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中医药国际化之路还有多远?

中医药国际化之路还有多远?

时间:2024-10-29 04:18:01

中医药走向世界早已不是一时冲动,但在国际化的征途上仍然面临重重屏障

在2016年12月11日颁发的“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中,医药行业的优秀企业天士力控股集团荣获该奖项最高奖。在天士力现任掌舵人闫凯境领奖后的发言中,该公司已经确立了中药国际化“三步走”的战略,表明中医药企业要有大胆创新精神,与全球先进技术融合,走向高端市场,从而真正获得“国际药品”身份……

的确!中医药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又是世界范围内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医学界不可替代的独特领域。

而我国相关部门也始终在倡导中国中医药上市企业应走向国际化,一方面实现中医药产品和服务在海外的推广,另一方面努力将中医药文化进行更广泛地传播。其中,涌现出了一批业内优秀企业,比如同仁堂、云南白药、天士力等。目前来看,中医药在与中国文化差距较小的东南亚国家接受度较好,而随着针灸、药膳等在美国、英国、欧洲等地逐渐流行起来,中医药的受众群体也在同步扩大。

但尽管如此,中国中医药上市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仍然面临产品不符合国外规定标准、海外市场份额不理想、文化差异和自身研发能力欠缺等问题。通过对目前在A股上市的58家中医药企业相关数据的解读和客观环境分析,笔者为中医药企业提出了国际化的相应对策。

中医药企业“出海”现状

目前在中医药上市企业中,九成企业资产总额逾十亿元,平均资产总额约为61.54亿元。其中,资产逾百亿的有八家企业,但从市值看,中医药企业的规模还是偏小。目前市值最高的云南白药约为116亿美元(合738亿元人民币),而这一规模是排名第十位的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规模的1/6。

从2015年的销售额来看,各企业平均销售额约为34亿元(见图表1)。年销售额超过百亿的五家上市企业,分别为云南白药、白云山、康美药业、天士力和同仁堂;销售额最大的前十家中药企业份额占到63%,因此中药行业集中度很高。

根据2015企业披露的销售数据看,具有精确海外销售额的企业共有18家,占所有上市企业数量的31%。其中海外销售额最高的企业为同仁堂,约6.5亿元。但从海外销售额占比来看,数据并不乐观。这一比例超过10%的企业只有三家,其中最高的莱茵生物约为46.46%。很多老牌中药企业,譬如云南白药、白云山、太极集团、昆药集团的海外销售占比均不足3%。

从具有海外销售业务的相关信息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医药上市企业的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有170多个,出口对象以日本和马来西亚等为主,美国是我国中药出口的重要目标,而欧洲的出口占比相对较少。

作为中医药上市企业,中药产品的研发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中医药上市企业2015年研发投入的分析,可以得到研发投入超过亿元的共有12家企业(如图2),其中天士力、康缘药业和白云山分居前三位。研发投入占年销售额比例最多的是康缘药业,约为12.59%;其他企业的研发比例则均小于7%。2015年销售额最高的六家企业中云南白药、康美药业的研发投入均不足1%;天士力研发投入占比相对最多,约为3.8%。

图东方IC国际化面临“四大屏障”

中医药走向世界早已不是一时冲动,但目前整体发展状况不尽人意,面临如下几大问题。

第一,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是中医药广泛推广的一大障碍。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于2009年颁布了全球首部与中医有关的立法——《中医法(含针灸)》,这是中医药开始全球推广的里程碑。但中医药想要在世界范围内被更多国家接受,各国相关中医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合法化就非常重要。如果中医药的国外使用者只集中在华人群体,那么中医药企业的国际化仍旧不会真正实现。

在中医药走向海外的过程中,很多企业会选择将药品进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认证和注册,一旦成功,药品的海外销售将会相对非常顺畅。但仅仅想要通过FDA法律体系,就需要时间和昂贵的资金成本。最重要的是法律体系的不同,FDA和欧洲等国的注册标准要求药品各成分的量化以及包括副作用在内等相关内容的说明,这对于难以辨别成分和精确剂量,以及从不关注副作用的中医药来说,是非常大的屏障。

