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生活就像融化了的奶糖森友治1973年生于日本福冈县,毕业于北里大学畜牧兽医系畜牧系,主修“猪行为科学”,毕业后却阴差阳错做了一名家具设计师。他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宅”,摄影完全是自学的。
森友治2002年开始拍摄《达卡日记》(DakafeDiary),记录自己和家人——妻子、儿子、女儿还有宠物小狗——的日常生活,并将照片发布在博客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虽然更新频率不高,但最多时每天有近3万人访问他的博客。
森友治会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他拍摄的照片没有强烈的对比和色彩,也没有复杂的构图,却充满着快乐、幸福的力量。有人说,森友治的作品就像融化了的奶糖,不仅有奶糖化开时的柔和色彩,更有一种四溢的淡淡的甜蜜。森友治的表达方式看似朴素、清淡,却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了家人之间浓郁的情感,一家人的琐碎日常,却让旁观者看得心生向往。能看见并捕捉这样的人间风景,想必是拥有一颗温暖而欢喜的心。
《达卡日记》曾被选为2006年度博客大奖摄影门类的最佳博客,2013年之后,森友治接连几年都没有发布新作,最近才又开始恢复更新。之前博客的内容已经被编辑成书,在世界各地出版。1991
1993
1996
1998
2001
2004
2007
2010
2013
见证27年间的生命循环泽德·尼尔森(ZedNelson)1965年出生在东非的乌干达,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获得摄影和电影学位,现在伦敦工作和生活。
作为摄影师,尼尔森经常会在世界上某些最为险恶的地带工作,他常常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反思当代的社会问题上,比如整容、枪支泛滥等社会热点,都属于他拍摄的范畴。他的足迹曾经遍布五大洲,拍摄过形形色色的人物,比如巴西的拳击手、威尔士的矿工、法国的外国军团、现代三K党……他认为自己的职业是“试图理解什么使我们成为人类”。
1991年,尼尔森一个朋友的妻子怀孕了,尼尔森计划等宝宝出生后,每年在同一天、在相同的背景和灯光下,为这一家三口拍摄一张全家福,画面中不带任何多余的元素,只能看到时间给人带来的变化。这一拍,就是27年。
尼尔森为照片中一家三口的肢体语言而着迷,特别是那个成长中的男孩。起初,男孩会与母亲更亲近,然后开始变得独立,之后越来越向父亲靠近,甚至会模仿父亲。生命的循环,在照片中被清晰地展现出来。
别等了,打电话给你所爱的人菲利普·托勒达诺(PhillipToledano)是一名出色的摄影师,常年为美国各大杂志和商业公司拍摄照片。2006年,他开始用相机记录母亲去世后,96岁高龄的父亲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菲利普·托勒达诺的父亲爱德华·托勒达诺(EdwardToledano)1910年出生于纽约,20世纪30年代,外表英俊帅气的他作为一名影星在好莱坞脱颖而出,曾在电影《陈查理的秘密》中扮演一个很酷的杀手。后来他离开了演艺圈,并在“二战”时期前往北非,在那里结识了一个美丽的摩洛哥姑娘,她就是菲利普的母亲。菲利普是独子,他降生的时候,爱德华·托勒达诺已经58岁了。
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度过了几十年,直到2006年9月的一天,菲利普的母亲意外死亡。此时他才发现,父亲的老年痴呆症远比他想象中严重,他带父亲去参加母亲的葬礼,回家后,父亲每15分钟就会问他一次妈妈在哪里,他不得不一遍遍地解释说她已经去世了,父亲却震惊地问为什么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不带他去参加葬礼。菲利普意识到,母亲的死,是他们父子俩无法提及的伤痛,于是告诉父亲,母亲去了巴黎,照顾生病的哥哥。
