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体微利的电子行业,这家中国企业的主.."/>
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合璧电子:匠心孕育竞争力

合璧电子:匠心孕育竞争力

时间:2024-10-27 10:57:24


    在整体微利的电子行业,这家中国企业的主打产品全球销量第一,净利率高达15%~20%……

王苏娜

在2015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上海报告会上,合璧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78岁的詹其力作为塾生代表做了公开发言。他所创立和领导的合璧生产以空调为主的电器端子台。这是电器上非常小的一个零部件,就在这个细分市场里,合璧做到了全球销量第一,每年净利率达到15%~20%,增长率达到15%左右,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也不例外。此次报告会上,稻盛和夫的演讲主题是“企业为什么要做到高收益”,合璧作为制造业的一员,能够获得如此高收益,是当之无愧的代表。在案例分享后的点评中,稻盛本人对詹其力评价极高。

合璧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在制造业整体看衰的大环境中,它的高增长和高利润从何而来?待我们了解到更多的细节,我们会有更多的惊喜。

合璧初体验

稻盛和夫上海报告会之后,我随同远道而来的广东企业参访团到位于上海嘉定的合璧工厂参观。第一个惊喜来自参访前的某天下班的地铁上,我接到一个以“+00886”开头的电话,在确认过我的身份之后,电话那头自报家门:“你好,我是上海合璧的詹其力……”因为对报告会上詹其力的演讲印象深刻,电话这头的我不可置信:“什么!詹爷爷亲自打电话来?从台湾?就为了两天后的参访?!”

有了这样的礼遇,参访当天,詹其力在清早7点亲自到工厂门口迎接参访团,与每个人一一握手,顶着三伏天的烈日还亲自带领大家参观工厂,直到参访完毕亲自站在厂门口,与干部并排,挥手目送大巴离开,这样的细节发生在一个78岁的企业家身上,我才渐渐可以接受了。

合璧的工厂绿树环绕,花团锦簇,绿树和花丛中不时可以见到熟悉的维纳斯、大卫、花神等雕像的身影。虽然在报告会上,这些景致在蓝色多瑙河等古典名曲的音乐中已经播放得见,真实走在其间,尤其对比河对岸工厂的粗放环境,心旷神怡之余,还是不免感慨。

这是一个花园式工厂,但偌大一个花园没有一位专职园丁,整个绿化的清洁、养护全部由员工完成。全体员工(包括干部在内)每天提早1小时上班,7点开始打扫庭院、内外马路和办公楼。我们参观那天,亲眼所见一个年轻女孩穿着工作服,一片一片地擦拭办公楼门口的万年青叶子。这1小时的劳动不计加班工资,完全出于自愿。在我目力所及,参与打扫的员工态度平和而认真,没有我想象中草草了事的敷衍,从面容上也看不出嫌恶和抱怨。

詹其力把这提早的1小时称为“禅之5S”,从某种意义上说,已近耄耋之年的他现在扮演着一位教育家的角色。他喜欢总结、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古印度、古希腊和古中国的文明被他分别概括为人与神、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与之相对应,他希望合璧员工能够在禅之5S上感受神的存在;通过美丽的庭院和雕像,感受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又通过诚信、感恩回报与回馈社会,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每次来上海工厂,詹其力和其他员工一样住员工宿舍,自己洗内衣;每一位新员工入职,他都会在“感谢报恩”的石碑边与其合影,再亲手将照片送给员工;只要在上海,他就会和员工一道在食堂用早餐,为每一位同仁夹荷包蛋;合璧的干部去台湾参访,必访的一站是他住了30年没有装修的公寓和开了30年不肯换的小轿车;有的时候,他甚至会脱去衬衫,穿着背心,向员工示范怎么洗马桶……如果说这些以身作则是让员工口服心服的一个理由,那么在员工及其家属遭遇不幸时,毫不考虑地伸出援手,则是让一线员工获得安全感的一大原因。在合璧的各种宣传资料中,可以看到很多受过救助的员工的感谢信。经手处理这些重大事故的林生富经理告诉我,有些情况他会很为难,比如员工在入职前隐瞒了疾病,入职后旧疾复发,去请示董事长,詹其力只给他一句话:“员工重大事故,2分钟处理。”无论什么情况,救人第一。

