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实现百年建筑:挑战与对策

实现百年建筑:挑战与对策

时间:2024-10-28 03:31:23

天津市庆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庆达投资)董事长孙太利是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天津副主委。九年来,他尽心尽力履行全国政协委员的职责,提交了89件提案。对于建筑行业存在的种种乱象该如何治理?实现百年建筑绿色发展的路径在哪儿?民营资本怎样在养老产业中发挥作用?带着这些问题,《国际融资》记者专程采访了他,请他一一道来

Mr.SunTaili,ChairmanoftheBoardTianjingQingDaInvestmentGroupCo.,Ltd,istheMemberofChinesePeople'sPoliticalConsultativeConferenceandVicePresidentofTianjingMunicipalCommitteeofChinaDemocraticConstruction.HeworkshardtoperformthedutiesofthenationalcommitteeoftheCPPCCmemberduringthepast9years,andhehassubmitted89proposals.HowshouldChinamanageallthechaosoftheconstructionindustry?HowcouldChinarealizethegreendevelopmentofacentury?Howshouldprivatecapitalplaytherolefinthepensionindustry?Toknowtheanswers,thereportersofInternationalFinancingMagazineinterviewedMr.SunTaili.“政府应将绿色建筑占有比例,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硬指标”加以考核。政府应对绿色建筑建设单位,给予减免税费的鼓励。对购买绿色建筑的消费者,给予政府补贴的奖励”建筑行业耗能问题与解决之道

记者:绿色发展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对此,从您所处的行业来看,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有哪些?应如何进行变革?变革的关键点又是什么?

孙太利: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绿色发展,将绿色作为一个硬性标准,打造绿色建材、绿色建筑,还碧海蓝天、绿水青山。虽然政府持续推动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我觉得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执行能不能落地,执行人员能否将政策精髓注入自身的思想观念,而且民众的绿色意识仍有待提高。目前,房地产业也在朝着绿色方向发展。我认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模板式”、“装配式”模式,但也要因地制宜,比如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有些地区拥有的上千年的老宅子就不适宜推翻,应保留老村旧貌,或进行修缮,发展生态旅游。不要让所有城市都被高楼大厦充斥,而要根据区域不同、设计不同,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绿色节能的小城镇。

关于绿色建材和绿色养老建筑方面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是甲醛。我国人造板甲醛污染严重,不仅破坏了社会生态文明,更威胁到千家万户的生命健康。世界卫生组织于2004年6月5日发布WHO第153号公告,宣布甲醛为Ⅰ类强烈致癌物,但我国现行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人造板及其制品室内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2001)”中对甲醛释放量的规定过于宽泛,历经十多年未完成修订。我国目前对于室内使用的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的数值定位为1.5mg/L,而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一般水平的国际标准(ISO12460-4)规定的甲醛释放量为0.7mg/L,相差两倍多。为此,我从2009年至2014年,先后五次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同一内容的提案,例如在2010年提交的《控制甲醛污染,保障百姓健康》的提案;2013年提交的《关于亟待修改甲醛释放量国家标准加快行业转型升级》的提案;2014年提交的《关于加快国家标准修订,促进人造板产业转型,保障人居环境安全》的提案。2014年我提交的这个提案,引起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高度重视,被标准委纳入重点督办提案,进行了专题调研和协商。在2016年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我呼吁“十三五”期间应加快优化国家标准工作。今年我还会继续对板材污染问题提交提案,以加快促进国家标准修改。

记者: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您在实际调研中是否找到了国家标准修订难以落地的根本原因?

孙太利:为了推动此项标准的修订进程,我们专程去了河北省文安县专门生产板材的厂家进行调研,发现其生产的板材大部分含有过高甲醛。我认为,标准修订难以落实,多是利益驱动问题,很多该行业企业认为,标准落实后将会导致一些企业面临倒闭。但我觉得,这不能成为放松标准的理由。就企业而言,必须进行转型升级,改造生产线,提高技术和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将企业发展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这才是企业持续发展之路,同时,企业生产出质量优良的好板材还可以打造品牌,提升价格。而政府可以鼓励企业通过两三年的过渡达到标准,并给予一定补贴。

记者:您对“建筑业是所有行业中能耗最大的行业”的说法有什么看法?

