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关于汽车未来的八个量化预判

关于汽车未来的八个量化预判

时间:2024-11-02 11:14:04

面对变革的时代,业内专家如何预测汽车产业的未来?

当下,科技革命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互联网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革命的集中爆发,使整个科技生态、商业生态、社会生态都在同时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汽车行业在变革的时代中会塑造出怎样的行业未来?

6月5日,2018(第九届)全球汽车论坛在中国重庆开幕。《汽车观察》杂志社作为此次论坛的协办方,在论坛期间做了主题为“标定汽车产业的未来”的问卷调查和深度采访,整个调查和采访围绕汽车产业变革最尖锐的8个问题展开。

问题1:全球汽车年销量已超过8000万辆,未来的峰值会是多少辆?

调查结果:41.67%的人认为,全球汽车未来的峰值在1亿辆~1.5亿辆之间。

目前,全球汽车年销量已超过8000万辆,对于其未来峰值的预测,专家众说纷纭。同济大学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在接受《汽车观察》采访时指出,从全球角度来说,汽车产量会出现下降状态。他认为,全球汽车年销8000万辆已经是一个峰值,后期不会再有多大的增长空间。

重庆小康规划战略总监白立刚则认为,全球汽车的销量峰值应该在1亿以上。在湖北省城市客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扬子江汽车集团总经理助兼总工程师雷洪钧看来,未来全球汽车年销量的峰值达到5亿是没问题的。

根据《汽车观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33%的人认为,全球汽车未来的峰值是8000万辆~1亿辆之间;25%的人认为,全球汽车未来的峰值是1亿辆;41.67%的人认为,全球汽车未来的峰值是1亿辆~1.5亿辆之间;16.67%的人认为,全球汽车未来的峰值是1.5亿辆~2亿辆之间;8.33%的人认为,全球汽车未来的峰值会达到2亿辆。

问题:2.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未来销量峰值会是多少?

调查结果:过半数人认为,中国汽车未来销量的峰值会超过4000万辆。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其未来销量峰值又会是多少?在朱西产看来,中国汽车的销量在经过高速增长后可能会持续在3000万辆这个高位上,但是高增长率会有所缓解。同时,他指出,也许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一些过去经济不发达的地方,随着产业转移,在经济逐渐发展以后,汽车销量也许会出现一些新的增长。

白利刚则预测,中国汽车未来销量的峰值应该会超过4000万辆。根据《汽车观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6.15%的人认为,中国汽车未来销量的峰值在4000万辆内;53.85%的人认为,中国汽车未来销量的峰值在4000万辆或者以上。

问题3:汽车共享会让汽车的总销量发生什么改变?

调查结果:53.33%的人认为,汽车共享会让汽车的总销量减少。

如今,诸如拼车、按需服务和多模式等新的出行概念,正在改变着汽车所有权的观念。那么,汽车共享会让汽车的总销量增加还是减少?在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楼建平看来,汽车共享会让汽车的总销量上升。“因为汽车在未来不仅解决出行问题,它可能还是一个移动终端,会代替手机、电脑等的一些功能,所以这个需求会很大”。楼建平说。北汽集团副总经理蔡速平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无论汽车共享是否出现,汽车的销售总量会一直增长。他的理由是:“第一,中国家庭拥有汽车的保有量并不大,虽然共享平台的出现会给老百姓带来方便,但是很多家庭仍然想拥有一辆自己的私家车。第二,中国的城乡差距太大,汽车共享覆盖的还是少数地区,并且存在着停车以及安全方面的限制,大部分地区还是会以私家车出行的方式为主,汽车共享不会让汽车的总销量减少。”

根据《汽车观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3.33%的人认为,汽车共享会让汽车的总销量增加;53.33%的人认为,汽车共享会让汽车的总销量减少;33.33%的人认为,并不能确定汽车共享对汽车的总销量的影响。

问题4:谁能成为未来移动出行服务商的领导者?

调查结果:50%的人认为,车企与平台服务商两者的结合,会成为未来移动出行服务商的领导者。

近两年来,很多企业都开始参与到移动出行这块大蛋糕中,那么,谁会是未来移动出行服务商的领导者?车企、平台服务商、两者的结合、抑或其他?

在蔡速平看来,未来移动出行服务商的领导者并不能由单一的汽车企业或者平台服务商主导。他认为,未来移动出行服务商应该是一个社会化的平台,这个社会化的平台需要车企、平台服务商一起来打造。“比如车企如果能把出行平台做地很好,就不需要跟其他平台合作了。不同的企业各自做有特色的东西,当新生模式诞生以后,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可以从产品、场地、资本结构等方面相互合作。”蔡速平解释说。楼建平则认为,集成能力最强的公司会成为未来移动出行服务商的领导者。“首先要能够集成所有的资源,然后才可能成为出行平台的引领者。”楼建平说。

根据《汽车观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的人认为,车企会成为未来移动出行服务商的领导者;30%的人认为,平台服务商会成为未来移动出行服务商的领导者;50%的人认为,车企与平台服务商两者的结合,会成为未来移动出行服务商的领导者。

问题5: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动力会是什么?

