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晏|文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的股.."/>
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汪潮涌:做多中国

汪潮涌:做多中国

时间:2024-10-28 01:49:37


    张春晏|文

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的股权投资人如何看中国经济增长?如何看中国的投资机会?股权投资与创业,如何助力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形成?政府应该如何转变方式有效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汪潮涌先生。

成长性投资仍是中国最好
    TBR:我看到您写的文章,信中利的意思是,相信中国就会盈利。

汪潮涌:直接的翻译是这样。这是巴菲特跟我说的一句话:在中国做投资一定要对中国有信心,就像他坚定地做多美国一样。

TBR:过去十多年,中国的VC、PE同样和中国很多行业、企业和个人一样,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红利,以及技术发展带来的机会,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对于投资而言,盈利会比以前困难吗?

汪潮涌:对于我们来讲,不存在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的问题。因为我们一直投新兴产业,永远站在产业升级转型的前沿。16年前,我们投最早的一批互联网企业;10年前,我们投了华谊兄弟为代表的新媒体、娱乐影视行业——这个行业过去十年增长了四十倍;5年前,我们开始布局体育产业。当然,高科技领域里,互联网2.0、3.0、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云计算、无人机、3D打印、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所有这些高速成长的领域,永远都可以给我们带来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

TBR:也就是说,从您的视角看,目前中国高速成长的行业和领域非常多?

汪潮涌:是的。我们投资涵盖的这些领域,我们叫三高三大三兴,高科技、高端制造、高品质的服务和消费;大文化、大健康、大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新模式。这九大领域基本上代表了中国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代表了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机会。这些领域的成长性,比GDP增速要高好几倍。所以在我们的眼里,没有经济下滑,困难主要在传统行业,和我们的投资方向没有太多交集。

欧美PE,主要做杠杆收购,收购公司、拆分公司、合并公司。而在中国,主要的投资机会,还是来自于对成长性的投资,成长性投资机会,我觉得中国是最好的。领域也很多,企业也很多。

创投培育企业家精神

TBR:您怎么评价过去十多年里,中国股权投资环境?

汪潮涌:1998年,成思危提出《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也就是风险投资“一号提案”以来,创投和PE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非专业到专业化,这四个方向的转变。

我们认为,现在创投和PE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去年咱们国家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加了一条,我说要叫三创,专业创投。没有创投资本的支持,创新创业做不大,创业创新就不能成为很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把创投资本和高科技成果的创新转化、创业的企业家精神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推动经济的发展。

创投要加限定,叫专业创投。创投不能全面开花,不能全民PE,全民创投,而是要走向专业化,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过去十多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从早期外资的创投、PE主导,转变成现在人民币的创投、PE,现在人民币的创投、PE规模已经超过外资。

过去募资的渠道在境外,退出也在境外;现在募集资本、退出都主要在境内,甚至一些中概股在海外上市还回归。我们说从两头在外,变成了双向流动。而且,现在中国的资金也往外走,去投硅谷、欧洲。例如我们信中利,我们第一支基金是在欧美募集的,主要投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百度、搜狐,主要在海外退出,都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从2009年开始,我们在境内募集人民币,境内人民币LP出资人很多,因为创业板的开设,中小板开设,去年新三板大发展,我们有退出渠道。

TBR:尽管VC、PE在过去十多年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但是根据清科的资料,美国PE投资对GDP贡献度1.4%,中国PE股权投资占中国GDP0.7%,所以我们设想一下,如果VC、PE发展更好,会对我们的整体经济增长形成新的动力。

汪潮涌:美国创投协会NVCA每年有一个报告,统计美国VC和PE对就业、税收和GDP的贡献。VC、PE对美国GDP的贡献应该在8%~25%。中国差了很多。

VC和PE作用不仅仅在于对经济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对企业家精神的激励,对中国创业文化的树立,对社会阶层的流动,对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