前来参访的企业都对这些“相”相当折服,但相当多的人对此持保留意见:“禅之5S”是否只适合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管理?知识型员工对这一套会不会不买账?我想,让我们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相”上面,停下对“相”的质疑,来看看合璧取得高收益的成功之“道”。

合璧成长史

合璧是台湾二战后成长起来的典型中小企业。合璧成立于1970年,二战后的台湾,开始了出口导向工业化的进程。国外企业尤其是日本企业开始大规模向台湾采购工业产品,对于海外需求,台湾中小企业富有弹性,也充满效率。“在海外的需求与台湾的供给体制之间,形成了一种螺旋式的发展机制。”日本经济学者佐藤幸人称之为以“协力生产网络”为轴心的供给体制。

设立初期,合璧的经营产品以热硬化树脂的成型为主,1970年代末期开始接受空调等家电零部件的委托生产。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合璧提供多元化产品。专注于空调端子台这个产品,源于一个偶然的外部事件。1996年,合璧的下游客户、垄断了日本90%市场的空调端子台生产厂因投资失败倒闭,日本空调市场陷入混乱。大金、富士通等品牌商到处寻找该倒闭企业的代工工厂,合璧因此获得了机会。

市场放开了,竞争也随之而来。与合璧同时获得机会的有大大小小6家工厂。一开始考验的就是快速反应能力——空调厂商急需货源,合璧拼尽全力交货:要什么机种,要什么货,先交货再说。这样做到了1999年,合璧拿下了日本70%的市场,成为行业老大。

自从1999年前后做到空调端子台的全球销量第一,合璧一直保持着这个纪录。事实上,空调端子台的市场非常小,台湾80万台空调,日本七八百万台,中国在2000年左右是两三千万台的规模,一个端子台售价从1元到三四百元不等,不过是几亿元人民币的市场。为了扩大生意,合璧在自己的研发能力上下功夫。当时的台湾甚至日本同行都是按照客户的图纸被动做产品,合璧则在日本聘请了业务员,每周走访客户,第一时间获得客户的经营状况和最新动向,按他们的需求量身开发新品。除此之外,合璧还将端子台连接的一系列配件,比如电源插头、信号线等都纳入自己的产品,只要能提高附加价值的,合璧都做,为客户提供复合产品。

2000年左右,随着日本企业的生产基地向中国迁移,为了配合供货,合璧在上海建立起生产基地。那时的上海,外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在台湾合璧的鼎力支持下,上海合璧的服务体系和营业额迅速扩大。很快台湾厂的所有外销订单都放到了上海工厂。上海的订单规模大,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低,慢慢地制造据点转移到了上海,而台湾变成了纯粹的服务据点。

随着中国劳动力红利的消失,合璧开始向东南亚扩散。除了2000年在泰国建厂,2013年,马来西亚合璧设立,2014年,印度合璧成立。多据点模式为合璧这样的制造型企业带来了明显的好处:劳动力红利在哪儿,制造中心就转移到哪儿;客户迁到哪儿,合璧就跟到哪儿。如此一来,订单不愁,成本也不愁。

表象背后的“道”

纵览合璧46年来的发展史,我将它的成功要素概括为5点:选对行业、选对客户、重视细节、水坝式经营、个人修炼。

选对行业

詹其力初创合璧时,选择的是胶木成型,这也是一个狭窄的行业,需求不大,但直到现在仍有人找合璧生产胶木成型的产品。后来进入电器端子台的生产,又是一个细分市场,一做就是40多年。

在合璧创立仅4年的1974年,詹其力就与日本著名的经营咨询公司田边经营签订了合约,学习日本的经营之道。第一次参加培训,讲师就问詹其力:“贵公司的经营理念为何?”他回问:“经营理念是什么?”讲师说:“即如何经营、为何经营。”当时他给出的回答是:“‘如何’是努力不懈、诚实地……,至于‘为何’,是换更大的车……”

“那么换了大一点的车以后,接下来呢?”

