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夕二马家辉,1963年生于香港,台湾大学.."/>
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马家辉 慢慢老去的小男人

马家辉 慢慢老去的小男人

时间:2024-11-03 04:21:51


    文/夕二

马家辉,1963年生于香港,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毕业,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博士。传媒人、专栏作家、文化评论者,亦为台湾问题研究员。曾获选“年度中国魅力五十人物”、“年度深港意见领袖”。主要作品有《爱恋无声》《江湖有事》《死在这里也不错》等。

“底层的珍珠”

在香港,马家辉被称作“马博士”,除却大学里的教职,他以充满斗志的严肃时评而为港人称道或吐槽。而在内地读者眼里,他又是个将风花雪月和小资情调书写到极致的男人。二十多年里,马家辉一直在香港台湾两地撰写专栏,“头号粉丝”林青霞每天要买报纸,“生怕错过了家辉的最新文章”。

但如果从嬉笑怒骂的电视节目观看马家辉,从充满港男式自嘲的散文杂记接近马家辉,真实世界的他显然要严肃沉重得多。我们在杭州的书店里和马家辉碰头,他还是印象中那个西装、衬衫、球鞋的马家辉,只是好久不见,明显清瘦了一圈。

“这次来内地,我是从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中走出来的。”这两年,他一度远离了港台传媒的风口浪尖,淡出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因为中途发生了很多意外,去年小说创作正进入状态时,我太太生了很严重的病,我停下来照顾她,后来又是我父母生病。”如果不是想要带着久病初愈的太太四处散心,我们大概无缘见到埋首于小说创作之中的他。

出生在香港湾仔,马家辉的童年见证了一个真实的“江湖”。这个充满妓女、黑道和吸毒者的底层世界,也曾是他的噩梦——家里几个舅舅吸毒和混黑社会,频繁进出监牢。年幼时和舅舅一同出街,马家辉曾被警察当街拦下遭受羞辱。但同处一个屋檐下,他又是学习优秀,联考全A的好学生。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他,看人看事,习惯从微小的角度着眼。他的文章细碎,不似传统作家的宏大,他自己也承认,“我没有宏图大志,希望能从卑微细小的角度写这些努力活着的人们。”马家辉爱用“底层的珍珠”去形容小人物,在他的笔下,一座城市的文明和记忆就这样从藏污纳垢的垃圾场中袅袅长出。

《死在这里也不错》

马家辉的父亲曾担任报社总编辑,替六份报纸写文章,成年后的马家辉毫无意外地延续了书写的命运。带着太太和女儿四处旅行,和明星朋友们闲聊电影,再把琐碎而片段的心事写进书本。就像他停留在爱丁堡那阵子,悠然的苏格兰风光一度令他沉醉不已。“那里很舒服,感觉死掉也没有遗憾。”于是就有了《死在这里也不错》。

这些浪漫的故事显然非常动人,所以马家辉的散文游记一直畅销。但这一次,马家辉却被他的小说彻底难倒。2013年,他开始创作小说《金盘洗》,这是属于他的黑道故事,也是令他在年少的夜里苦苦思索的那些事。三年时间里,马家辉的小说反复修改了15稿,他开始担心有生之年能否把它完成。

“我之前花费太多的精力去创作散文、杂文,还花了太多时间去应酬饭局,如果有生之年没有完成这部小说,那将是毕生的遗憾。”马家辉说,他十几岁开始给报纸写评论,三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出版了二十多本散文和杂文集。这些文字得以让我们零落地翻阅着这个叫“马家辉”的男人。而年过天命之后,他突然有点后悔了。

不同的是,与马家辉并称“卖纸二人组”之一的梁文道,近两年依然在视频节目中频频亮相。他们俩相差七岁,分别站在四字头和五字头的山丘上开拓人生。“说回来也是自己懒惰。我和道长(梁文道)是两类人,他积极主动地做很多事,而我是慢慢老去的小男人。”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