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周默采访:何实
北方系列No.14–迷雾,2004
此次海波在佩斯香港进行个展,我得以有机会问出那些积聚了很久的问题。
您相信“比艺术更强大的是生活”。而且创作也从未远离过您熟悉的生活。拍摄的范围仅只距家方圆几百米,同时作品中带着强烈的感伤情绪,请您谈谈自己的生活,为何不断呈现的是农村家乡的生活,而不是自己现在的生活?
其实我一直生活在城市,没有真正的乡村生活经历。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经常带我回到这个村子里,因为这里是她的家乡……寒冷的冬天,舅舅赶着马车来接我们,大人们坐在马车上,而我则被放在稻草里,那时的东北,真是太冷了!透过稻草的缝隙,我看见了白色的、无边无际的平原。几个小时的行程里,眼前的风景只有一条长长的地平线……村庄里不同的气味,不同的景象,不同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考入艺术学院以后,我所有的假期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我画这里的风景,画这里的人物,我成了这个村庄里的一员,这里纯朴的生活方式,自然、辽阔的风景成为了我少年时代的理想国。所谓现在的生活,在我另一个系列作品《摄影日记》中有所表达:日常生活的碎片,一场断断续续的梦。[左图]北方系列No.28–故事的结束,2004年
我没研究过摄影,对摄影知识掌握的也有限,但我喜欢这种业余状态,他保证了我创作上的自由。
在拍摄时是否有预设?在当时有没有受哪些艺术家或者艺术门类的影响?
在摄影的表现手法上我确实没想过。当一个人想要一吐为快时,他不会考虑太多。对我而言,我只关心我是否准确地表达了我的感受。我没研究过摄影,对摄影知识掌握的也有限,但我喜欢这种业余状态,它保证了我创作上的自由。
最喜欢的摄影师是谁?
我最喜欢美国摄影师南·戈丁。她表现的欲望超过了摄影本身。她的作品既自然又残酷,同时具有影像的美。
创作一幅作品最长的时间是多少?主要消耗在哪些方面?
创作《黄昏》这个作品大摡用了二十年时间。这不是故意的,是偶然。这个作品是由三个条幅,九张图片组合完成的。第一条幅是1983年拍摄风烛残年的奶奶,那一年大概她90岁了。第二条幅是1993年拍摄的是沉睡中的父亲。到了2002年,我知道了这个作品该怎样完成了,我又拍摄了在黄昏中沉默的儿子。这个作品由三代人组成,分別代表了:死亡、沉睡和沉思。这个作品有点像无声的电影,每个观看他的人都有自己的想象……很多作品都需要时间的孕育,它们有它自己的生命,就像秋天的果实,它们会自然而然地成熟。而我自己能做的就是:等待。
你怎么看待名气这件事情?
能拍出自己心满意足的作品最幸福。如果你真正达到了梦想的高度,你得到的名和利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所谓的那点名和利,和你在艺术上的创造和贡献上来说都微不足道。如果你真有创造和贡献的话。
对于义无反顾地走在创作之路上的后进,你有什么建议呢?
非常幸运!我在很年轻时就读到了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非常重要,年轻的艺术家一定要读。
[上图]寓言,2008年海波摄影艺术家
1962年出生于中国吉林长春,1984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
他的艺术理想是用照片来复制已经消逝的时光。
佩斯香港正在进行海波的香港首次个展,展览将用海波的经典代表作呈现日常风景中的诗意。
时间:7月29日-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