——“我想买个房子。”“买到房子以后呢?”

——“我想要买工厂。”“那买到工厂以后呢?”讲师追问。“那个时侯的我,根本没认真思考过到底‘经营为何物’。”詹其力后来反省说,“当时台湾的中小企业都没有经营理念,经营者只想赚钱,至于为什么赚钱,多数是为了换更好的房子,买更好的车,买更好的酒或者得到更好的女人,等等,我认为这些都不是经营的目的。”

自此,“如何经营、为何经营”萦绕在詹其力心头,年幼时家道中落,尝遍人间辛酸的他开始认真思考如何“三代不败的经营”,该做些什么才能保证企业永续经营。在田边经营的指导下,詹其力制定了如下的经营理念:

不断地思考与行动,诚信蜕变创新卓越,创造价值共生共荣,感谢报恩回馈社会。前两句事关“如何经营”,后两句则是“为何经营”。创造利润只是企业经营的过程,创造价值共生共荣,感谢报恩回馈社会才是经营的最终目的。

有过这番思考,对于詹其力来说,经营什么并不重要,选择一个行业,能够保证企业长久、稳健地发展,这才是重要的。

在空调端子台这个缝隙市场耕耘了近40年,合璧从被动接单,照客户的图纸生产,慢慢发展研发能力,变成了主动为客户开发新品。通过与客户的频繁接触,大概每一两年可以设计一代新的产品给客户,同时将周边的元器件整合入端子台,形成复合产品。“在这个行业里,有能力做这样开发的,只有我们一家。”上海工厂的实际经营者、詹其力的大儿子詹杰文谈话时一贯的谦虚,但在指出这个事实时,非常肯定,“主要的差别就在这里。”

同样是电器端子台,为什么不选择市场更大的3C电子产品的端子台?詹杰文承认,做3C电子的零部件,复合增长率可能达到30%~40%,“但这是我们的市场选择,竞争周期那么短的行业,我们尽量不碰。我们喜欢比较稳健的能建立长久合作关系的行业”。

如果说一开始进入电器端子台行业是机缘巧合,那么之后的坚守和新方向的探寻则是有意为之。自2010年起,从汽车的成型品切入,合璧将新的方向锁定在汽车用电机上。对于新方向,詹杰文坦言,难度很大:“汽车是会动的东西,在路上跑,对我们的要求完全两样。”尽管合璧的空调端子台已经将不良率控制在百万分之一内,但汽车零部件不允许有不良——汽车没有库存,零部件一旦发生不良,就会导致汽车厂停线,从而产生巨额赔偿。“这个地方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改善,需要长期的投入,从我们做事情的态度、整个组织架构,到设备投资全部都是不一样的。”詹杰文说。

但是,这个高门槛行业对于合璧却是最好的选择。“相对来讲,这是一个比较稳健长远的市场,一旦进入汽车行业的供应体系,在产品周期内,厂商为了维持百分之百的信赖,不会随意更换供应商。”詹杰文解释说,“进入门槛很高,但是一旦进入,是比较稳定的。这个比较符合我们的经营风格。”

进入汽车供应体系的周期很长,供应资格的确认一般需要5年~8年的时间。从2010年开始一点一点做,目前合璧已经进入3家日系汽车电机的供应体系,成为其下的四级供应商。

选对客户

合璧一开始供应日本客户,与历史大背景有关。而合璧创始人詹其力出生于日据时代,从小学习日文,日后就读的学校也大多保留了浓厚的日式风格。学校毕业后,詹其力通过了非常严格的考试,进入台湾松下电器。对于台湾松下的工作经历,他充满了感激:“如果当时没有进入台湾松下,我的人生应该会完全不同!在那里,我学习到日本的技术以及日本人做事的方法。”

