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旅游梦 富民梦 中国梦

旅游梦 富民梦 中国梦

时间:2024-10-28 07:36:36

近年来,通道强力推进“农业为旅游兴、工业为旅游活、商贸为旅游旺、服务为旅游强”步伐,全力发展旅游。他们的信心,来自中央省市对旅游发展的高度关注,来自自身发展文化旅游的成功经验,来自多年来打下的基础,来自对当前旅游发展阶段特征的准确把握

文|《小康》记者刘彦华马承滨通讯员胡益龙湖南通道报道

通道侗族自治县委书记印宇鹰《小康》:在您看来,红军长征对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城市气质、城市精神有着怎样的影响?

印宇鹰:一个城市,它的面貌、精神主要还是与它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有关。包括它所有经历的一些重大事件,都会慢慢沉淀在这个城市里面。

从通道来讲,它的整个文化主要是侗族文化。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攻占通道老县城后,在此召开了中共中央临时紧急会议,实现了西进贵州的伟大战略转兵,党运、国运由此拉开整个转折的序幕。对通道而言,这是非常难得,也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

同时,长征也给通道的城市精神打下了一些烙印和符号。具体来说,主要有这样几点:

第一,实事求是的精神。无论是长征,还是转兵,中国共产党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分析,依据自身情况科学作出判断。这与我们这么多年来的发展思路一脉相承。通道侗族自治县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也一直在坚持实事求是,并没有出现一哄而上、跟潮跟风的现象。

第二,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通道这么多年并没有守、等、靠、要。它始终坚信,要想脱贫致富,必须艰苦朴素,艰苦奋斗,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抓住机遇实现大发展。

第三,长征精神对通道城市精神的影响还在于那种脚踏实地敢于担当的精神。不管是干部群众,还是历任领导,在通道发展上,基本上都能够切切实实把自己摆进去,能够认清并且履行好自己肩上的责任。

之前曾有个县领导,按照现在的政策,他已经可以提前退休了,但是他不愿意退休,原因就在于这几年通道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期、关键期,他还是希望做通道建设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旁观者。通道干部群众的这种勇于担当的责任精神可见一斑。

没有那一代人的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就不会有通道转兵;没有近几代人强烈的自力更生意识,也就不会有通道的今天。

《小康》:“十八大”提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请问作为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县,通道实现全面小康的底气和自信在哪里?

印宇鹰:任何一个地方的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小康的任务都是非常艰巨的,尤其是在这些贫困地区,脱贫可能相对还好说一些,同步小康,基础不同,差距会很大。

通道,它的定位首先是一个传统农业县,没有任何工业基础,并且传统农业基本上还是那种很封闭的自给自足模式。

但是,通道侗族自治县林产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生态环境很好,再加上侗族人善良好客,能歌善舞,它非常适合发展生态旅游。

习总书记曾提出,要建设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农村,实际上还是更多地关注扶贫和农村的发展,城乡同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以发展旅游业为切入点,提出了农业为旅游兴、工业为旅游活、商贸为旅游旺、服务为旅游强这样一整套发展思路。

我们的信心,来自于中央省市对旅游发展的高度关注,来自于我们发展文化旅游的成功经验,来自于我们多年来打下的基础,来自于我们对当前旅游发展阶段特征的准确把握。

《小康》:旅游兴县,通道具体有什么措施?

印宇鹰:通道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种类齐,组合好,特别是原生态侗民族文化、自然生态风光、古朴人文景观三大板块交融相汇,独具魅力。

不过,发展旅游,需要很多产业进行配套,所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景区提质提速、交通串联等,力争将旅游打造成为一个支柱性产业。

近两年,我们基本上按照每年提升打造一到两个景区的速度在做。2013年和2014年主要围绕县城开展工作,包括宾馆、道路、夜景、灯光、风貌改造等等,将县城作为中心,搭建完善整个旅游业的服务承载平台;2015年集中精力进行了皇都侗文化村的提质工程,一年时间将其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6年的工作主要是恭城书院的提质改造,以及万佛山景区由4A创5A的工作。

做事情,不在大小,不在多少,关键是一年定几件事情基本上能完成,这样一来,大家都会有一种获得感、成就感、满足感,然后才能激发大家内生的动力。

《小康》:通道是全国侗族文化保存最完整、最原生态的地区。请问在发展旅游业时,通道如何平衡文化传承与商业开发的关系?

