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舌战”入侵者

“舌战”入侵者

时间:2024-11-05 08:46:33

“入侵物种”这个名词一出来,我的脑海里就出现了一群有着尖牙利爪、气势汹汹的“怪兽”向我冲过来的画面。不过别担心,入侵物种并没有那么可怕,它们也可以是很可口的!

吃货最爱的入侵物种

一些耳熟能详的入侵物种,如水葫芦、美国白蛾等,大多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定距离。而我们首先要认识的,是那些可以和我们零距离,甚至“负距离”融入我们身体中的好吃的入侵物种。

小龙虾

小龙虾的名字里虽然有“龙虾”两个字,但它们和龙虾相去甚远。真正的龙虾生活在海里,没有“大钳子”,而小龙虾的学名是克氏原螯虾,是一种原产地在美洲的淡水鳌虾。这种鳌虾在20世纪初先被引进日本,后来又被我国引进。如今,我们认识的克氏原螯虾往往都一样—俗称“麻小”的麻辣小龙虾。

小龙虾的主要食用部分是尾部,食用前需要去掉外壳。虽然,小龙虾在我眼前摆了满满一盘,但若是不得要领,剥虾壳还真得费一番功夫呢。剥虾壳的要点其实很简单—用拇指和食指用力捏虾尾的两侧,让虾壳与虾肉分离,然后就好剥多了。有意思的是,“麻小”虽然看上去红红火火,给人一种非常辣的感觉,但剥掉外壳之后直接吃的话,虾肉的味道还是比较清淡。所以一盘“麻小”做好后,盘子里往往会有很多汤,既可以浸泡小龙虾,让它们更加入味,又可以当作蘸虾肉的“蘸料”。

小龙虾的肉质吃起来相当紧实而富有弹性—这也是小龙虾肉质新鲜的标志。作为淡水甲壳纲动物之一,“新鲜”无疑是衡量小龙虾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一旦小龙虾死亡,它们身上的细菌就会快速侵占它们营养丰富的身体,让虾肉变得松散,同时还会分泌毒素。活的小龙虾身体里也会有细菌,所以烹饪小龙虾时,一定要熟透了才行。

牛蛙

我们吃的牛蛙一般都是原产自美洲的,因为叫声像牛一样,故而得名。在蛙类里面,牛蛙算是“巨无霸”了。“身材巨大”在“吃货”眼里的意思就是肉多,所以牛蛙被当作肉用蛙类,走上了我们的餐桌。

牛蛙全身的肉都可以食用,一般会采用高温、快速烹饪的方式来保持牛蛙鲜嫩的肉质。牛蛙的肉吃起来的口感是介于鱼肉和鸡肉之间的感觉—比鱼肉更紧实,比鸡肉更嫩。纯白色的牛蛙肉很容易入味,总体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食材。

罗非鱼

罗非鱼虽然有“非洲鲫鱼”的俗称,但却和鲫鱼的关系非常远。罗非鱼是一种鲈形目的鱼类,所以没有鲤鱼、草鱼、鲢鱼、鲫鱼等鲤形目淡水鱼那密布的肌间刺。少了很多“鱼刺”的麻烦,就能让我们在吃罗非鱼的时候不用担心被小刺卡住喉咙了,这也让罗非鱼成为了烤鱼的热门“鱼选”。

罗非鱼的肉质比鲤鱼紧实一些,稍微有一点黄花鱼“蒜瓣肉”的感觉。但是可能由于罗非鱼肉里缺少脂肪,吃起来会有一些“柴”,所以烤罗非鱼的时候,厨师会在鱼肉上刷油,来弥补这个缺点。外来不等于入侵

那么,这三种“美味”是怎么成为入侵物种的呢?