孙太利:在城镇化建设中,尤其是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甚至是发达地区,都存在意识不到位的问题,由于实行粗放性的强制建设、强制搬迁,结果导致了不少“半截子”工程,甚至有的还出现推倒新建的怪象。如今的建筑行业的确是耗能大户,关于这个行业如何节能降耗,我曾在参加2014年10月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围绕“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废弃物”提出建议,并提交了《关于用市场的力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的提案》,指出产能过剩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更是主要的污染源,因此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府应提供专项资金,奖励企业创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有效释放内需,化解产能过剩。

如何实现百年建筑绿色发展

记者:住房质量关乎千家万户老百姓的生命健康,面对近年来楼房建筑屡次出现的倒塌现象,您认为百年建筑的标准应该是什么?今后在房地产开发、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中,是否应该有一个关于建筑体寿命的更高标准?说到百年建筑,就要涉及百年材料,在城市建设,特别是房地产建设领域,如何才能实现百年建筑绿色发展?您的建议是什么?

孙太利:目前还没有出台百年建筑评定的官方标准,近年来,房屋质量标准虽有所提升,目前大多建筑设计使用寿命50年,设计100年使用寿命的建筑还不是很多。有些楼房建设中,由于选材等方面的问题,出现了不少烂尾工程、豆腐渣工程,很多建筑体的寿命也就二三十年。比如,过去有建筑施工方将含有氯离子的海沙掺在混凝土中,它不仅会腐蚀混凝土中的钢筋,导致破坏建筑物结构,缩短建筑物寿命,而且根本不可修复。我认为,要提高建筑的寿命,就要从建筑用材的源头抓起。

再有就是房屋建设速度过快的现象普遍存在,国外几年才能建起一座楼,而我们仅需三个月主体就成型了,房屋建设速度快慢与质量能否得到保障息息相关,凝固养护还没做好,就急于往上建,可能会导致变形、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建设当时虽看不出来,但建成后使用时间一长就会非常容易出现问题。

还有就是监理不到位的问题。应加大对施工中偷工减料行为的监管力度和惩罚力度。政府部门应立法:对所有建材生产厂家、供货采购、安装使用全过程实行可追溯,对所有人员实行责任终身制,特别对生产制造伪劣、假冒产品厂家不能因企业停产或注销而逃责。

记者:其实,建筑是有生命的,不是冰冷的水泥等材料的堆砌,现在已经开始强调生态文化,对此,您有什么见解?

孙太利:我提出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建筑中的理念,这也是绿色生态观念,是生态文化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其实,一个好的建筑,其结构、设计理念不违背大自然的规律是很重要的,中国古人讲究天人合一,设计的房子结构要和人融为一体,里面居住的人才能情绪舒畅、健康长寿,这是很科学的。但现在中国盖的楼房,很多都是千篇一律的,失去了地域的特点,这也是如今建筑业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缺失点。

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

记者:李克强总理2016年9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这对建筑领域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对此,您怎么看?您认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是什么?这会给整个建筑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孙太利: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刚刚兴起,其科技含量主要体现在无污染、快捷、低能耗、无资源浪费等特点上,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时间,还降低了物耗。这是建筑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目前看,在我国普及度不够。普通民众对其也并不太了解,接受起来还比较困难,但它很可能成为实现百年建筑的一个突破点。现在的建筑工人大多是民工,没有进行过专业培训,建筑工程师中也有很多并非专业,有的所持证书甚至并非属于本人,建筑业从业人员专业化欠缺的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发展。而装配式建筑是模块化建筑模式,标准统一,有望成为百年建筑,但因其技术含量高,在我国并不普及。因此,要想真正推进装配式建筑业发展,就要将提高民工素质和技术含量作为重点,并加大推广和宣传力度,在政策层面上进行引导扶持。例如:给予财政补贴等,随后加强规划、监督和实行,政府部门带头将其运用在政府办公大楼中,并出台相应的政策促使其推广。

记者:关于如何用绿色金融撬动绿色发展,是目前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此您有何建议?您又是如何看待绿色金融创新在房地产业绿色发展中的作用呢?

