融合传统理财产品的基础上,未来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也可以打造跨界金融。将银行与证券、信托、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整合[4],推出具有“互联网+”理念的独特的互联网跨界金融理财产品,以拓宽产品的服务面,吸引更多的用户。

3.2提升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服务质量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应用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技术来分析用户群数据精确定位用户已经不再是梦想,而是现实。虽然目前互联网金融公司宣传他们的理财产品可以为用户“量身定做”,但实际上互联网金融公司只是将用户分类到大致划分的不同的用户群体中,依据用户群体的特性来进行服务。此种做法具有一定的执行有效性,可以节省很大开销,但还是没有真正做到“个性化服务”,可以考虑在后期优化算法,细分用户群体,直至真正实现个人化服务。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销售渠道就决定了其服务较传统理财产品服务更加机器化,这有利有弊。利是大规模统一细致,节省人力物力;弊是服务太过单一化,使得用户经常需要通过重重网页的跳转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解决方案,用户体验较差。同时,人工服务也多倾向于网页实时留言交流,没有传统的专人讲解有效。由此,展望未来,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在未来应重视服务的优化,可以考虑增加电话语音和实时视频讲解服务。

3.3选择适合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营销渠道

在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市场上,虽然以支付宝为首的大规模互联网金融公司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但是众多小规模公司也有其独特的营销渠道。大规模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营销渠道主要是大力建设自己的官网、官方APP,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品牌,简单、直接地宣传本品牌。规模小的公司可能没有精力去开发自己的官网和移动APP,但是他们可以入驻互联网金融的推广平台,如“淘宝”,通过租用平台位置的方式来低成本直接推广自己的产品。没有互联网营销经验的公司可能会请第三方的互联网金融理财机构来代为推广自己的产品,相当于将销售外包给第三方机构,这也不失为另一种有效的营销渠道。这三种营销渠道各有优缺点,怎么选择合适自己的取决于互联网公司的规模、投资和预算,也可以将这几种营销模式结合起来使用,想必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3.4正面应对央行政策,配合国家监

管近些年来,虽然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如火如荼,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钻取漏洞,形成网络犯罪。就如2015年12月的e租宝“跑路”事件,深深的影响了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在大众心目中的可信赖程度。除此之外,央行在2015年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做了限制,使得高利率不再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优势。国家对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监管在2015年提出,2016年互联网金融协会的成立正式标志着国家监管成为必然。在此种形式下,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要走规范化道路,配合国家的监管,塑造良好的产品形象,期望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能够正规发展。

国家应当做的是尽早完善监管规章制度,引导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发展;还应当坚强金融监管机构与司法机构的协作,共同打击互联网违法犯罪活动[5]。互联网金融公司应当做的是看清形势,避免盲目扩张,同时应积极关注政策变化,相机抉择,规避风险[6]。

4、总结和思考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现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在经历了初期膨胀和限制监管后,逐步走向了发展的正确方向。本文通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出现和发展的历程,总结出了其发展得如此顺利的原因:互联网营销渠道众多、推广便利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理财模式的创新与转变。与此同时,本文也推测了互联网经融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并给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4.1加快创新。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只有始终在技术上占据行业的前列位置才有可能不被淘汰,建议互联网金融公司推陈出新,增加更多的功能。

4.2提高质量。现代社会,服务已经成为仅次于产品的第二重要考虑点,完善自己的服务,提高自己的服务效率有助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提升竞争力;

4.3选择合适渠道。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性和便利性,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推广的渠道也相应增加,互联网公司需要正确估量自身,选择最合适的营销渠道。

4.4顺应政策,配合监管。响应国家的限制,在合法的范围内发展自己的产品,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管,打造生态化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6.

[2]沈虹杉,谭杨杨.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深度研究报告[R].程度社信财富股权投资资金中心,2014.

[3]杨琦.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优势及发展探究[J].金融与经济,2015(05):43-46.

[4]丁敬雯,刘远.江苏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策略和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5(12):152-156.

[5]王武成,党鸿钧.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分析及监管建议[J].时代金融,2014(06):47.

[6]陕婷宇,白卓.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瓶颈及对策研究——以余额宝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5(18):24-25.

作者简介:刘宇欣,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13级学生,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王娟,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企业战略;尹星月,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13级学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邓文敏,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13级学生,研究方向:信息经济。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