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唐晓峰在中.."/>
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城市的纪念性

城市的纪念性

时间:2024-10-30 03:17:33


    文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唐晓峰

在中国传统城市中,很少见到放射状的街道,但在西方,放射状的街道是许多大城市的特色。说街道,只是说在面上,如果往深处看,中国传统城市里少的是供大众瞻仰的华丽建筑或纪念物。西方的放射状街道,都是以那些纪念物或标志性建筑为焦点而“放射”出来的,人们站在不同方向的大街上,远近都可以感到“焦点”的存在。

在欧洲所谓巴洛克建筑风潮盛行的时代,巴黎、罗马等城市多经历了一番“旧城改造”,而改造的重点,都有“焦点”的凸显。意大利罗马改建是文艺复兴的重大事件,里面的波波罗广场,中心立方尖碑,道路放射而出。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乃是由好几组放射道路轴心组成的建筑群,其设计特点对欧洲其他城市的规划有很大诱惑力。德国的卡尔斯鲁城就是受凡尔赛宫规划的影响,竟从王宫放射出了32条街道,王宫的尖顶,32方均可遥望,令最高权力总在视觉之内。

1791年,美国的朗方规划华盛顿,一方面他要执行费城树立的方格网模式,另一方面又必须在首都耸立一批纪念物、象征物。朗方不是先画出道路网,而是先确定重要建筑与广场的梅花位置,再在它们之间设计放射状直连通道,这些通道不只是供车辆通行,更重要的,用朗方自己的话说,是让“视线畅通”。不用说,畅通的视线不会平白无故地放出去,而都是要放射到纪念物、标志物上,这些纪念标志物,一个个蕴含美感,美感里又包裹着权威力量。

华盛顿的街道,最终由方格网和焦点放射两套街道叠成,可以想见,在这两套街道相交处,会形成许多锐角街口,车辆开到这里,转弯找路,都要仔细辨认,十分麻烦。但朗方宁肯这样,为的是保留城市纪念性建筑应有的焦点特征。

西方城市生活中的纪念意识很强,因为是纪念意识,便很容易形成跨越时代的历史积累,城市景观具有很深的历史层次,例如,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罗马时代的角斗场遗址被世代保留,直到今天。

我们中国城市的传统街道,都要横平竖直,经纬不乱。《周礼·考工记》奠定了原则,九条经纬,五个方位,格局里包含很崇高的礼制,但没有强调要把什么真东西“亮”出来。许多威严的宫殿百姓们都知道,但一辈子也没见过。不让看,是中国皇帝做事的办法。不让看,也是中国传统城市建筑景观的一大特点,问题也出在这里。中国古代建筑再好,百姓至多只能看到房顶,因为有围墙挡着。行走在中国的传统城市里,一会儿是高墙,一会儿是闹市,一会儿是宅门,一会儿是深巷,仅此而已。在这样的城里生活,会有什么景观可以在人们心中凝固为崇高,并产生超越时代的价值呢?“金銮宝殿”固然了不起,但看不见,它只属于同样看不见的皇帝,而不属于城市,也不属于城市纪念物。

中国传统城市生活中,纪念意识不强,永恒性的东西几乎不属于城市(祖先追求永恒性都要依托高山大川),中国传统城市是十分现实的。由于这种现实性,朝代更迭,新君可以毫不犹豫地铲除旧物,而营造类似的新城。另一方面,新君也可以全盘接收旧城,而继续使用。

在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中,中国城市才经历了一场真正的“革命”,从功能运作到建筑材料,都要大变一番,于是问题也就来了,一方面,原有的东西没有哪一个曾有“纪念物”的属性而被想到保留(北京故宫也曾有人主张拆掉),另一方面,革命的彻底性令所有东西又都可以变作有历史意义的纪念物,争论由此引发。

几十年来,中国城市的属性一直模糊不清,或抓革命,或促生产,或开市场,这些都与纪念性无关。不过,由于城市的发达,城市生活在中国社会中至高地位的最终确立,中国人对永恒性的追求,也开始依托城市了。近些年,我们看到中国城市里的纪念物在增多,纪念性在加强,许多东西被“亮”出来,这是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纪念性的本质在于跨越性,越是超越时代,纪念性就越强。历史遗产景观最富纪念性,中国城市多为历史城市,祖先留下的东西,如果还有没毁掉的,完全可以好好利用。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