孙太利:绿色金融将金融与绿色发展进行融合,是一种创新,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绿色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怎么用绿色金融有效撬动绿色发展,我认为应将绿色金融与PPP模式相结合,将金融杠杆用活,最后政府可以再进行收购等。将PPP模式与绿色金融结合后,更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像商业中的绿色地产等,也都存在着融资难等问题,要想找到金融与商业的有效结合点,就要走商业—绿色—证券化相融合的发展模式,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固定资产盘活。

记者:您怎么看特色小城镇建设的PPP合作模式?您觉得这种模式对拉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将有何贡献?政府和企业在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又都扮演着什么角色?

孙太利:城镇化建设应包含一种文化城镇化的建设理念,不同区域,要体现出不同的设计理念和独有的人文气息,例如徽派建筑。因此,文化城镇化就是要将文化、绿色和人文融入到建筑体中,以展现各个地方的亮点和特色,进而形成可供旅游观光的城镇化,使每一个城镇都成为一个景点,走到哪里都能体会到观光旅游的乐趣。建筑体是一时的,可以随时推倒重建,但文化是永恒的,因此,打造特色文化小城镇才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源。

提到城镇化建设就离不开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又离不开工业化和信息化,这些方面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布局和规划,但细化到每个环节,政府可根据当地特点将某些环节分派给企业,如聘用拥有文化底蕴的专业化公司进行顶层设计,整合聚集各路民间资源共同建设特色小城镇。

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强化“生态效率”

记者:2017年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五次会议,您准备了哪些提案,重点关注的问题有哪些?

孙太利:我正在逐渐将提案由原来的多转向精和准,做到精准提案,将问题提到点子上。2017年的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五次会议,我的提案将围绕绿色、协调、创新、降成本、去产能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问题展开。

记者: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处理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能源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最小的生态损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这应该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您怎么看?

孙太利:今年我准备的《关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必须强化“生态效率”的建议》提案,就专门谈到了这个问题。我认为,一些地方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生态效率呈非对称关系,也就是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区域生态效率不断下降,其产业结构、环境政策和技术水平都从不同方面影响着城镇化的生态效率。

记者:根据您的调查分析,您认为目前中国城镇化生态效益低下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孙太利: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首先,一些地区城镇化规划的生态建设滞后,呈现出在发展中造成新污染,污染了再治理的恶性循环。忽视了城镇化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治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第二,由于一些地方搞的是粗放型的城镇化,造成盲目扩张用地,致使土地利用效率低。一些地方土地闲置现象大量存在且难以得到有效处置,导致城镇化率大幅度提高而城镇人口密度不升反降以及土地污染防治基础薄弱的问题。第三,城镇化建筑房屋寿命周期短,浪费了大量资源,出现了我在前面提到的烂尾工程、豆腐渣工程,很多建筑体的寿命也只有二三十年。第四,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垃圾围城”现象也十分严重。据了解,我国每年的垃圾清运量中,县城和村镇的垃圾约占60%。其中88%的垃圾是简单堆放或填埋,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第五,我国城镇化用水效率较低,城镇化普遍存在水质型缺水,城镇地下水资源超采,城镇普遍失去“水弹性”。

记者:针对目前中国城镇化生态效益低下的问题,您向全国政协12届五次会议提交的这个提案中抛出了哪些解决之道?