印宇鹰:传承与开发,我们肯定首先要考虑传承。

侗族文化,它没有文字,只有语言,因此我们在做文化传承工作时,首先是保护,一方面有意识有选择地传承保护侗族建筑文化与建筑风格,另一方面对侗族传统的手工艺和民俗节庆活动给予资金经费、推广宣传等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在侗族手工艺这部分,我们有国家级传承人、省级传承人、市级传承人、县级传承人,尝试着让侗语、侗歌、侗戏进课堂,让小孩子从小就能潜移默化地进行一种侗文化的认识学习。

另外,在保护的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侗文化的发展创新问题,在最基本的东西不丢掉的前提下,让侗族文化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发展大环境中。例如,侗寨建筑,过去我们的侗寨都是木制建筑,但是一方面它存有很多消防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接触了更现代更舒适更方便的现代建筑后,老百姓可能更倾向于建砖房。怎么办呢?我们的办法是,将侗族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相融合,进行重新设计,让老百姓,尤其是我们侗民族核心区的老百姓严格按照我们给出的设计图纸建筑房屋,最大限度地保持侗族建筑的原汁原味。为此,我们还专门制定了侗寨保护条例,来引导村民规范管理。

《小康》:通道侗族自治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请问您如何评价通道侗族自治县近一两年扶贫工作的整体进展?

印宇鹰:通道的扶贫工作进展比我预想的要快。2013年的时候是5.4万贫困人口,2014年9800人脱贫,2015年11800人脱贫,现在大概还有3万人需要脱贫帮扶。

通道扶贫工作进展这么快,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盯住了产业。在通道,产业扶贫,不要贪大求全,通道九山半水半分田,它也不一定适合规模化产业经营。最好的办法是,依托本地优势企业和运行良好的合作社,因地制宜地发展扶持一些产业,帮助老百姓确确实实地增加收入。当然,产业也不能过于零散,还是需要注意有序发展的问题。

第二个则是盯住旅游,通过发展旅游,一方面改善了宜居环境,另一方面也改善了村民之间、干群之间的关系。

在我挂点的那个贫困村里,有一个木工,手艺很好,但是就是不想出去做事,对于这样的贫困户,我的建议就是帮他走出去,安排他做一些事情。为了发展旅游,我们县里现在正在进行旧城改造,像他这样的手艺人其实可以在其中做很多事情。目前他的事业发展非常不错,已经在带着一个三四十人的队伍到处接标接工程。这样一来,不仅他和村民的生活富起来了,我们的脱贫压力也减轻了。

面对帮扶对象,不要一下子讲太多太高大上的东西,他们根本接受不了,就是要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一步步引导他们开拓思路,发家致富。

《小康》:目前,通道发展遭遇的瓶颈、困扰主要有哪些呢?

印宇鹰:瓶颈、困扰,第一个就是观念的问题。通道相对比较封闭,在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它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别。商业、工业、农业……它几乎所有的业态都处于原始的起步阶段、快速提升阶段,如果观念转变跟不上发展,就会造成行为和心境的脱节。因此,思想观念的转变,这是通道发展的第一个瓶颈问题。

第二就是交通问题,目前整个通道的交通还是比较闭塞,要想做大旅游,谋求大发展,交通瓶颈始终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

第三个瓶颈就是发展与保护的问题。就像邓小平同志所说,窗户打开了,新鲜空气会进来,同时苍蝇也会进来。发展开放必然会对生态、民俗文化产生一些冲击破坏,怎么把握怎么引导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习总书记说,不忘初心。我们的初心、我们的底线就是,坚守生态底线不动摇。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