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发达的文明,也改变不了人类还是哺乳动物的现实。人之心,性本恶!现在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教育所能做到的,只是让我们以相对和谐公平而不是血腥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这里面包含了一种欲望叫做速度,它的载体就是能够用油门来制造兴奋的汽车。如何能合理合法地发泄自己的速度欲望呢?在深圳的大街上,有几台车开始蠢蠢欲动……
在汽车诞生后不久,汽车运动的雏形就开始显现出来,历史的资料就请各位读者朋友自行查阅,但如果想看一个关于好玩的赛车头脑风暴,那就往下看。
小灯泡
在一开始的时候,考虑到本期《汽车之友-冲程》杂志的发刊时间,其实是准备着手做一个关于新春佳节的喜庆大专题,但无奈由于种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风俗、运气与条件等等限制,这个专题就被搁置一旁了。
几乎同时,大虫哥(杂志执行副主编孙俊龙的昵称)提出了一个想法:“我们搞几台赛车来玩一玩怎么样?”显然,这并不是普通的玩耍节奏,我们要做内容,还得有故事。敲定了具体事项之后,故事由此展开。
意境
爱车的人,一定会有一颗追求速度的心。世上所有事物都有双面性,速度,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描述物体单位时间经过距离的度量单位,同时,速度给人带来快感,也带来危险。疾驰的车子如果发生事故,那是会要人命的。但,道理都懂,还是想飞车。
汽车发展了百余年的时间,诞生了各种引人入胜的经典车型,每每说到这些车,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就像你所喜欢的女孩一样有吸引力。要说汽车,一堆冷冰冰的钢铁,为何会有如此魅力,我也想不明白。人都有控制的欲望,车能够满足;人都想寻求自由,车能够满足;人还会寻找新鲜与刺激,车也能够满足。正是车的这些特性,能够吸引着我们这些玩车一族。竞技派的玩家喜欢动力与操控性能上乘的车,外观派的玩家喜欢异想天开改装出自己风格的车,就算是每天只用车来代步的上班一族,我想他们的心中也一定有一首诗和远方,在等着他们去探索。什么,你说你不喜欢旅行?我想我们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入梦
总有一些无法克制自己的人,在大街小巷里将转速指针一次次逼进红区,不断地将刹车油温度提至200℃以上;为一时的爽快,意淫着自己技术高超。可是否旁边公交站台的人们也会为你欢呼?不顾他人的安危与感受,在街道上肆意飙车,这是道德以及事实都不正确的做法。
将赛车开上马路,想必只有在正式的街道赛上才能合法实现
不顾他人的安危与感受,在街道上肆意飙车,这一小撮人正是玩车人当中的害群之马但也不得不承认,我喜欢这种速度与激情。汽车文化在部分海外国家如此发达,和我们所厌恶的街道飙车有很大联系。当然这并不是变相给街道飙车这种危险行为洗白,从另一个角度看,汽车运动在民间相对大范围的普及,是我们需要学习以及追赶的地方。
都说街道飙车危险,那就下赛道吧。赛车场提供了绝佳的“发泄”场所,你可以肆意地挥霍轮胎和汽油,尽情享受速度的快感,但代价却是高昂的,车辆的损耗和赛车场都需要费用。在国内,珠三角地区合法有牌照的车去珠海、肇庆等赛道日玩耍起码需要3000元左右的开销,这还是玩车氛围较为良好并且坐拥大小赛道的地区,否则,光是往返赛车场的路费可能就要1000元往上了。
并非崇洋媚外,但即便是下赛道,国外的成本也相对低廉一些,排除物价因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外小型场地的密度更高。小型场地的好处十分明显,入场方便,时租便宜,门槛相对较低,适合座驾和经济情况等条件都不会太好的入门级玩家练手和发展。
说了这么多,这些也不过是当前玩车花花世界的冰山一角,本文的意义,实际上更像是向广大读者朋友们描述一些立场正确的玩车途径,其实挺累的,我想做个梦。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执法部门的装备也今非昔比梦乡
我追求的,是速度和现实的平衡。你无法将内饰拆除一空,然后驾驶需要三四千转起步的车上路还能逃过交警的检查。将赛车开上马路,想必只有港京拉力赛这样的排场才能实现。但,我们不仅做了这个梦,还成真了!
