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郭峪古城:带我们走向久远

郭峪古城:带我们走向久远

时间:2024-10-31 01:17:58

来到郭峪古城,发现幽静的街道和被岁月打磨得光滑而凸凹不平的青石板路仿佛从黄土的深处蜿蜒而来,几百年前的古宅兀然而立,散坐在墙下条石上的老人们和善慈祥,他们沐浴着清风和阳光悠闲自得,一张张纯朴的笑脸,折射出民风的厚道、古村的凝重。城墙、城门、角楼、老街,浓郁的古风古韵带我们走向了久远……

3郭峪古城紧挨着皇城相府。而很多来阳城的游客直奔皇城相府却并不知道旁边还有这样一座幽深的古城。巍峨的城堡,湛蓝的天空,轻柔的流云,黄土坡特有的黄色调,将青砖灰瓦映衬得格外醒目。古城曾经因为战争被毁,至今仍在修复中。步入村子,举目皆是灰色的老旧建筑,至今现存明清时候的古建40多院。那些斑驳的院墙,干枯的枝叶,不经意间透出一丝夺人心魄的苍凉。每一家院落都雕梁画栋,威猛冷峻的石狮、木雕精细的门窗……无不让人惊叹和动容!难怪这里被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称为“中华民居的瑰宝”呢!

罕见的蜂窝城

来到郭峪古城便会发现,那种超凡脱俗的原生态风貌,仿佛飞逝的时光在这儿突然趋缓了、放慢了。当你走街串巷地步入一个又一个古朴的院落时,似乎与500年前的风物息息相融,每走一步都怦然心动。

漫步城中,蓦然为它的雄伟和博大而折服。郭峪古城不是常见的四城门格式,真正的城门只有三处。东门为正门名为景阳门,西门为永安门,北门为拱辰门,南边有上下两道水门,为排水之用。郭峪城又被称为“蜂窝城”,这是当初城墙建造者的别具匠心:古人在内墙上分三层用砖石修砌了几百眼窑洞,这些层层密密的窑洞颇似“蜂窝”,而被称之为“蜂窝城”。这种建造法,一来方便居住,二来方便防守。这不仅让屯兵有了营房,储物有了仓库,也展现了郭峪先人在建筑上的创举。

1

2

3

41古城街道。

2门扉。

3汤帝庙。

4古城院落。

5古街转角。

6元代戏楼。

7站在院内环视四周。

8沧桑的古道。

9城中古建。

在乱世中诞生

登上城墙,走进历史。明朝末年,朝廷腐败,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为抵御农民起义军,郭峪村在乱世之中建起了高大坚固的城墙,这也成为山西沁河沿岸的高官富人保护百姓的惟一手段。当年乡绅带领村民们修筑这座城堡,用了长达十余年时间。这是一座典型的防御性城堡,不仅城墙高耸厚实,城内生活设施齐全,而且还有防御系统,能够村自为战。整座城堡依山就势,规模宏伟,结构精巧,是山西沁河流域古文化走廊中,建筑年代最早、建筑层数最高、建筑工艺先进、建筑风格融贯中西的城堡,被誉为“中国北方乡村第一明代古城堡”,有着极高的考古价值。

行至城西,便可以看到城内墙里一排排整齐的砖砌窑洞,这就是当年用于防卫城堡的藏兵洞。洞体由坚固的明砖砌成,砖与砖之间用糯米汤和石灰粘连,结实无比。在每个藏兵洞内都设有拱形窗户,直面城外,形成居高临下之势,成为瞭望敌情和发起攻击的坚固工事。这种兵洞连城的建筑被专家称为民间军事工程的顶峰之作。城堡外围的护城河,成为阻击外敌入侵的天堑。过去只能乘渡船进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旦城门被攻破,便立即关闭两道侧门,站在城墙上用弓箭、滚石、擂木等攻击敌人。

如今谈及古堡,人们大多都会与神秘、浪漫、梦幻相联。事实上,在饱经战乱的年月里,这个用砖石筑起的堡垒世界,却是抵御外来侵犯的有力屏障。可以想象,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冷兵器时代,身着盔甲,手持矛盾的武士,站在铜墙铁壁般坚固的古堡前,会怎样地望而生畏?即使冲破了诸多屏障进入古堡,面对蛛网状的街巷,又会怎样地胆颤心惊、满脸怅然?

