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张车伟:新经济带动新就业

张车伟:新经济带动新就业

时间:2024-10-28 11:19:58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认为,新经济带来就业方式转变。传统就业格局被打破,新经济与灵活就业、分时就业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巨大的就业蓄水池,保障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稳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车伟担任主编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2017:新经济新就业》显示,中国新经济具有明显的产业带动效应,2016年,新经济带动其他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8.1%。过去十年,中国新经济年均增长16.1%,是同期全国经济增长率的1.9倍。

张车伟指出,新经济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拉动就业的新领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新经济建立在创新基础上,注重差异化消费需求,并且创新动力更大,能够更好地协调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该报告显示,2007年—2016年的十年间,新经济年均增长16.1%,新就业年均增长7.2%。2016年,新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14.6%,新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达到10.1%。同时,新经济还具有显著的产业带动效应。2016年,新经济带动其他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8.1%,新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为6.4%。

在张车伟看来,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主要动力。根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预计到2020年,新经济规模持续壮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新经济与新人力资本

《新经济导刊》: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讲话中就强调了要发展“新经济”。他指出“世界进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要“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那么,究竟什么是新经济?

张车伟:中国经济增长正在从跟随模仿发达经济转向自主增长,创新经济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越来越重要的动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把握我国经济增长阶段性特征,在经济增长仍然处于高位运行的时期,预见到传统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提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必须实现增长动能的转换和结构的转型升级等,并把推动新经济发展作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抓手。

一直以来,新经济这一词汇大多存在于美国论述经济发展的相关著作中,时至今日,各界对“什么是新经济”抱有不同的看法。就当下中国而言,对于什么是新经济也还没有一个完整而统一的答案。按照熊彼特的创新概念以及我们对创新经济的理解,我们对中国的新经济定义是:以创新为基础所形成的新产业和新业态经济活动。具体来看,新经济包括两类活动,一类是研发及应用新科技成果、新兴技术而形成一定规模的新产业经济活动,例如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国际上最近提出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等。另一类是顺应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需求,在互联网和大数据基础之上,对内外要素整合重组,以业态融合为特征的新业态经济活动,例如现在的互联网+产业。新经济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经济活动。

新经济尤其新业态经济的发展使得经济活动具有了一些新的属性,这些新属性使传统经济活动中一些无法克服的矛盾具有了可以调和的特征,从而为弥合经济周期、消除经济危机,也为构建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提供了契机。新经济具有如下几个新特征:一是市场性和规划性的融合;二是标准化和差异化的融合;三是生产和消费的融合;四是金融属性和实体属性的融合;五是竞争性和垄断性的融合。

《新经济导刊》:作为长期研究人口与劳动经济学的专家,在您看来,新经济、新人力资本,二者之间在逻辑上和现实中有着怎样的关系?

张车伟:国务院此前印发的《“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的目标。观察当前经济增长和劳动市场表现会发现,经济增长速度与过去相比已经大大下降且正在进入“L”型增长底部,但劳动力市场表现却很强劲,城镇新增就业屡创新高。这一现象从传统经济视角来看似乎很难解释。

事实上,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时期,传统增长动能不断减弱,新增长动能不断增强。在此趋势下,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只能来自新经济。而要从新经济的角度去理解劳动力市场,恐怕就能在就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上做出更合理的解释。中国目前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大概在1500万~1600万之间,和过去相比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新增劳动力中大学以上毕业生所占比例已接近一半,这个比例今后还会不断提升。这意味着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变,因为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所对应的劳动力结构在十几二十年前都是初中以下的毕业生,而现在以大学毕业生为主的新增劳动力显然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不适应。当然,现在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结构的转变也为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

与此同时,当前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就业矛盾也是新旧经济转换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是高校毕业生自身素质和技能与产业结构演化升级要求不匹配,非重点院校、中小城市、欠发达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同时,高等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也制约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技能缺乏使得大学毕业生一开始进入到市场后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施展。今后的经济发展,人力资本一直并将仍然是一个稳定推动因素,更需要基于更广阔的视角来积累人力资本。

