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潮牌Vans:如何从破产走向年收百亿?

潮牌Vans:如何从破产走向年收百亿?

时间:2024-10-29 04:00:27

Vans借助广受年轻人喜爱的“潮文化”经营客群、重塑品牌,死而复生,为一度只知规模扩张而缺少品牌“温度”的中国鞋履商家,树立了一个“复活”的样本

在竞争激烈的专业运动鞋市场,业界爆出的“头条”总少不了阿迪达斯(下称“阿迪”)、耐克以及UnderArmour等知名鞋类巨头间的搏杀较量。

不过如今,一个与全球消费者普遍热衷的篮球、跑步及健身全无关联的休闲鞋品牌Vans,却凭借出色业绩及对目标人群的精准把握,“抢”下了国际大牌的风头——作为美国威富集团(全球最大成衣上市公司之一)旗下增长最强劲的子品牌,Vans于2015年已占据母公司总收入的17%;2016年全球市场业绩同比增速6%,营收2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52亿元),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增幅高达20%。

既缺少阿迪、耐克年年升级的“黑科技”元素,也没有UnderArmour花样繁出的新晋品牌跟上,款式设计单一的Vans帆布鞋何以“杀”出重围?

对标耐克,品类扩张终告破产

1966年,美国加州阿纳海姆市,由PaulVanDoren、JamesVanDoren两兄弟创办的家族小厂——VanDoren橡胶公司(Vans前身)开门迎客。兄弟俩最初目的很简单,将结实、耐磨的硫化橡胶底板鞋卖给受众,后经改良,这款鞋子凭借极强“抓地力”成为冲浪爱好者的最爱。

1970年代,加州遭遇罕见旱灾,大量公共场地废弃,经济陷入低谷;而因经济不景气辍学的年轻人,则就地取材玩起了滑板。性能独特的VanDoren板鞋又成为了“滑板男”的最爱,VanDoren公司正式更名为Vans。

瞄准时机的Vans开始主动向“滑板圈”靠拢,彼时最具盛名的滑板团体Z-boys一度把Vans产品当成“队鞋”。1982年,一部名为《雷奇蒙德中学的时光》的电影,男主角全程穿着Vans鞋,并将其带向全美,这促使该公司年销售额从2000万美元迅速攀升至4500万美元。

可惜好景不长。风头正盛的Vans,急切地将目光转向市场范围更大的球类运动品,甚至夸下“成为第二个耐克”的海口!但后来愿望落空,1984年宣告破产,直到1988年被旧金山一家银行收购。

“1990年代,Vans差点从市场完全消失。”Vans全球设计部副总裁StephenMills分析,Vans的破产,证明当初转型运动品市场的定位失误,VanDoren兄弟在运动品领域毫无优势与专业性,却一直想突破“滑板鞋”低端形象,成为当时最火的匡威、耐克那样的品牌。但结果事与愿违。

“濒临倒闭之际,创始人PaulVanDoren仍笃定只要继续开店就能扭转颓势;可事实上,激进扩张背后却是‘10间店铺6间亏损’的窘境!”StephenMills坦陈:1988-1995年间的滑板运动已走向低谷,耐克和Reebok(锐步)的跑步鞋取而代之成为潮流。由此看来,Vans的衰落,多是时代所致,任何品牌的客群都不会脱离整体市场环境而独立生存。

跨界突围,摆脱“滑板鞋”形象

对于后来Vans的起死回生,业界更多归因为Vans超前跨界合作理念和背后设计、商业团队配合。

早在1996年,Vans便和街头潮牌Supreme建立长期合作。后又陆续和RebeccaTaylor、LuellaBartley等知名时尚设计师合作发布联名系列。

2003年,Vans设计团队推出高端系列Vault,并写下一个商业计划书,目的是复兴经典鞋款;同时发力产品设计,在单色滑板鞋上加入皮、编织、格纹等多种元素,摆脱大众对“滑板鞋”的刻板印象,慢慢引导新一代消费者愿意为其付出更高价钱。

而随Vault走红,Vans经典帆布鞋也重归大众视野。“Vans用更好材料和更新设计重制了老款鞋。”时任Vans鞋履设计总监RianPozzbon表示,引入配饰、花纹等多种设计元素,不仅让Vans回归市场,还赢回了老顾客,如那些伴随品牌一起长大的60后和70后。

就这样,那份十几年前拟定的商业计划圆满落地,并促使Vans先后进入东京、纽约、香港等多个标志性市场,成为了小众世界中的全球性品牌。

市场打开后,Vans逐渐懂得如何平衡高端与低端市场:

一方面,进一步涉足全球高端奢侈品零售业。在Nordstrom(美国高档连锁百货)出售Vans部分鞋履系列。如Vans全新高端品牌MonoSK8-HIReissueZip高帮鞋,远比匡威帆布鞋广受潮人和20岁左右职场人士追捧;而在不断进军潮流的步伐中,Vans已有底气卖出更高价钱,如MonoSK8售价80美元,售价50美元的经典款在中国Vans天猫旗舰店已累计售出14.1万双。