透过藏兵洞拱形的门窗,阳光洒落在岁月斑驳的石砖墙上,一缕缕融合在亮黄的色彩里,一片神秘,一帧美妙,一种震撼。眼前如电影画面闪过,所有的思绪,都被怀旧的淡香照亮。洞内每隔不远的距离,建有连接村内的楼梯和涵洞,这些涵洞既可以在夏季泄洪,又能在遇到危难时迅速从此撤离。进可攻,退可守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无不让我们这些后来者心生敬畏。8

9

5

6

7遥想昨日辉煌

从迷宫般的藏兵洞出来,便可见格局为“五纵三横”的街巷,寓意“万物根柢”。由于缺乏维护和不断地改建,郭峪古城昔日“五纵三横”的街巷格局已经渐行渐远。如今只有一条中街和几条小巷仍然保留着古朴的风貌。路面全以条石和磨盘石铺成,街巷两侧是一座座紧紧相邻的明清大院。

顺着古街前行不远就来到了“恩进士”。这套院落里有村中最漂亮的木雕建筑,四合五天井的格局,门窗的雕刻极为精巧,木柱悬梁上隐约可见的字迹自然能让我们揣测到当年主人的学识涵养。屋中有一位老奶奶独坐在窗前摆弄着针线,她一会儿又走来走去,颤颤巍巍忙活着家事,就这样年复一年守候着百年老屋,也让我备感岁月的沧桑和时代的美好。

仰望中街上的过街楼,顿觉这楼的特殊给幽深的街巷增添的别样风韵。每一个宅院的大门,都可进院堂、通街巷,街巷接着城墙。很多院内都设有小门,院院互通,倘若外人进入,虽能曲径通幽,但总摸不清门户通道,如进迷宫,无所适从。一旦敌寇来犯,人们就可以利用这些曲径迷道与敌人周旋,既可抵抗,又能逃生。穿行在这些深宅大院间,但见青砖砌墙黄泥敷面,带着岁月的尘埃拂之不去,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顿时涌来。

过街楼向西,一路上坡。沿申明亭左转,距汤帝庙约50米时便可走出巷子。路面由宽而窄,由缓而陡,气势恢宏的庙宇雄踞前方高处,尽管用力抬头,也难见庙宇全貌。只看见苍穹下雕甍画栋,如鸟如翚,整个建筑显得庄严肃穆。这座汤帝庙的正门为三个大门。由于这里地势较低,所以在屋下垒起大约2米高的大台子,左右有台阶上下。在三个大门中,中门最宽,上挂木匾,书有“汤帝庙”三个大字,上款为“大清顺治九年五月十三日创修”,落款为“施主龙庄里王重新……等同立”。汤帝庙正中门厅上的戏楼,为歇山屋顶,斗栱层层出挑,翼角高翘,色彩绚丽。左右次间的楼屋是戏楼的后台及化妆室、道具间,不演戏时存放社事用品。虽然现在永远看不到当年台子上的弦歌名伶,但依然可以想象到这座古城曾经的红火与热闹。

时代的演进和风雨的剥蚀,使很多老宅院破落不堪,杂草丛生,但岁月留下的痕迹却依然清晰可见。村子里的年轻人基本都已搬走,只剩下那些耄耋淡然的老人和古城墙遗址静静地守护着家园。偶尔在小巷深处的某个院落里,还能见到温顺机灵的小狗小猫,绽放的三两朵小花儿,或是还有点点绿意的老树,檐下挂着的几串玉米辣椒,墙头摆放的老南瓜红柿子,这些乡野的秋色依稀透出几许生活的气息,使这方古城净土更显得宁静闲适。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