对日本精神的认同,以及长期以来在日本文化中的浸染,让詹其力“比日本人还日本人”。据说在与日本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当詹其力唱起过去的日本民谣,连日本人都大吃一惊。詹杰文曾在日本东芝工作3年,他评价说:“父亲像昭和时代的日本人,现在年轻一代的日本人已经不是那样了。”

日本文化的惺惺相惜,是日系九大空调厂商选择合璧作为供应商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詹其力个人的魅力和合璧的独特文化,连追求极致的日本人都深深折服。据说有一次去日本竞标,詹其力照例凌晨3点起床,到客户公司附近跑步。竞标会正式开始,当日本客户向各位竞标公司介绍周围的地理环境时,詹其力表示已经知晓。日本客户由此得知了他的生活习惯,二话没说就将供应资格交给了詹其力。日本富士通将军的社长在参观合璧后,也对“禅之5S”赞叹不已:“全世界做不到,你们是第一位。”

马云在今年的亚布力论坛演讲中提到:“销售不是要卖一个机器,销售是卖公司的理念和信念,卖公司的价值体系,卖公司的使命感。在这个过程中,拿回来最重要的不是钱,而是客户的感受、客户的需求、客户的改变,这些才是销售最大的收入。”我想,这是对合璧赢得客户的最佳注解。

除了无形中的文化吸引,合璧还非常积极地与客户建立强链接。在日本当地招募的业务员,必须每周拜访客户。“没有事情也要去。”詹杰文强调说,“最顶尖的销售员不是为了做生意才去,平常就要和客户建立人际关系,能够跟客户建立很好的私人关系,才算是一流的。”第一个拿到客户方的消息,赶快跟进,在客户还没有想到第二家供应商之前,呈上合璧的解决方案,“这样的话,拿到生意的机会是最大的”。

与客户建立强链接,合璧还有更具创意的一招。在合璧的组织架构中有一个顾问团,顾问团成员从客户当中聘用,将客户中业已退休的管理部长、技术部长、品质部长等聘请过来做合璧的顾问。“我们要了解客户,怎么了解呢?”林生富解释道,“除了我们自己日常跟客户的互动,还需要更深层次的交流。那些退休的顾问曾经效力于客户,他们知道我们该怎样把客户满意做到最好。”

用心争取客户,但前提是,这个客户必须是自己心仪的。合璧在上海建厂后,国内市场也慢慢起来了,很多知名的国内空调品牌商也找到合璧做它们的端子台供应商。然而,国内厂商的付款条件糟糕,动辄拖一年以上不付款;再者,受到价格战的影响,零部件价格被压低,合璧不愿意降低品质迎合客户的出价,在接了几单之后,渐渐放弃了国内市场。收不到款,当然是合璧放弃规模庞大的国内市场的一个直接原因,但深究起来,对于工匠精神的执着追求,是合璧与日本客户惺惺相惜的共同点,这也正是马云所说的“理念”、“信念”和“价值体系”。这样的选择也得到了商业规律的验证:缺乏健康体质的国内空调企业在金融危机到来时,压货严重,衰退了30%~40%,而合璧一直服务日本客户,一点没受影响。

把细节放大100倍

在詹杰文看来,合璧的产品所涉及的工艺并没有难度,“就是你做事情要很认真,一点一滴都不可以偷工减料”。

比如,合璧外包的金属件的电镀工艺,日本生产的样品,丢在样品柜里10年,镀层仍很漂亮,跟新的一模一样;台湾做的样品,大概过5年就氧化,变成了灰色;国内供应商的样品大概2年就变样了。“这就好比刷油漆,刷漆之前要把底抹平,要处理好,上一层油漆批一次,那几层都不可以省略。”詹杰文打比方说,“电镀也一样,前处理、电镀液的管理,很多细节的东西要管控好。细节做得好不好,最终的产品差距会很大。”

