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教授赵晓近日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从经贸出发,但影响会无比深远。
中国需要“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并非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旗帜,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肩负三重使命:一是探寻经济增长之道;二是实现全球化再平衡;三是开创地区新型合作。
显然,中国需要“一带一路”!因为每一个崛起的大国,都需要发现或打造自己的新市场来实现更长久的增长与繁荣。当年的英国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美国在二战后通过“马歇尔计划”振兴了欧洲经济,进而通过“东方的马歇尔计划”振兴了日本与东亚四小龙的经济,也因此赢得自身更长久的发展空间。中国也不例外,也需要发现“新大陆”、打造“新市场”,以实现中国经济更长久的增长与繁荣。
同时,“一带一路”还要致力于寻求全球化再平衡以及探索新的地区合作。正如习主席说的:“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历史,但面向未来;“一带一路”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
全球化进入中国主导的4.0时代
过去500年,海洋文明主导了全球贸易,世界也进入到所谓的“海权时代”。如果说,大航海时代主导的全球化为1.0,英国主导的全球化为2.0,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为3.0,那么,“一带一路”将欧亚重新连成一体,高铁所构建的交通枢纽不仅大大提高了欧亚贸易的效率,还将极大降低成本,这必将推动全球化进入中国主导的4.0。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世界将重回大陆时代,而中华文明也将重回世界主流。
为什么是世界经济第二的中国来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而不是世界经济第一的美国?这并非意识形态或思维的差异使然,而是因为两国国情不同。“一带一路”涉及众多发展中国家,其所急需的并非资金的银弹,而是真刀实枪的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美国经济已经空心化、“去工业化”,金融和相关产业才是美国经济的主导,故美国虽携金融优势却缺乏建设力量。相比之下,中国经济既有强大的外汇储备,又以实体经济为重,这使得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拥有诸多必备条件。
犹太预言书《以赛亚书》有经文描述:“我必使我的众山成为大道,我的大路也被修高。看哪!这些从远方来,这些从北方、从西方来,这些从秦国来。”“远方”,多数人认为是以色列的南方国家即非洲诸国;“北方”,即今天以色列以北的国家,包括前苏联区域范围在内;“西方”,即今天的西方欧美国家。以赛亚将中国与“远方”“北方”“西方”并列,这被认为深刻地预言了中国的复兴将不止于经济层面,还将是文明的复兴。
也许,这并非偶然。
特约编辑:马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