另一方面,Vans也开始警惕快时尚的冲击。RianPozzbon指出,随着快时尚步伐加快,Vans最初针对滑板青年的历史设定要与时俱进,洞察潮流的风格发展以调整经营方针。具体而言,Vans会根据运动鞋风格不同,将低端产品价格控制在45美元以内,因为“支付得起”这一条件,在美国家庭的青少年消费中作用很大。“千禧一代想要简单且消费得起的潮流单品,家长们不会为花费40-60美元买双鞋而抱怨。”

Vans几经转型失败,耕耘50来年的“青年文化”营销经验,恰恰是身陷“关店潮”的国产鞋履品牌所欠缺的。摄影史亚娟不再将自身置于充斥着耐克、阿迪等实力大牌的专业运动市场;转而将目光放在街头文化、极限运动、音乐和艺术领域的拓展上,充分挖掘自身消费群体的特性与需求,成为Vans制胜关键

转型大众,借“潮文化”重塑品牌

2004年,Vans被威富集团以3.96亿美元收购。威富集团向来以“大众化”著称,如旗下品牌北面(TheNorthFace),便从专业户外用品走上了大众化路线,将产品卖给连晨跑都不擅长的普通人。但Vans“大众化”,并非降低身段迎合所有人,而是“去专业化”,不局限于“滑板鞋”初始定位,面向所有年轻人,将更多流行元素纳入品牌。

事实证明,转型大众路线,成为Vans制胜的关键:不再将自身置于充斥着耐克、阿迪等实力大牌的专业运动市场;转而将目光放在街头文化、极限运动、音乐和艺术领域的拓展上,充分挖掘自身消费群体的特性与需求。

如今,对年轻人而言,Vans代表了“个性”、“炫酷”!凭借差异化定位和众多拥趸,Vans跃身为近几年拉动母公司营收增长的“头牌”,全球开店710多家,年均销售额近22亿美元,且每年保持着两位数增长。

反观国内那些曾“叱咤”港股市场的百货鞋品牌,在2016年实体零售业增速放缓、服装鞋履市场竞争激烈形势下,正急切寻找着聚拢新客群的转型之路,而却不得法。Vans几经转型失败,耕耘51年的“青年文化”营销经验,正是身陷“关店潮”的国产鞋履品牌所欠缺的。

其一,从时尚潮流文化中汲取灵感。Vans坚持定制和创意涂鸦,这让其轻松游走在极限运动、嘻哈音乐和街头艺术中,不需明星代言便可聚拢所有与创意有关的年轻人群。如在其2014年“LivingOfftheWall”主题营销中,就广泛覆盖从机车、朋克,到纹身以及吉普赛生活方式。此外,Vans更了解自身消费群想从品牌中获得什么,进而专注于“合作系列”,如与任天堂(经典游戏)合作推出限量运动鞋系列及印花图案款式,不仅满足了游戏玩家的定制化需求,还能借此传播Vans跨界理念和品牌故事。

其二,充分发掘社交媒体精准受众。作为一个注入“情感”来运营的品牌,Vans青年文化需要不断迭代的营销方式和传播渠道进行润色。而以滑板和极限运动生活方式为主的品牌,之所以广受青少年欢迎,得益于社交媒体的“粉丝效应”。目前其Instagram账号已聚拢695万粉丝,大量潮人也会在玩滑板、听演唱会时自发秀出Vans鞋,这让Vans跃升为一种代表身份标签的视觉语言。Vans也花费了大量精力建设线上社区,在网络媒体频繁讲述品牌故事。如2016年5月一条名为“DamnDaniel”视频,社交媒体转发量超过34.6万,一度促使Vans门店营业额增长20%,线上营业额增长30%。

其三,深耕中国市场数字化转型。中国是Vans美国以外的第二大市场,被威富集团看好。自2008年进入中国,Vans已有零售、批发等400余个销售点,广泛分布于一线到三线城市。更重要的,Vans中国在电商渠道已探索五年,从“零占有率”,发展至当下天猫旗舰店销售额占Vans中国整体销量的极高比例。在洞察消费者信息获取渠道和购买行为改变后,Vans于2012年开始进一步向数字领域倾斜,是在新浪微博首批投放广告的国外品牌。

其四,将赞助音乐节视为常规营销手段。在品牌50周年庆期间,Vans在全球范围举办了至少12场音乐节,同时在艺术、街头文化和极限运动领域互相渗透推广。在中国,Vans仍是最早一批把注意力放在音乐节上的潮牌。在迷笛、草莓等音乐节上,都可看到其与粉丝深度互动,及由Vans赞助的主题演出。Vans认为,现在年轻人倾向于通过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独特经历划定身份标签,而音乐是他们热衷在社交媒体分享的内容之一,音乐节则是让品牌收获更多关注与口碑的载体。

责任编辑:朱丽

管理点评

经过51年艰难试错,Vans成功将“潮文化”立为品牌转型的致胜门道。而品牌转型的成功,离不开背后“设计感”、“内容营销”、“数字化”一系列商业逻辑的“打通”:一是与潮牌及业界时尚设计师合作发布联名系列,以摆脱Vans低端“滑板鞋”形象;二是采取线上(社交媒体讲述品牌故事)+线下(赞助音乐节)相结合,大做内容营销,将“炫酷”、“时尚”等个性化标签牢牢“打”入年轻人心智;三是洞察消费者信息获取渠道和购买行为改变后,广借数字化丰富原有销售与传播渠道。

北京国信品牌评价科学研究院研究部主任杨景安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