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玮玮
相信很多人都会把童年时的自己归类。有人天生懂事,而有人是熊孩子。还有人是直立于天地间的硬币,四处蹦跳,两边儿都不靠。
很多人说童年经历造就了人的一生。因而不少成年人开始在三观定型之后,频繁回顾少不更事的时光,在碎片中找寻童年的蛛丝马迹。
与其说怀念,我们更多的是想弥补童年的亏欠。想回到过去,给那个瘦小怯弱的自己一颗糖,给自己擦干净身上的泥巴,或者告诉自己,不要哭,天黑不要怕。
懂事的孩子真的比熊孩子快乐吗?在我看来,明明都不快乐。很多人童年很隐忍很听话,就是狭义上家长眼中的懂事。
有人看到喜欢的玩具,欲望再强烈,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表达诉求,而是畏畏缩缩,连渴慕的眼神都要藏起来,担忧父母会不满。
有人会想,是不是只有我足够听话足够优秀,才配得到亲人的爱。
有人过得小心谨慎,放学后早早回家,不敢在街上耍,不敢把衣服弄脏,不看动画片,亦步亦趋地活在别人的期许里。
长大后,可能会成为活在体制里按部就班的人。即使想潇洒跳脱平庸的大部队,又害怕背离普遍世俗标准,背离长辈的意愿。
可能有取悦型人格,很难拒绝他人请求,很难开口说“不”。害怕接受任何人失望的眼神,能纵容得了所有人,唯独纵容不下自己。
熊孩子呢。他们童年看似肆无忌惮,欺负别的小朋友,不做作业,破坏公物,游走在规则之外。但他们真的快乐么。
其实大部分熊孩子不是自己故意变熊的,他们那个年纪还没有强烈的逆反意识。变熊要么是家庭教育缺失,要么天生缺乏自制力。
环境对他们并不宽容。纵使在家中无人管教,想想看,我们教育体制里的班主任是怎么对待熊孩子的,难道是宠溺吗,是血淋淋的体罚好么。大部分熊孩子都是一路压抑一路带着心理阴影成长的吧。小时候那些调皮捣蛋,被老师罚站甚至羞辱的熊孩子真的开心么。
那些吵嚷着无法克制找家长要玩具哭闹的熊孩子,真的会如愿以偿吗。
他们长大之后,只懂考虑自己的处境,以自我为中心,不懂人情世故,在冷漠的成人世界里横冲直撞,更让人避之不及吧。
所以,为什么要把孩子简单粗暴归为这两大类呢。
快乐的孩子一定不属于任何一类,他们是懂事和熊的结合体。
想想看小时候的你。他们从小有同理心,不会为了自我诉求强行索取,僭越他人准则。他们有时候也不按常理出牌,调皮捣蛋,但熊过之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真正快乐的孩子,是孔夫子所言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其实童年就可以做到如是境界,何必等到古稀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