从全世界来看,经济增长与全民技能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显著的直接关系,技能也是21世纪个人幸福和经济成功的关键驱动力。缺乏正确的技能投资,人们将处于社会的边缘。技术进步不断转化为经济增长。如果技术进步不转化为经济增长,知识经济在中国将无法持续增长。

什么是21世纪需要的技能?综合各类研究,普遍认为第一重要的是阅读认知能力,其次是计算能力,第三是科学能力,第四是计算机方面的技能,第五是金融方面基本的素质,第六是文化方面的素质,当然还包括进取心、努力程度等技能。可以看到,有些技能和我们平时所理解的技能距离越来越远,这些技能更多地和一个人的品质、态度甚至敬业精神有很大关系。只有掌握了技能才能使生活变得更好,才能真正驱动经济发展。中国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实现经济的成功转型和升级。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人力资本的改进、技能的提升非常关键,我们必须不断拓展人力资本积累的途径,从而为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支撑。

新经济如何推动新就业

《新经济导刊》:新经济、新业态带来了哪些就业新增长点?

张车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变,新的增长模式将不再依赖于传统的要素投入,而更多依靠于生产效率提升。新经济是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产生的经济形态,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经济创造出新动能,同时也带动传统动能的改造升级。新经济的覆盖面和内涵非常广泛,涉及第三产业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产业和业态,工业制造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定制化生产,以及现代农业关联产业发展等。新经济正在显著改变中国经济的总体构成。

根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新经济指数显示,2016年我国新经济在整个经济中占比约1/3。新经济带来就业方式转变。传统就业格局被打破,新经济与灵活就业、分时就业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巨大的就业蓄水池,保障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稳定。

《新经济导刊》:新经济为什么能够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和就业增长?

张车伟:新经济之所以能够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新经济更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因而生产率更高。无论是劳动生产率的绝对水平还是增长率,传统经济都落后于新经济。这就是新经济之所以能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新经济能够带动其他经济部门增长的重要原因是新经济具有产业融合功能。产业融合功能是指新经济通过和其他产业的关联度的不断提高,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产业融合功能正在很多其他产业发挥引领作用,尤其体现在新业态经济的就业中。

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新兴业态,不断拓展新兴就业领域。推进新产品、新服务应用示范,加快产业化进程,持续释放吸纳就业潜力。加快发展各类新经济形态,催生更多微经济主体,培育更多跨界融合、面向未来的就业创业沃土,开发更多新型就业模式。要完善创新创造利益回报机制,激发经济升级和扩大就业内生动力。

目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力量既有传统动能,又有新动能。所谓传统动能就是传统增长模式所驱动的经济增长动力,而新能动则来自于新的经济活动所带来的增长动力。两种动能共同推动经济增长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

由于传统动能正在减弱,靠传统动能推动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代虽然已经结束,但这一动能并没有消失,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新的增长动能在不断聚集和形成。这种新动能总体上看还处于发育期,但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增强,是一种趋势走强的力量。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让经济增长建立在新的更加可持续的增长动能基础之上。促进经济增长就是要不断培育增长新动能,发展新经济。

《新经济导刊》:如何才能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就业的能力?

张车伟:影响经济发展拉动就业能力的因素比较复杂,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就业能力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具体来讲,就是要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推动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力度,激发微观活力,优化要素配置,构建适应国际竞争新形势、符合国家发展新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发展中创造更多优质就业机会。

《新经济导刊》:具体而言,在新形势下,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需要做些什么?

张车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设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产业作为发展重点,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创造创业就业新领域。二是积极营造更加宽松的体制机制环境,探索和创新适合新经济发展的监管方式,消除新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顺应信息经济时代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加速渗透的趋势,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三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相关配套制度,适应新经济下就业和用工特点,完善风险控制、信用体系、就业创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等相关制度,引导更多劳动者分享新经济的红利。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