合璧的金属件全部外包,因此,合璧非常重视供应商的管理。负责品管的部门,30名干部中有6名常年在供应商那里巡逻,“要定期过去看,看他是不是能够保持一样的工艺水平。制造业最重要的就是这一点,要保持一个很稳定的工艺水平,不能大好大坏”。

虽然有这样的严苛要求,供应商却非常珍视合璧这个合作伙伴,总是给它优惠的价格。这其中的缘由,从一个事实可以窥得一二。46年来,给供应商打款,合璧从来没有晚过一天。在谈到这一点时,詹其力问我:“用什么方法才能做到从不慢一天?万一会计肚子痛,万一请假怎么办?我们提早。本来跟人讲好15号,7号、8号就打过去了。”

这样的细节体现在很多方面。詹其力跟合璧的干部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是:细节决定成败。如果干部有哪一个细节没处理好,他可能将从董事长那里学到此生难忘的一个教训——詹其力会将这个细节放大100倍跟大家一起检讨,让大家学会如何把工作做得更细致。

比如,在接待参访的准备上,詹其力会细化到参访那天天气怎么样,会不会下雨。如果下雨,不光会预先提醒参观者准备雨伞,还会考虑参观完室外后,雨伞应该放置在何处,哪里可以撑起来让雨伞快速收干,又不会影响其他的室内活动。

在第二次拜访合璧时,我就有了一次贴身受教的机会。正巧雨天造访,刚一走进会议室,便有工作人员将我们滴着水的雨伞收走,而詹其力和林生富一身西装迎接我们。会议桌两边是采访者和受访者的铭牌,各自的名字和头衔标于其上,我和同行者的铭牌下,整齐放着合璧的笔记本和部分资料。坐定之后,工作人员又端着茶盘为每个人上茶。说实话,当浑身雨滴,还迟到10分钟的我们面对如此规格的接待,真是觉得自己一身的粗陋。

林生富告诉我,要将细节做到完美,詹其力的诀窍是“提前准备”和“再好一点”,这两点也成为合璧干部做事情的基本原则。

水坝式经营

作为上海合璧的当家人,詹杰文对台湾合璧充满了感激。买地、建厂、招人,所有资金都无须自己操心,台湾合璧都准备好了。作为经历过二战和两次石油危机的老者,白手起家的詹其力清楚风险管控的重要性:“万一订单一下子降到两三成怎么办?万一员工成本涨得很高怎么办?”因此,合璧在全球各地的生意基本上都交由专人打理,詹其力只管钱。

他把自己的财务管理称为“水坝式经营”。他不投资房地产,不投资股市,46年来赚的一分一厘都存在那里,以备不时之需。在每年的净利中,合璧会将5%用于救济,回馈社会;25%作为感谢报恩,给员工分红;20%用于投资;50%存于各国银行作水库。所以,要投资新事业,或者想在新的行业做投资和发展,合璧都可以从容应对。也正因如此,合璧可以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长久的信任关系。“他们觉得合璧这个公司值得信任,不论哪一代人经营,或者不一定是我们家族在经营,合璧都有充足的现金储备。”詹杰文解释说。金钱上的长期累积是取得客人信任的重要因素。

合璧的水库,不仅蓄财,而且蓄才。在台湾合璧,跟随詹其力奋斗了46年的干部最高可以拿到150个月的年终奖。在上海,面对高企的房价,合璧成立了购物基金,无息贷款给员工购置房产。无论是詹其力,还是詹杰文,都不喜欢“职业经理人”的说法,他们希望合璧能够搭建一个舞台,让每一位干部能够分享合璧的经营成果,有很大的自主权,一起经营这家公司。

