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以长为主 敢拼正手

以长为主 敢拼正手

时间:2024-11-03 01:48:54

本组图解是丁宁和朱雨玲的一组强强对抗。虽然不像上组那样有着大开大合的攻防转换,但这组图在速度和线路上可谓是巅峰水准,两个人都尝试在高速的对抗中寻求进攻机会,但始终无果,最终丁宁凭借灵巧的落点变化在对抗中险中求胜,体现了她女乒一姐的强大实力。如图,丁宁通过强势的借力技术打开了优势局面,随后在面对朱雨玲的反扑时,一直利用速度和落点压制对手,最终抓住机会完成反攻,成功拿下这分。

利用长弧线顶住对方位置

丁宁在图中的二四板衔接中打出了一波小高潮,从对方的发球中抢到了主动权。借力发力的处理方式是丁宁的特长技术,特别是在她的正手技术加强后,对主动战术的实施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如图4-6,丁宁在接发球时通过正手高质量的劈长给朱雨玲制造威胁,这板球的出球速度和弧线长度是威胁的主要输出,当然回球也有一定的旋转,但质量是低于前两项的。朱雨玲面对来球,在引手动作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强行把球拉起来,虽然质量不是非常高,但她还是通过手上超强的爆发力拉出了较高的威胁,并且回球弧线也很长,给丁宁的反拉制造了不小的难度。在这个回合中,两个人的意图都是要把球打长,贵在顶住对手。

用正手相持向对方施压

丁宁在劈长后快速还原护住球台,如图8-9,她随着朱雨玲出手的节奏调整位置,当她判断到朱雨玲拉的是斜线后,便快速转向自己的正手位。按以往的技术风格,丁宁如果面对如此高质量的来球可能会选择迎前快速封堵的方式处理,这样更稳妥一些,而现在的丁宁却很自信地让开位置准备反拉,这是她击球意识的转变。当然,这种转变需要建立在她正手超强的能力和她对自己的信心上。

图8-10中,丁宁在转向正手的时候压实了身体重心,到图11-12时,她面对冲到身前的来球,采用顶肩架肘的动作方式处理,虽然这个动作非常不合理,但在情急之下,丁宁也别无他法。好在,凭借正手手腕超强的控制能力,丁宁抑制了来球的旋转,并通过调节打出了充足的弧线,完成了这板高难度的反拉。不管质量如何,起码她完全向朱雨玲展示了正手相持的决心,并用实力震慑着对手。

丁宁在第二板进行高难度反拉的情况下把球拉到了朱雨玲的中路追身位,这点说明了她的临场心态和胆识,即便是冒着动作别扭和回球失误的风险,也要变在对方前面,抢得先机。

拼速度时多用手腕突变

丁宁通过反拉抢到主动之后并没有心慈手软,她面对朱雨玲架回自己反手位的球,迎前就是一板顶撕直线,在加快衔接速度的同时,还把球打到了更加刁钻的落点上,压住了对方的反手位,为最后的得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图12-13,丁宁在极限反拉后快速站住位置,准备相持,图14-15中,面对来球,丁宁迎着上升点快速出手,击球时,她通过板形的调节和摩擦球的内侧,把球撕出了更大的角度(从图15中的板形变化上可以看到这次调节)。朱雨玲面对来球也是快速封堵,因为她已经失去了增加回球质量的机会,如果再放弃速度上的对抗,就彻底沦陷了。

坚持一板换一个攻击点

朱雨玲在速度上的对抗对丁宁来讲还是有一定威胁的,丁宁正手的击球感觉虽然有大幅度提升,但手上单纯的爆发力仍是薄弱环节,所以她在进行正手发力时还要借助身体的保护。如果丁宁的手上爆发力够强,最后一板球她完全可以靠手臂单独的转换完成进攻,这样在速度上就不会显得那么狼狈了,而且会达到非常完美的效果。如图17-19,丁宁向后转腰让位,拉开较大空间,便于更好发力,但朱雨玲的回球咄咄逼人,硬是挤住了丁宁的位置。这要是以前的丁宁,形势真就岌岌可危了,但现在的丁宁身不动膀不摇,硬是通过一个前臂、手腕向上快速地收缩吃住来球,拉出了较长的弧线和强烈的旋转。同时,丁宁在出手瞬间通过板形的调节,再一次对朱雨玲进行了落点调动,成功抑制了对手的反扑。

丁宁在这组图中打得非常强势,特别是正手的两次进攻,体现了她正手强化后的能力。朱雨玲虽然一直试图在速度上压制丁宁,但借力借势毕竟是丁宁的优点,再加上刁钻的落点变化,所以打得朱雨玲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中。这组图解完全是女子比赛中核心能力的争斗,而丁宁凭借自己的硬实力更胜一筹,她在得分后的表情中也带出了一份对自己的肯定,可见这分胜利来之不易。

迎前变线毫不重复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