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新常态下 ,人才机构如何提升服务

新常态下 ,人才机构如何提升服务

时间:2024-10-28 11:47:07

积极应对服务型政府建设新常态,进一步提升政府人才机构服务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简政放权、推进职能转变成为新常态。郑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积极适应形势变化,采取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座谈和随机走访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调查梳理近年来各地人才机构工作成功经验做法,分析当前人才机构面临的矛盾和困难,研究确定应对思路和措施。

矛盾与问题

近几年,各地人才机构在提升服务水平、提高人才保障方面积极发挥职能、创新制度措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果,包括:以创建优质服务窗口促进服务质量提升、以信息系统建设促进服务方式转变、以制度机制完善促进服务作风优化、以加强自身建设促进服务能力强化;与此同时,调研中也发现了以下不少矛盾问题,与当前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职能定位不清。根据我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央编办发[2005]15号),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从事人才交流、人才就业服务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但从政府人才机构的现状看,北方人才机构普遍采取的是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参照公务管理,下属人才市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管理,兼具事业单位法人和市场服务主体的双重身份,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双重目标。虽然人才服务机构对这两类服务实行了内部分开管理,但管理体制上仍是一体化的,在利益上也不能脱离关系。两类服务目标冲突、相互制约,两类业务的发展都受到了影响,出现了公共服务不到位,市场经营性服务也放不开手脚的现象。

财政投入不足。受双重身份的影响,政府财政对人才机构投入不够,仅仅能满足参公管理人员工资和日常办公需要,而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档案管理服务收费、人才市场招聘费用。2014年12月10日,中组部、人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及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收取人事关系及档案保管费等收费项目,人才市场收入来源大幅缩减。

多重挑战交织。社会和公众对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提出新的标准要求。比如,人才跨地区、跨国的流动日益频繁,流动规模增大,对人才流动的公共服务需求增加;高校毕业生快速增长,人才供求矛盾凸现,需要政府对促进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公共服务;在经济结构快速调整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就业和择业面临更加困难的环境等等。服务水平不高。规划缺失、政策缺位。目前,人才工作全国性立法较少,工作依据大多是各地行政规章,造成人才服务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给各地之间人才流动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服务内容比较单调。当前政府人才机构的公共服务的主流业务依然是以人事档案的托管为主体及相关业务,业务延伸开拓不够。比如,在开展座谈和随机走访时,有不少同志谈到,对政府人才机构的印像就是存放档案。服务信息含量不高、应用不广泛。虽然早在2002年,国家就出台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但当前电子档案还没有普及,更多的还是建立纸质档案,需要各类工作人员重复审查。同时,由于属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服务方式还带有较为浓厚的机关气息,行政化方法多,缺乏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方式,服务观念相对滞后。

思考与建议

建立行业标准,搞好顶层设计。一是进一步明确政府人才职能。着重区分明确教育部门与人社部门的职责。高校主要职责在于教书育人,高校生毕业进入社会,就业工作职责自然应转移到人社部门。政府人才机构在全面掌握高校毕业生信息的基础上,做好人才的综合调配,有目的将各类人才分开,分层次输送到各需要用人的单位,实现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二是进一步明确人才公共服务发展方向。坚定推进官办分离和政事分开,按照公共服务的思路谋划长远发展。特别要明确公益性人才市场标准,建立公益性人事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交流平台,切实通过市场开展一系列社会化服务,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提供公益性、权威性的人才供求信息、价格信息,提供全方位的人事代理服务。三是进一步规范运作模式。坚持放管结合,把高级人才招聘服务、人才培训系统解决方案、人才测评、人才个性化服务、市场人才价格报价系统等适应现代人才市场需要的服务交给市场自行运作的同时,着重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体制,确保市场健康运转。

加大财政投入,纳入财政支持系统。政府对公共人才服务的财政支持不到位,经营性服务就会有理由发展,公共性服务就会受到影响。各级政府要科学、合理规划人才公共服务的规模和业务范围,将其纳入到国家和地方整体公共就业服务的制度框架中,为人才公共服务建立稳定和充分的财政保障。比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公共服务人员与办公经费、公共服务项目运作经费以及与公共服务有关其它经费,等等。

完善制度机制,强化服务规范。一方面要完善工作机制。认真吸收借鉴相邻省市人才机构先进经验,坚持发扬本地工作成功经验,在坚持现有首问负责制、全程代理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完善人才市场定期行情分析、定期走访高校企业、预约服务、跟踪服务等工作机制,着力为广大服务对象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另一方面要完善管理制度。围绕关键环节、薄弱环节,重点建立和完善岗位职责、挂牌上岗制、投诉受理、考勤管理、跟踪督办等各项制度,进一步推行阳光服务,推动信息公开、服务公开、程序公开、监督公开,以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注重开拓创新,提高服务效率。一是着力推进信息化。要积极引入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府人才机构主要业务信息化技术水平。要不断完善人事代理IC卡管理系统、存档人员信息数据库、招聘企业招聘主管个人信息库、县区人社系统(区人才中心)、办事处和社区三级以及高校就业负责人个人信息库;充分引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积极开拓现场招聘网络预订、就业信息网络发布、人事代理网上预约等网上业务,努力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业务办理信息即时传递。二是着力推进系统化。应当整合人事、教育、高校等多部门资源,分工协作,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大市场,逐步实现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贯通。建立统一的公益性人才市场体系信息网络,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实现省内外、国内外人才中介机构、主要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建立便捷、高效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区域内的人才服务不受城市、户籍、身份的限制,从而真正实现政府所属人才市场与其它要素市场一体化。三是着力推进精简化。根据办事群众的需求和淡旺季变化,分类设立高校毕业生、集体代理等专业窗口,将相同或相近的业务,整合调整到同一窗口,开展“专柜式”服务,简化表格填写,精简办事程序,减少等待时间。

强化自身建设,打牢服务基础。一是要狠抓队伍建设。从综合教育、绩效考核等入手,加强对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的培养,通过搭梯子、压担子,挖掘年轻同志潜能,不断增强他们独当一面的能力,不断优化队伍结构。二是要狠抓教育培训。采取理论学习、高端讲座、业务培训、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业务知识、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内容的学习。要针对不同人员,区别搞好学习。干部职工以轮岗实践和交叉实行AB岗的方式,进行多岗位学习,使每位工作人员成为业务多面手;对新进员工,在加强培训的基础上,推行“以老带新”帮教模式,确保新进员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三是要狠抓作风建设。持续开展作风建设专题教育,不断加强党性修养、道德素养和纪律观念。围绕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对现有规范、制约、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审查,切实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一些。要把日巡查、月检查、季考核与年中、年末等阶段性检查结合起来,坚持统一标准、一视同仁,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加大“庸懒拖散”等现象的治理力度,进一步端正行风政风。

(作者单位:郑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