主要的原因,是它们作为经济物种被引入了我国。由于这三种动物都是“水产”,而且很适合大密度养殖,所以一旦下大雨,有水漫出饲养池塘的话,一些个体就会凭借“水遁”逃到生态环境中。别忘了,能够引入我国并大量饲养,说明它们能适应我国的气候条件。再加上这三种动物什么都吃的性格和顽强的生存能力,自然能在新环境里站稳脚跟,然后利用自身强大的竞争力挤占原生物种的生存空间和资源。于是,经济物种就成了入侵物种。

让我们总结一下外来者成为入侵物种的条件。首先它们需要有一定多的数量,这样才能有一些个体有机会逃到当地的环境之中;其次它们必须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才能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它们还要有极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才能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取得一块立足之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新的生态环境里没有能够大量捕食它们的天敌,这样它们才能肆无忌惮地繁衍生息。

所以说,并不是每一种外来物种都能成为入侵物种。比如在北京樱桃沟生活的东方铃蟾原本不属于那里,它们是于1927年被刘承钊先生从山东烟台带来的。现在它们既能很好地在樱桃沟繁衍生息,又不会对樱桃沟的本地物种构成威胁,所以并不属于入侵物种。了解它们,才是防止入侵的办法

一旦一个物种成为了入侵物种,它们给环境带来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比如小龙虾既能吃水生植物,又能用鳌捕食鱼类。一群小龙虾会很快“吃光”一片水域。罗非鱼和小龙虾类似,什么都吃,并且繁殖速度很快。此外,罗非鱼会把卵含在嘴里孵化,所以它们后代的成活率很高,进而迅速侵占其他鱼类的生存空间。牛蛙则不仅会抢占本地蛙类的食物,身材巨大的它们甚至还会吃掉别的蛙类。

为了减缓它们的入侵速度,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控制它们的数量,比如人工捕捉。

想要捕捉它们,就要先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才行。小龙虾什么都吃,但是它们最喜欢的还是肉食。所以我们可以用装鸡蛋的网兜套住作为诱饵的肉骨头,沉到小龙虾栖息的水域里。如果有小龙虾来进食,细小的网线就会勾住小龙虾身上用来御敌的倒刺,从而抓住小龙虾。

牛蛙贪吃,咬住猎物就不会撒嘴,而它们的眼睛只能看到会动的猎物。我们可以在鱼线尽头栓一些稻草,在牛蛙面前晃悠,引诱牛蛙吞下,然后将它提起来,就可以抓住牛蛙了。为了防止牛蛙中途掉下来,最好再用一个网在底下接住它。

罗非鱼食量大、什么都吃,又喜欢集群。在罗非鱼生活的水域,我们用蚯蚓、红虫或专用鱼饵就可以把罗非鱼轻松地钓上来。值得注意的是,罗非鱼吃掉鱼饵后常常会继续“按兵不动”,所以并不会出现鱼漂突然下沉的情况。如果你发现鱼漂由直立变为倾斜,不要犹豫,快速提起鱼竿,把罗非鱼钓上来吧!

虽然这三种入侵物种都是可以吃的,不过如果从野外捕获,它们可能携带一些寄生虫或有害物质,还是建议大家不要食用为好。如果你捕捉到了小龙虾和牛蛙,不妨试一试把它们当作宠物饲养起来。

解铃还须系铃人

虽然入侵物种会伤害本地物种、破坏生态环境,但是仔细想一想,它们好像并没有做错什么。它们所做的一切和本地物种一样,都是为了在大自然中生存下去。而外来物种的出现,和我们人类犯的错误是密切相关的。

生物本身有扩散的天性,但是生物的自然扩散需要时间和机会。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一些原本不会长距离旅行的生物,搭上高科技交通工具的便车到达新的生态环境后,一旦它们满足成为入侵物种的条件,当地的物种很可能就遭殃了。其实回过头看看,除了“好吃三巨头”之外,红耳龟、鳄龟、美国白蛾,甚至流浪猫等入侵物种都是人类一手造成的“入侵者”。

从某种角度说,人类是唯一试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生态环境的物种。我们已经认识到了一些问题,并开始修复它们。我们提醒周围的人们不要“放生”巴西龟和鳄龟;我们用周氏啮小蜂阻止美国白蛾的进一步入侵;我们呼吁身边的朋友不要遗弃宠物猫,并为流浪猫做绝育手术……入侵物种在环境中没有天敌,但我们可以人为地控制它们的数量。人为地阻止入侵物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既是为了生态环境中的本土物种,也是为了我们人类自己。责任编辑田海超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