起亚K3CTCC赛车、奥迪R8LMSGT赛车、雷诺方程式,这三辆现役赛车被我们拉到道路上,做一个“白日梦”的秀。从加油站到蜿蜒的山道,从海边停车场到繁华的购物中心,这不就是我们许多玩车一族的假日时光吗?你能否想象,你身着赛车服,被固定在赛车桶型椅上,你的朋友蹲在副驾驶位的地板上与你谈笑风生,虽然你们之间交流的话语会被炸裂的排气声浪淹没,但彼此的共鸣却能突破时空。
能把赛车开到路上,甚至当成日常代步车使用,我是极其愿意的。去买麦当劳的早餐,去逛热闹的商业区,反正车一天24小时会停在公司楼下,周末出车的时间还不如蹲坑的时间长。我不愿在这一段文字中提及现实,我正做着梦呢,对于车最天马行空的幻想,都在这更像是头脑风暴的专题里了。
迷
三辆现役赛车被拉到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围观的人群看热闹居多,鲜少能从耳旁的窃窃私语中听到有关车的声音,更多的是对于我们这场秀的评论。
深圳,这个受惠于改革开放的沿海城市,历经30余年的发展培育了一批相对其它城市多得多的汽车爱好者。但是,在庞大的人口基数分母面前,这些毫不起眼的“分子”们的影响力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大。也许是身在这个行业内的缘故,总能感觉到汽车文化发展是如何迅速,改装市场更是百花齐放,不过只要一结束工作状态,沿着回家的路一路疾驶,我还是会发现,路上的同伴太少。
看不懂,到底是通过改装来减少老旧车型尾气排放的能源消耗低,还是将老车报废然后再购买新车的能源消耗低?从这个角度出发,在一众发达国家甚至是我们的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只要手续齐全同时能够通过车检(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政策细节不同,在此不做讨论),就能够上路行驶。想到一个星期前看到北京限制低于国Ⅱ排放标准的车辆进城,这简直是对汽车的侮辱,才用了10年出头的车,就要被送进“屠宰场”;希望你们的主人能够把你们发配到其他地方继续生活,不用在这个随便什么污染就说是汽车造成的环境里苟且。
有点扯远了,不过情况很明显,经典的车型已经慢慢变成图腾,不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就像妈妈扔掉了你装有儿时回忆的小箱子。前文说到赛车上路行驶,梦醒之后,于情于理都是一个自私的做法。众所周知,除了部分定制的赛车外,大多数赛车都是基于量产车型改装的,程度视乎赛规。轻度改装常见于小型房车赛或者以单一车型命名的某某杯,重度改装甚至车头车尾都要改装成钢管结构的有FIAGT规格赛事和DTM德国房车大师赛等。之所以有让赛车上路的想法,其实是想带出我们对生活富有激情的渴望。
还是眺望其他国家和地区,只要通过车检改装车就能够合法上路。试问,我国交规在日益完善的同时,能否继续针对改装车甚至是超跑增加细则?如最敏感的排气声,规定一个具体的分贝数值,超标就要换装更高规格的消音器或者直接禁止通过车检;在尾气检测阶段启动一个分贝仪相信不是难事,谁来花费成本为检测站配套设备,为增加的检测时间成本买单,为交警的执法培训一番,可能才是问题所在。
幸好,最新的消息是,2017年我国就将出台针对改装车的法规细则,真假先不论,毕竟深圳从开放到限牌也就用了6个小时,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消息。相对于在街道飙车这种路人的偏见,我想驾驶经过自己个性化打造的汽车,这才是改装的目的,改装的方向及取向,那都是极其自我的事情。车是被人驾驭的,假使有飙车,该抓的是人不是么?只要能跑起来,小奥拓也能对飙吧?
高谈阔论一番,到此为止了,就当是我的梦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