当被问及“合璧这么高利润的企业为什么没想到去上市”时,温文尔雅的詹杰文少见地反驳道:“你赚的钱为什么要跟不认识的人分?我们创造的钱,应该是我们的员工、经营干部和股东一起来分享。除此之外,要回馈客人,要照顾供应商,有余地的话,再来照顾更周边的人。”说到这里,我们就能理解,哪怕是一线员工的家属,在遭遇不幸时,合璧也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水坝式经营,是合璧从容气质的前提。当“工匠精神”这个词如同“互联网+”一样风靡神州大地时,很多人忽略了,工匠精神需要稳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风尚作支撑:长时间不经历社会动荡,阶层固化,周围鲜见一夜暴富的故事。这个背景是滋养工匠精神的温床。如果说,日本和德国犹如一潭沉静的湖水,泛舟湖上,安定感油然而生,仿佛一切都可以不疾不徐地进行,那么,中国就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裹挟着巨量的水和泥沙飞速奔腾。合璧的从容,自然与创始人的气质有关,而水坝式经营的保障,则是其强大的后盾。

个人修炼

采访时,詹其力反问我:“我一个月个人费用只有2万台币,但我一个月拿200万台币帮别人,请问为什么?我为什么开一部30年的车子?为什么房子住30年不换?”

他认定我答不上来,直接公布答案:“我要磨炼我的心灵,耽溺于物质的享受就没办法修炼了。”

詹其力不是那种默默修炼不愿声张的人。他很乐意接受其他企业的参访,将合璧的风貌和自己的思考和盘托出。每次来到上海,他也不忘对全体员工言传身教:一方面向大家坦陈集团的经营状况、利润收入,一方面传授自己的人生心得。而合璧的干部每月要向詹其力递交一份报告,谈谈最近在工作上的感悟或者读书心得,每个月七八十篇报告,詹其力都会亲自批注,有的甚至会做摘录,而这要花费他2个周末的时间。

“当你到了要见上帝的年纪,想法一定不一样了。”他的儿子詹杰文说。看得出,詹其力非常享受作为教育家的角色: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向员工传达如何让自己的身心灵向上。在林生富的理解中,合璧的整个管理,宗旨就是以人为本。“产品是人做出来的,要造出好的产品,首先要‘造’出好的人。董事长就是以他的行为、修为和修行来影响大家。”詹杰文从经营的角度强调这样做的必要性:“我们的销售对象是国际上一流的客人,我们如何在敬业度和文化上与他们接轨?如果做事情漫不经心,做出来的东西就会有瑕疵。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让每一位新到的人员得到身心灵的训练,直到他做出来的东西可以很放心地交给客户。”

这样的训练扩展到了詹家的第三代。从小学开始,詹杰文的女儿和儿子暑假里每天都要去工厂实习半天。当我惊讶“让小孩看看书,上上兴趣班不好吗”,詹杰文摇头:“学得已经太多了,这种实务上的训练比较难得。”詹杰文硕士毕业才有机会进入东芝的现场作业,“他们小学就能体验我28岁才体验的事,这是相当幸运了”。

在合璧实习,无非是组装等简单的手工作业,孩子们能学到什么?“让他们了解到制造业的精髓:从每天早上打扫环境开始,一点一滴的事情,都要一丝不苟地做好,不能够偷懒,不能够抄捷径。这个东西要日积月累,不是几天几个月,要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才可能做出好的东西。”詹杰文说,“这是我们国内跟德国日本最大的差异。”

我相信,詹其力的苦心没有白费。当林生富饶有兴致地在手机上向我展示他家自己擦洗的马桶时,我想,合璧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已经融入到合璧人的骨子里了。

在合璧,负责抛头露面的都是创始人詹其力,这位年近80的老者风趣、幽默,充满激情。在他讲述中的合璧,你看到的是禅之5S,是优美的工厂庭院,是每周一早上全体员工一起向詹爷爷问好,一起唱茉莉花和赞美诗,是老先生的哲学体系。无疑,这些“相”是令人惊叹的。可是,只关注这些“相”,会产生两种效果:最初的反应当然是深深的折服,紧接着,一定是等量的质疑。

如同老人看自己的孙辈,詹其力呈现的这些“相”,在我看来,有些误导的作用,让人失察于这背后的“道”。

跟詹其力的大公子、上海工厂的实际经营者詹杰文聊天,你看到了一个稍许不同的合璧。他有他的困惑:提早1小时上班也遭遇过员工的消极对待,员工流失率也不低,与台湾厂元老150个月的年终奖相比,上海厂的干部待遇还有提升空间;除了人员方面的问题,面对传统行业的天花板,怎么寻找新的增长点?在完全不同的要求之下,如何赢得客户的信任,进入客户的供应体系,让新的增长点成为企业发展的长久方向之一?