孙太利:我有七点建议。首先,我觉得政府在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时,应引进生态效率概念,打造升级版的新型城镇化。也就是说,应用生态设计统领城镇化设计,而且设计方案必须经生态环保专家评估。坚持用生态效率度量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成本,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二,政府土地主管部门应加强集约化、高效化利用土地的监管,建立用地效率的相关评价和监管机制。政府应加大治理土地污染专项经费,加强对污染土地的治理。禁止向土壤任意排放含有各种重金属等废物,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推广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体系。第三,新型城镇化要构建海绵型持水城镇。应该根据城镇水资源的“短板”,确定城镇化的规模和发展战略,处理好水污染问题,构建生态城镇水系统。第四,新型城镇化要强化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政府应将生活垃圾资源市场化,用市场的机制加快生活垃圾处理,打破单一行政管理渠道。激活和推广生活垃圾处理新技术的应用。生活垃圾应提倡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模式。第五,政府应将绿色建筑占有比例,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硬指标”加以考核。政府应对绿色建筑建设单位,给予减免税费的鼓励。对购买绿色建筑的消费者,给予政府补贴的奖励。第六,政府应将城镇文化纳入生态效率体系。城镇文化承载着城镇的历史,展示着城镇的风貌,体现着城镇的品格,是一个城镇魅力的集中展示。新型城镇化要打造百年城镇精品,形成一镇一品、特色鲜明的旅游城镇。政府建设、旅游部门要加强推广,财税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第七,政府应确定各地城镇化的生态保护红线,要从立法、执法等各个层面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强化监管力度。对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通过法律的制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建议将“公建民营”模式纳入养老产业

记者:您可以为我们稍微介绍一下您提出的“公建民营”养老模式吗?

孙太利:“公建民营”养老模式就是由政府建设完成后,将钥匙工程交予民营企业运营,由政府进行监管,房产归政府所有。该模式在进行顶层设计规划时,把将要作为老年社区的部分提前规划出来,社区中包含养老院和医院。养老问题,其实更多的是要解决居家养老问题,解决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而要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就要实行医养结合,同时运用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使其达到智能化,形成社区与物业公司、物业公司与住户之间的链接平台。

记者:您是否会将“公建民营”作为您2017年提案的一个内容?您觉得这个模式的意义在哪儿?

孙太利:我将结合我在2016年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提出的“公建民营”养老模式的建议做补充完善,再作为2017年的提案提交。我认为,“公建民营”养老模式可以拉动民营经济,化解房地产难题。由于政府投资平台的资金有限,需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养老产业,凡是“公建民营”的养老院,均由政府出资修建,对于民营资本来说,可大大减轻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我的建议是根据区域和位置的不同,从养老房地产的顶层设计规划开始,形成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公建民营养老综合平台,从而化解养老无房的问题。

(摄影杜京哲)

庆达投资董事长孙太利接受本刊记者采访说说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提案的那点事儿

天津庆达投资集团董事长孙太利是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作为两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从2008年首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至今,深入基层、深入中小企业,作了大量接地气的调研工作,尽心尽力地履行全国政协委员的职责,并依此陆续提交了89件提案,其中有不少是精品提案。比如:2016年他提交的《关于在供给侧改革中,妥善安置职工下岗再就业问题的建议》的提案被选为全国政协主席督办重点提案,《关于加大精准监管风险力度,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建议》的提案被列入重点提案;2013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他提交的《关于尽快出台空气治理方案,有效改善城市雾霾现象的提案》刊登在了全国政协《重要提案摘报》中;此外,还有一些提案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人民政协报、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报道。他还先后受邀参加了2013年11月、2014年10月、2016年10月14日俞正声主席主持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在2016年全国政协第57次双周会上,他围绕“努力推进养老服务”问题,建议政府以“公建民营”模式,把解决养老房地产问题纳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今年两会期间,他又将提交《关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必须强化“生态效率”的建议》等提案,就如何解决城镇化生态效益低下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撰稿李路阳)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