菲利普用相机记录下与父亲相处的最后3年时光,并由此重新认识了自己的父亲——父亲的年轻时代,父亲作为一个人而不是家庭角色的魅力,以及父亲对他和母亲的爱。同时,他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以前对“爱”的认识是多么贫乏。他将这段经历视为上帝赐予他的一份厚礼。
2008年夏末,菲利普·托勒达诺在DaysWithMyFather网站上发布了自己的这一摄影项目,并没指望有人会关心。令他惊讶的是,网站每天的访问量有数千次,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攀升,迄今为止,已有超过120万人访问过这个网站。菲利普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以千计的电子邮件,发件人中,有经过多年沉默、想要重新与父亲联系的儿子,也有父母去世却没有机会和他们说再见的孩子。人们告诉菲利普,他发布的那些照片是如何改变了他们与自己父母的关系。菲利普则回复他们说:打电话给你所爱的人,把他们对你的意义告诉他们,包括你的父母、祖父母或是兄弟姐妹,别等,我保证,你不会后悔的。
不可回避的黑暗与禁忌美国摄影师莎莉·曼(SallyMann)1951年出生在弗吉尼亚州的列克星敦,父亲在她16岁时便开始教她使用大画幅相机,她在大学期间开始彻底沉迷于摄影,但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正式的摄影培训。
莎莉·曼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一系列儿童的亲密肖像。这些充满抒情味道的黑白照片是从1984年开始拍摄的,用的是8×10英寸的古董相机,照片中的孩子是莎莉·曼的儿子和两个女儿。在一些照片中,孩子们摆出了与实际年龄不相符的成人姿态。
莎莉·曼说:“我们正在讲述关于什么是成长的故事,这是一个复杂的故事,有时我们试图接受盛大的主题——愤怒、爱情、死亡、感性和美丽。”她并不回避童年时代黑暗或禁忌的一面,在许多作品中,她承认儿童时代已经存在性行为,并通过捕捉孩子赤裸的身体来暗示成人的知识。
莎莉·曼1988年出版的《少女肖像》引起了一些争议。这些图像“捕捉到青春期女孩的混乱情绪和成长阶段不经修饰的表情,赋予它们一种戏剧性,让读者沉思”。有评论家认为莎莉·曼拍摄的一些裸体儿童照是儿童色情照片,莎莉·曼则认为,这些照片表现的内容,是通过一个母亲的眼睛真实看到的,是自然的,她从镜头里看到了孩子们赤裸裸的快乐、伤心和愤怒。
一位父亲的象征意义玛莎·弗莱明-艾夫斯(MarthaFleming-Ives)2010年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摄影专业,目前在母校任教。她的摄影作品一直致力于呈现那些支撑我们生活的情感与信念,以及一些发生重要转变的瞬间。
艾夫斯的作品《觉醒时刻》(TheWakingHours),反映了她的父亲2010—2013年间“介于自然流露与人为修饰之间”的生活场景。她父亲做了35年的教会牧师,在即将退休时陷入了情绪的漩涡,感觉丧失了自我,变得像孩子般脆弱,行为也难以捉摸。人内心的沮丧不会轻易表露,也不容易被他人感知,我们最熟悉的人,可能会因为情绪问题而变得陌生。艾夫斯决定,用相机观察、拍摄父亲这种脆弱的情感状态。
艾夫斯从小就看惯了父亲坐在桌前研读《圣经》,长大后,她意识到,教会在很多方面都类似一个舞台,父亲则是表演的中心。艾夫斯拍摄的照片中,有时父亲是站在空旷的教堂前,表情掺杂着骄傲与恐惧,也有时父亲是在洗浴、打盹、独处,明明都是平静的日常活动,却让人感觉到他内心的纷乱与挣扎。《觉醒时刻》表现了一个父亲的两面,也反思了家庭和宗教在当代美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艾夫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尤其是家人之间——我们在对最亲近的家人感到爱与自豪的同时,也会感到愤怒和沮丧。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展现出日常生活中的复杂情感。”尽管带有一些晦暗的情绪,但艾夫斯的这组作品真实表达了她对父亲真挚的爱,以及她为了了解父亲所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