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E.K.(艾意凯)咨询
芝加哥分公司董事总经理MichaelConnerty
波士顿分公司董事总经理CarolWingard
上海分公司董事总经理JustinWang(王景烨)
近来媒体中充斥着关于美国制造业复兴的报道。支持者们引用了一系列令人欢欣鼓舞的例证,包括跨国化学公司陶氏化学(DowChemical)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投资了40亿美元扩展乙烯和丙烯的生产能力,电子专业制造公司伟创力(Flextronics)将投资3200万美元在硅谷设立产品创新中心,欧洲民航客机制造公司空中客车(Airbus)将斥资6亿美元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建立喷气客机组装流水线,等等。
这些令人振奋的消息引发了很多关于美国制造业工作岗位正在从中国及其他地方“回归”的讨论。甚至奥巴马总统都在他的2014国情咨文中强烈赞扬“制造业就业岗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首次增加了”。
但这所谓的复兴是真实的吗?由于缺乏具体详细的数据,想要评估美国制造业究竟正在发生什么,或是预测近期的动向都是非常困难的。为了了解制造业的真实情况,L.E.K.咨询针对美国的十个最重要的制造行业开展了一项大型调研,这些制造行业包括:航天与国防、化工、工业零件制造、汽车配件与电子产品等。这一调研主要集中针对销售额在5亿美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包含了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关于在制造业选址等重要决定因素的深度访谈。
调研结果远非那些“美国制造业复兴”的支持者或反对派所描绘的非黑即白。纵观全局,我们看到了美国制造业的小规模改善,但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大规模的制造业“回归”潮。大部分公司正在美国投资或考虑建厂,本质上这其实是一个常年过度向低成本国家(如中国)倾斜以后重新平衡的过程。
我们的研究显示,五个关键主题正在横跨多个制造行业领域发挥作用:
1.强大的市场终端需求正在让制造业企业选择离其顾客群更近的地方进行生产;
2.降低供应链断裂的风险比短期的节约成本更为重要;
3.逐渐缩小的能源及劳动成本差距正在改变各区域作为生产选址的竞争力排名;
4.促进创新、差异化以及加快投入市场的速度的能力提高了本土区域的竞争力;
5.税收、政策、法规等商业环境因素决定了一个区域的长远吸引力。
强大的终端市场需求
生产者们继续寻求增长机会时发现,无论其客户是OEM(代工商)还是终端客户,离客户更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距离远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定位以及客户服务水平,而成本已经不再是公司选择其生产基地的决定因素。
很多公司都在继续投资美国以外的生产基地,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国家,因为它们需要贴近这些高增长市场的顾客。比如,我们预计更多的公司会选择在中国生产,以满足快速增长的中国顾客的需求——这一趋势可以被称为“在中国,为中国”(inChina,forChina)。在我们这次调研中,一位制造业高管说:“我们当初在中国和印度建厂是为了建立一个低成本的替代选择,而现在我们采用的一项新政策是,如果在中国没有当地的市场,就不要搬过去,要把生产基地放在离需求近的地方。”
与此同时,我们观察到了“近岸外包”(near-shoring)的趋势。比如,现在很多生产厂商将生产基地设在墨西哥,以满足日渐增长的美国市场需求。调研结果显示,我们最有可能预见工业制造业、化工业及汽车工业在美国本土制造比例的提高,因为这样可以提高其对顾客群(包括OEM顾客)的应答能力。
一位电器及零件制造商高管说:“我们的目标是在销售大量产品的国家或其附近生产。这是为了明确更好的市场定位而非由于成本因素。”很多其他高层管理者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们提到了以下这些好处:
贴近客户可以优化市场定位,包括便于接触对交货时间要求很高的高端行业细分客户。
需求预估可以更精确,并更迅速地完成。
研发和生产的同步可以促进快速创新。
本土组装(或供应链延迟策略)使终端市场定制成为可能。
很多高管也提到,深度理解那些促进需求的重要因素对生产与供应链选址、外包等决策至关重要。
管理供应链风险
在调研中,高管们经常提及贴近客户群和供应链风险这两个“双生主题”。贴近终端市场是提高对顾客的应答能力及提升销量增长的重要途径,它同时也降低了OEM在其他国家生产时容易发生的供应链断裂的风险。一个国际领先的精密仪器制造商的几位副总裁及经理人提到,“我们没办法作有效预测,或者有很长的前置时间,这样对存货做长期赌注的风险很高。所以(当有一个很长的供应链时),尽可能将供应链风险最小化,对存货成本进行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的确,缩短供应链长度可以降低风险。同时,它还有一系列相关的财务和客户优势,比如更短的交付时间、更强的灵活性及高效性和对顾客更好的应答(比如,确保按期生产,更少的短缺和错误,最小化过期产品和存货以及避免反应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