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迟子建:假如没有真纯,就没有丰满成熟的今天

迟子建:假如没有真纯,就没有丰满成熟的今天

时间:2024-11-05 06:16:05

迟子建,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短篇小说《清水洗尘》和散文随笔集《我的世界下雪了》。作为国内唯一一位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一次获得冰心散文奖、一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女作家,迟子建始终以其女性特有的笔触,书写着家乡东北黑土地上的温暖与苍凉。近日,她推出的中篇小说《候鸟的勇敢》,再次将目光停留在故乡的人和事。

一棵草,甚至一片云,都是有来历的

迟子建1964年出生在黑龙江省漠河县。房前屋后的菜园,无边无际的森林,苍茫的大雪,偎着火炉听童话故事,暑假时到田园干农活,寒假时去山里拉烧柴……这些,构成了迟子建的童年生活。

小时候的迟子建活泼而淘气,流连于大自然,她曾把自己全副武装,“捅了房梁上的马蜂窝”。这样“皮实”的性格和无法忘却的故乡原风景,在她的笔下,自然地流淌出来。

“自童年起我的世界观就是相信万物有灵,一棵草,一朵花,甚至一片云,都是有来历的。”除了自然的原风景,故土人情带给她的冲击与烙印从未磨灭。迟子建的作品大多取材自白山黑水之间,东北人的辛酸和苦难,开朗的性格和心底的柔软,都在她的笔下闪闪发亮:无论是具有生活意味的《原始风景》,还是朴素感人的《清水洗尘》,无论是后来让她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还是近几年的《晚安玫瑰》和《群山之巅》。

她饱含暖意,用细腻的笔触勾勒着自然的美妙,也从未放弃发现世俗生活中的脉脉温情。

真正的火不会熄灭,真正的泉水不会干涸

如果说迟子建早期作品更多透露的是纯净之气的话,那么她的后期作品,则有了苍凉之感。这与她的人生阅历有关。

迟子建的父亲去世得很早。在父亲弥留之际,她和妈妈都守在身边,她抬头看了一眼妈妈,发现她的眼睛里突然有颗红豆一样的东西。后来,在写作《白雪的墓园》时,她突然意识到,爸爸在那个时刻不愿意离开,在那个瞬间,他就化作一颗红豆,藏在妈妈的眼睛里面。“自始至终她没有落一滴眼泪,她的眼睛里收留着那个温暖的,孩子般地栖息在她眼底的灵魂。”

除了父亲的早逝,她的爱人也因遭遇车祸突然离世。“每年春天来的时候,我看见大兴安岭,觉得森林的那种绿是美好的,可是那一年我觉得那种绿苍翠得像眼泪,那些森林好像都被悲伤浸透了。”

生活的经历和变故让她在创作中执着于对死亡的书写,从《白雪的墓园》到《额尔古纳河右岸》,书中蕴含着迟子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我觉得真正相爱的人,他不在场和在场,他离去和不离去,其实都是一样的,因为真正的火不会熄灭,真正的泉水也不会干涸。”

没有完美的作品,就像没有完美的人生

2018年,迟子建的新作《候鸟的勇敢》出版。故事以候鸟迁徙为背景,讲述了东北一座小城里的浮尘烟云,既触及东北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如人情社会与体制迷思,又将“有情”藏匿在东北严峻的社会现实背后——红尘未了的德秀师父、老实憨厚的张黑脸,他们因孤独与善良而相拥的情感。这些人、情、心融汇到东北的莽林荒野中,汇聚成作家独特的文字力量。

在之前的新书发布活动中,作家阿来说,在《候鸟的勇敢》中有着层层叠叠的“交响”,既有人与人之间的,也有人与自然之间的,而后者恰恰是当下文学中所欠缺的。在迟子建的小说中,自然的形态实质上是对人灵魂的启示和救赎,二者存在互相映照、互相对比、互相提升的关系。

而迟子建则认为,“所有的作品都没有完美的,就像没有完美的人生一样。”

热爱生活,写出来的东西才有滋味

在构画故乡美好、生命无常的同时,迟子建的作品也在通过更多角度展现社会的冷暖,只是她想把批判与揭露转化为“一种温煦的丰满”。这种既关注又疏离的感觉,让她心向往之,也让她保持清醒与坚守。

生活中的迟子建,作息十分规律,到了下午一定要放下笔来吃吃喝喝,并且她最喜欢做饭,自诩“可以开个餐馆”。在她的概念中,作家要从世俗中来,要热爱生活,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有滋味。

她不用触屏手机,但欣慰于侄子用电子书阅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提到近期最开心的事,她想也没想就说是在俄罗斯举办的足球世界杯,“时差也没有很多,也就几个小时”。

有人说,“迟子建就像一颗夹心水果硬糖”。当她的“坚硬”褪去,你能触摸到她心底的温暖与希望,有时候就像穿过乌云,闪过一隙阳光,却能瞬间将苍茫照亮。

迟子建访谈录

问:最新出版的《候鸟的勇敢》,触及了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这是在尝试一种写作的转向吗?

迟子建:谈到转向,我想一个写了30多年的作家,一定有很多东西是一脉相承的。每个作家都在努力挣脱以往作品可能带来的羁绊。所以,接下来每写一部东西,都想让自己从原来那个天地钻出去,哪怕你的河流无比美好,但畅游久了,也要上来透一口气,这样你才能体力充沛地游下去。《候鸟的勇敢》就是我走到54岁的时候,应该出现的作品。

问:目前的写作状态和你的文学启蒙存在怎样的关系?

迟子建:我的文学启蒙,很大程度上不是看文字,而是听鬼神故事和民间传说。我能记得五六岁的时候在大兴安岭,冬天听老人们讲各种鬼怪传奇。我父亲喜欢诗词,毛笔字写得好,他还会拉手风琴、小提琴,我觉得好像没有他不会的,但他给我的文学启蒙是自由的。他喜欢我那种比较自由的天性,他会夸我作文有文采。但他从来没有规定我要读什么书,背什么诗。

问:您在作品中是如何塑造人物的?

迟子建:我想作家一定不要给自己的人物有预设,一个小说就像搭建一个舞台,你把他放进来以后,他应该肩负起什么样的故事和角色,你要让他演绎他自己,你不能让他演绎作家自己,而要演绎他人物本身的东西。当一个作品当中人物活起来的时候,这个人物会牵着你的笔走。虽然是你设计的人物,但是这个人物会挣脱你,我觉得这是比较好的状态。

问:在现实比小说更精彩纷呈的当下如何吸引读者?

迟子建:这是一个飞速变化着的时代,它所产生的故事,量大,新鲜,高频率,但是再鲜活的故事,如果没有诗心,不赋予文字以情感,就不会焕发出生机,当然也就不会吸引读者。

(一航整理)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