中国前三代企业家,没有创投的支持,没有硅谷创投文化的背景,他们创业是带着镣铐跳舞。当初王石、陈东升创业,都没有股份,挂靠在国企下面,他们是很好的企业家,最后的价值只是一个职业经理人。

第四代企业家十六年前诞生于互联网和影视娱乐,以BAT、光线、华谊兄弟为代表的体验经济领域。现在是第五代企业家,他们是公司股权的所有者,VC、PE买的是他们的股权,这是一个最大的转变——把人才的价值、创业的价值、商业模式的价值,进行市场化定价。所以创业者团队拿的是大股,VC、PE资本拿小股。这就把资本和企业家的关系搞对了,这样创业者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去创造和创新。硅谷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创投的机制和企业家精神。这是激励机制的转变。

现在的创业者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创业大街人潮汹涌。为什么?因为创业者一旦创造一个好项目,找到资本的支持,他们就是未来上市公司价值的主要创造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马云、刘强东、马化腾、李彦宏都是现在年轻人的榜样。所以创业创投的壮大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文化,以前是中国社会不允许失败,所以很多人创业怕失败,失败了别人怎么看?家人怎么看?现在没关系,失败以后可以创办第二家、第三家企业,这是社会文化上一个巨大的转变。这种社会文化的转变是创业创新繁荣的土壤。

NC、PE的繁荣也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刘强东是江苏农村的,沭阳县;李彦宏是山西阳泉的。他们都是寒门子弟,草根阶层,通过创业成为财富英雄。不仅仅他们自己成为财富英雄,BAT加在一起,还在中国创造了几千个亿万富翁,这些人都是靠头脑、智慧、勤劳、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所有这些创业公司,他们创造的新商业模式,颠覆和解放了很多过去国企、政府控制的资源。又比如,现在的顺丰,大街小巷的三通快递人员,他们脱离了国有体制,干得很欢实,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自己命运的主宰。通过阶层流动,一批勤劳智慧的人得以发挥才能,促进了中国社会资源、生产力要素的优化配置。

所以,创业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国家的就业问题,成为了经济转型新的增长点。去年电商增长35%,电商物流增长了55%,消费电子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几,影视行业增长了百分之四十几,远远高出中国GDP的增长。服务、消费、高科技、新产业,这是中国的未来增长点。而这些增长点背后,是一大批成功的创业公司,这些创业公司几乎百分之百背后有风投和PE的支持。

走出去带动结构调整

TBR:十三五规划非常明确提出加快资本走出去的力度,对中国的企业和资本来说,自身的发展将与全球经济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汪潮涌:跨境投资是一个新的趋势。我们两年前在硅谷参股了丹华基金,最近准备在硅谷设点。好多清华校友在硅谷设立了很多基金,清华紫光在硅谷收购了半导体公司,华为、中兴、联想都在硅谷设研究院,BAT投了很多美国的高科技公司,这是非常明显的趋势。

TBR:而且中国企业和资本全球化的速度将会非常快?以前“拿过来”是单向的,现在“走出去”是双向的。

汪潮涌:第一是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必须要企业、资本、人才走出去,这个是为什么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国策;第二走出去也要分阶段,第一个阶段卖产品,产品走出去,第二个阶段在海外设厂,产能走出去,第三个阶段资本走出去,做投资。资本走出去的阶段,需要很高的专业化要求。资本走出去,会把资源、产品、技术、品牌、渠道引到中国来;资本走出去的同时,也会把中国的产品、服务往外推。联想的产品、小米的产品,阿里巴巴的跨境电商,阿里巴巴的境外支付,中国的微信,现在海外发展也很快。

TBR:按您的预见,中国未来五年走出去是什么样的图景?

汪潮涌:去年,中国资本走出去已经是一千四百亿美金,超过了中国引进外资的数量,已经是全球第二。再往后五年,可能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资本输出国。

TBR:那其实难度会很大,像人才的问题,可能很难快速解决?