调查结果:纯电动的比例不如预期高。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有纯电动、氢燃料、混合动力、甲醇等动力系统,在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动力又会是什么?

蔡速平认为,这几种动力系统会并存。原因是,不论是纯电动、混动还是氢燃料电池,各自的消费群体不一样。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也指出,在未来,这几种动力都会是主流动力。

白利刚则认为,10年之内,增长最快的是混合动力,其次是纯电动。

朱西产则预测,十年后,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应该是纯电动汽车的天下。但是,在相当长时间内,纯电动、氢燃料、混合动力以及包括甲醇在内的动力系统都会并存。

根据《汽车观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1.875%的人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动力是纯电动;15.625%的人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动力会是氢燃料;31.25%的人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动力会是混合动力;31.25%的人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动力是纯电动、混动、氢燃料电池的并存。

问题6:10年后中国汽车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能达到多少?

调查结果:大多数人认为,10年后中国汽车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在50%~70%。

在政府补贴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在经过几年的稳步增长之后,其销量已达到了临界规模,销售势头依然强劲。那么,10年后,中国汽车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会达到多少?

蔡速平认为,10年后中国汽车市场上新能源车的占比将会是很大一部分,这个占比会在50%以上。“第一,从市场角度看,消费者会越来越认可新能源汽车;第二,政府支持;第三,车企的参与程度越来越积极。”蔡速平说。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则认为,5至10年后,新能源汽车可能占据15%至20%的市场,燃油车仍是主流。

对此,朱西产则持保守态度,他指出,在中国市场,这个占比就看工信部和发改委如何规划了,它们规划百分之多少就是多少。对于这个占比,如果从用户体验角度来说,很难说出具体达到多少。

根据《汽车观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8.52%的人认为,10年后中国汽车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在10%~30%;33.33%的人认为,10年后中国汽车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在30%~50%;48.15%的人认为,10年后中国汽车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在50%~70%。

问题7:无人驾驶什么时候能正式上路?

调查结果:多数人认为,无人驾驶在15年或15年后能正式上路。

伴随技术和软件方面的飞速发展,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汽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这些技术和软件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助于道路通行能力和停车效率的提高,以及燃油经济型的改善和污染的降低。然而,人们发现,在现实应用中,在广泛推行这些技术之前,还需要克服技术、基础设施和监管方面的巨大障碍。那么,无人驾驶什么时候能正式上路?

伟世通集团亚太业务战略与市场营销总监蔡莉莉接受《汽车观察》采访时表示,在相关政策和法律规范的前提下,在可商业化的自动驾驶的环境下,中国在2025年以后可以实现L5级的全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技术在未来10年中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普及。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国家的自动驾驶环境不同,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时间点。从全球范围来看,我认为差不多要到2030年才能实现L5级的全自动驾驶。我们能感觉到中国政府对于这个产业的推动的高效性和强而有力的政策支持,中国实现全自动驾驶时间会提前。预计到2025年,整个自动驾驶市场将达到320亿美元的体量。”蔡莉莉说。

根据《汽车观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4.39%的人认为,无人驾驶在5年或5年内能正式上路;9.76%的人认为,无人驾驶在5年~10年内能正式上路;24.39%的人认为,无人驾驶在10~15年内能正式上路;有41.46%的人认为,无人驾驶在15年或15年后能正式上路。

问题8:中国的新造车势力有几家能够最终生存下去?

调查结果:高达68.75%的人认为,中国的新造车势力最终不超过5家能生存下去。

最近几年,有着不同背景的各界新入局者正在极大对汽车制造产业的投资。未来的十年,汽车产业将会以电动化、智能汽车、智能城市等为主题,在新环境下,中国的新造车势力有几家能够最终生存下去?

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指出,目前,国内共有汽车企业180家,其中32%(57家)的销量为零;在96家乘用车企中,20%的销量为零;在118家中国乘用车品牌中,16%的销量为零。从另一方面来看,在乘用车市场中,排名前十的车企市场占比已经达到87%,而在工信部注册的新能源车企累计达到503家,其中16家拿到发改委的核准目录,6家通过工信部审核。由此可见,大量的车企经营状况堪忧,且市场集中度提高越来越明显。

基于以上数据,朱华荣预测,未来3~5年,车企的关停并转、兼并重组将不再是新闻,大部分的汽车品牌将被无情地淘汰,而90%的造车新势力将成为先烈。在朱华荣看来,这是一个理想的结局。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现在汽车工业不是没有新进入者的机会,而是机会变少了,对于新进入者快说,成功的概率不是很大。

楼建平指出,在中国市场,算上传统的整车企业,最终能活下来的也不超过10家。白利刚认为,中国的新造车势力至少有10家能够最终生存下去。理由是,中国的市场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跨度非常大,包容性非常强。在这样一个市场背景下,中国的新造车势力还是有机会参与竞争。

根据《汽车观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8.75%的人认为,中国的新造车势力最终不超过5家能生存下去;18.75%的人认为,中国的新造车势力有5~10家能够最终生存下去;9.375%的人认为,中国的新造车势力有10~15家能够最终生存下去;3.125%的人认为,中国的新造车势力有15家以上能够最终生存下去。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