另外,中国被“绿色贸易壁垒”拒之门外的中药产品也是数目惊人的,仅2009年被拒中药产品就超过150种。究其原因,除外国相关利益者为保护本国草药市场的利益外,中国药材种植、采摘等方面的管理不善也是需要关注的。

第二,中医药企业的市场份额不够理想。全球中药的市场份额约为每年800亿美元,中国的中药比例却不足5%,这反映了企业国际化的战略或行动还有些遥远。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即使中药产品经过了FDA等相关部门和体系的认证,但并不代表企业就会得到市场认可。患者对中药产品的陌生,以及医生对中药产品专业知识的匮乏,都会导致其在医院、药店没有很好的销量。所以,中药产品的推广方式还值得思考。

第三,中医药企业面临最大问题是文化差异。在韩国、越南等近邻国家,中医药的认可度尚较高;但在美国、英国等文化差异较大的西方国家,其认可度并不理想。中医文化中虽然也有量化的成分,但通常需要医生自身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在用药的剂量和配置方面经常会随时调整,在外国人看来并无章法可言。而且有些中医药文化的含义纷繁复杂,比如“阴阳”、“虚实”,很多国人都难以理解,要翻译给外国人则更是难上加难。消费者不认同,销量自然就不会理想。

第四,中医药企业在科研力度上还需加强。药材、产品的研究和创新至关重要。但在海外的中药市场上,韩国和日本所拥有的中药专利占据70%,中国却仅仅是0.3%。从前文的研发投入数据分析也可窥见一斑。国外很多医药企业不仅具有先进的管理制度,在某些化学生物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态度,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数据来源:根据各公司上市年报整理)进军国际化,必先练好功

中国中医药企业进行国际化突围,要下的功夫还真不少。

第一,在政策法规上积极行动。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了中国未来15年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提出了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争取在中医药能够进入国际主流市场方面取得突破。所以,中医药上市企业应重视相关内容,采取相关行动。同时,对于FDA等法律体系的深刻解读,能够指导企业在战略计划和具体操作等方面,实现更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进步。

第二,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正如前文提到,“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企业进入国外市场设置了很大的障碍。一方面,中医药企业应加强自身监管,从原材料的种植、采购、包装和制作等各方面进行严格的标准化控制,从而保证产品质量,不被各种规定所限制。另一方面,通过夯实自我,中医药企业能够逐渐获得在国际中医药制定方面的话语权,进一步改善其生存的制度环境。第三,因地制宜,采取最佳出海战略。同仁堂在国际化进程中,一直坚守先易后难的原则,面对不同限制程度的市场,采取灵活变通的出口形式。像东南亚的市场政策相对宽松,就采取以正式药品注册的形式推进产品;但美国、欧洲等市场的限制较为严格,其采取的战略方式则是将产品以食品补充剂或保健食品的形式进行推广。在2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家网店中,同仁堂派遣了百余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为前来咨询的顾客提供详尽的服务,提升其在当地的口碑。在最新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提出了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中医药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实现国际跨境电商的运营,为全球范围内的顾客提供更为快捷与便利的产品和服务。

第四,文化“走出去”,提升国际认同感。“走出去”的不只是产品,更应该是一种能够进入消费者心智的文化理念。比如:同仁堂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签署的联合办学协议,将优秀的中医药专家派到孔子学院授课,以其为培训基地,获得了当地居民的认可,从而促进了新加坡对中医的需求。进行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也不应局限于走出去进行传播,还可以考虑将国外感兴趣的人引进中国来进行学习和实地考察。

第五,技术创新增强“硬实力”。作为医药企业,科研水平是其一切发展的根基,只有坚实的科研能力,企业的其他战略和措施才能顺利实行、长远地发展。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医药上市企业不应仅局限于内部科研能力的提升,还可以选择与国内外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学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研发更加符合当地要求的产品。

(本文作者单位系:袁娅—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李祺—北京中医药大学,吴剑峰、孙泽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责任编辑:庄文静

“走出去”的不只是产品,更应该是一种能够进入消费者心智的文化理念。如果中医药的国外使用者只集中在华人群体,那么中医药企业的国际化仍旧不会真正实现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