汪潮涌:其实还好。因为中国现在的人才储备很多。我们一些大的央企的跨国经营基础,已经不错了,我们的几大银行,已经开到全世界。我们海外留学生也有很多,我们国内的IT人才、技术人才越来越多,投资方面的人才也越来越多。当然刚出去肯定是要交一点学费,但是慢慢地,这些人才能够走出去。我们比日本当年走出去时候的人才储备要好。

走出去对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增长是很好的推动力。

政府要转变支持方式

TBR:创业创投对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是重要的动力,中国社会应该进一步去深化这种动力。我们觉得还是不太够,您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做出哪些改变去为创业创投创造更好的环境呢?

汪潮涌:我觉得现在的势头应该继续延续下去,应该是可以支持经济升级转型,我们现在看到一个好的变化——地方政府的资金,通过引导资金的方式进入到创投和PE领域。以前更多可能是财政拨款,或其他一些非市场化的手段,那就效率低,效果不好,比如说以前政府一讲到支持高科技,就搞产业园,路修得很宽,地整得很平,房子盖得很漂亮,但是产业化的资金从哪儿来?政府觉得风险高,跟我没关系。现在政府的支持方式在转变,通过创投基金和PE基金,引导基金,产业基金来支持。像湖北率先推出四百亿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引导基金,来引导一批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把政府的四百亿资金放大到四千亿,投入十大战略新兴产业:汽车、新能源、半导体、机器人、高端制造的光机电一体化、无人机、通讯、IT软件。

TBR:以色列政府的产业引导基金比较成功。

汪潮涌:以色列做得不错,政府大力支持创新创业。我三年前去以色列见过《创新的国度》作者,也见过以色列总统。尤其是高校成果转化,以色列做得非常好。学生、教师在学校发明的东西,学校占一半,个人占一半,进行产业化。不像在中国,说这是职务发明,跟你个人没关系。中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有很多经费,来支持你做研究,但不给你钱做产业化,所以很多科研成果论文发表完了,专利申请完了,束之高阁。中国的科研经费每年投入真不少,但是产业化做得非常差,资源很浪费。

TBR:但是大家对政府的产业基金可能会心存疑虑,不知道政府资金的透明度、公平和效率会怎么样。

汪潮涌:这是个逐步完善的监督过程,通过基金的专业化,尤其是专业化的团队来管理就透明了,加强对基金的审计,提明确的要求。比如说工信委的资金,以前是拨款,没有考核,没有回收机制,如果现在和基金合作,可以提要求,要求保本加上回报。

TBR:就趋势而言,中国VC、PE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会越来越大。我们肯定会往这个方向去吗?

汪潮涌:方向应该不会改变。

TBR:您对股权投资整体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也是非常乐观?

汪潮涌:是。唯一现在比较看不准的,就是资本市场的退出通道这块,因为大的股市环境不好,所以新三板尽管上市公司很多,但是流动性、后续的融资能力,还是问题。总体上资本的退出通道,还是不够顺畅。

对经济增长有信心

TBR:对中国的经济增长,目前普遍忧虑,认为未来三五年会比较困难。

汪潮涌:我觉得困难每年都会有,只不过是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6%以上的GDP增长,在全球可能仅次于印度,但是我们的基数比印度大。所以不要太担心GDP增速的下滑。关键是我们的实业没有出大问题,就业也很好,通胀也比较低,银行呆坏账没有爆发,也没有大面积的社会问题,所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我充满信心。

中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说战略新兴产业,光一个大环保,起码有三十年以上的成长。农村的治理、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交通拥堵,水源、土壤污染的问题,起码要投资三十年到五十年。

TBR:但是,像美国硅谷,基础创新很好,中国的基础创新太薄弱。

汪潮涌:对。但是中国的应用型创新和市场规模,让我们的机会不输硅谷。从回报上讲,这就是为什么全球三十大市值互联网公司中,中国占一半。因为我们有海量用户,在满足用户上,我们有很大的创新机会。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