你瞧,看起来很美的企业也有自己的难处,没有一家企业是不费功夫就被幸运之神眷顾的。人前的风光和人后的困惑,这两面拼起来,才是真实的合璧:有着制造业共通的痛处和困惑,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是日积月累培育起来的,是一种习惯,是更适合制造业的踏实、稳健。

因为这种独特风格,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难处,最后的结果是,合璧活得很好。它只是在做着制造业最最本分的事情:挑选好一个行业,挑选好客户,积极开发客户需求,做好供应链管理,严格把控质量,按时交货,保质保量,把每一个环节做好,这就是制造业的全部精要。商业有其本质,制造业的本质也大致不离其宗。只要需求还在,制造业总有它的一片天地,在这片天地里精耕细作,哪还有功夫去焦虑?

观点概要

在空调端子台这个细分市场里,合璧做到了全球销量第一,每年净利率达到15%~20%,增长率达到15%左右。纵览合璧46年来的发展史,它的成功要素可以概括为5点:

选对行业初建合璧,詹其力就被启发着思考“为何经营”,在定下“创造价值共生共荣,感谢报恩回馈社会”的经营目的之后,他得以坚守在空调端子台这个缝隙市场40余年,默默耕耘。詹杰文解释说:“我们喜欢比较稳健的能建立长久合作关系的行业。”

选对客户合璧的主要客户是日系九大空调厂商。尽管有庞大市场的诱惑,合璧还是果断地向国内空调品牌商说“不”,也因此在金融危机中得以保全。

把细节放大100倍如果合璧的干部有哪一个细节没处理好,他可能将从董事长那里学到此生难忘的一个教训——詹其力会将这个细节放大100倍跟大家一起检讨,让大家学会“提前准备”和“再好一点”。

水坝式经营在每年的净利中,合璧会将5%用于救济,回馈社会;25%作为感谢报恩,给员工分红;20%用于投资;50%存于各国银行作水库。所以,要投资新事业,或者想在新的行业做投资和发展,合璧都可以从容应对。

个人修炼产品是人做出来的,要造出好的产品,首先要“造”出好的人。詹其力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来影响大家。“让他们了解到制造业的精髓:从每天早上打扫环境开始,一点一滴的事情,都要一丝不苟地做好,不能够偷懒,不能够抄捷径。要日积月累,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才可能做出好的东西。”

创造利润只是企业经营的过程,创造价值共生共荣,感谢报恩回馈社会才是经营的最终目的。

“销售不是要卖一个机器,销售是卖公司的理念和信念,卖公司的价值体系,卖公司的使命感。”

要将细节做到完美,詹其力的诀窍是“提前准备”和“再好一点”。

作者简介:王苏娜,本刊编辑。

作者有话

要不要采访合璧?一开始我是拒绝的。詹爷爷的演讲当然富有感染力,在稻盛报告会上初次接触这个企业,和很多人一样,我的反应是惊叹,相伴随的是等量的质疑。作为一个散漫、自由的文字工作者,每天提前1小时,7点上班,对我来说绝对是天方夜谭。然而,合璧的高收益、高增长在整体看衰的制造业犹如一枝独秀,让人不容错过。

尽管确定了选题,我却很难发自内心地“爱”上这个企业。我执着于詹爷爷呈现的那些“相”,摸不到这家企业的灵魂。直到采访了上海合璧的实际经营者、詹其力之子詹杰文,才算渐渐看清楚了一点。

文中所述的合璧经营之道不知是否能引起你的共鸣?或者你还有什么好奇之处?请告诉我。如果你想亲自走访合璧,一睹老先生的风采,也请告诉我,我愿意牵线搭桥。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