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组合依然是阻碍复苏的主要因素,各经济体还是太过于.."/>
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怎样复苏

怎样复苏

时间:2024-10-27 09:53:38


    政策组合依然是阻碍复苏的主要因素,各经济体还是太过于强调量化宽松这种非传统的货币政策

□史蒂芬·罗奇(StephenS.Roach)

近期中国和世界经济

在2007-2008年的经济危机结束后,全球经济又持续了六年半的不均衡发展,而且可能会持续到20162017年。在那个时期,全球GDP增速也可能保持在3.25%-3.75%的范围——只比2012-2015年明显低于预期的3.3%略高。这场特殊的危机破坏了发达国家的需求,其余波到现在依然挥之不去,对出口导向型发展中经济体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其国内需求缺乏活力;如若不然,正常的发展还可能弥补这方面的不均衡。

全球要打破这种贫血式的增长渠道并不容易。虽然在发达世界中,美国经济表现要好于其他国家,但美国消费者依然处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困境中,备受高负债和低储蓄的双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消费出现自然性的复苏是极不可能的。同时,欧洲和日本在发生危机之后,正在与疲软增长作斗争,不太可能出现任何有意义的反弹。

那么,是什么在阻碍现在经济的复苏?我认为,政策组合依然是阻碍复苏的主要因素,各经济体还是太过于强调量化宽松这种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全球量化宽松潮不仅没能有效拉动发达国家的需求,而且向金融市场注入了过量的流动资产,引发新的资产风险和信贷泡沫的危机。如果这些措施过度,就会引发另一场金融危机。而且,发达国家如此依赖于这种金融工程,避开了支撑复苏所需要的繁重的结构性转变。从20世纪30年代的流动性陷阱中学到的教训时刻提醒我们:货币当局基本上是在“推一根绳子”。你把力气用在一个不可能被推动的绳子上面,用多大的力气也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选错了对象就如同选错了前进的方向,只会越走离目标越远。要使发达国家再次运转起来,需要一个有意义的财政动力,而这对于一个陷入紧缩政治经济学泥潭的世界而言则不太可能。

随着中国经济从以制造业为主导的投资和出口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私人消费,由于很多论据充分的原因,譬如宏观失衡、资源过度消耗、环境退化和污染,以及收入不平等不断加剧等,使得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指数计算是第一大经济体)确实无法再像1980-2010年间那样保持10%的超高速增长轨迹。从持续了近30年10%的增长趋势调低到目前7%左右的GDP增速,很可能更加接近中国经济再平衡的“新常态”。中国设定未来五年GDP的增长目标为6.5%左右,维持这一速度,中国就能实现2020年比2010年人均收入翻一番的承诺。

虽然这个速度仍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力的增长引擎,但这种从“旧常态”到“新常态”的差距将给那些指望中国永远保持10%增长的国家带来问题。资源型经济体,如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和加拿大,在这方面尤其如此。随着中国经济的重新平衡,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低资源密集型经济发展,它们可能会继续遭遇困难。日本、韩国、台湾等许多依赖中国外需刺激其经济发展的出口导向型东亚经济体也可能发生同样情况。中国现在关注高附加值制造业,将供应链倾斜回本国制造商。对于那些缺乏本土需求的国家而言,这会给它们带来问题。
    但对世界而言,重要的是中国消费者带来的不断提升的强大增长动力,这很可能是21世纪全球经济在需求方面最重要的发展。中国将继续在再平衡的道路上取得良好进展,因而,我仍然相信,到2025年,中国经济的消费占比会从目前的38%增长到55%-60%。对于一个明显陷于总需求疲软轨迹的世界而言,这可以说是最好的消息了。

中国经济正在推进结构性转变,从资本集中型的制造业向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转变。2013年,中国的服务部门首次取代制造业和建筑业成为最大的经济部门。这一差距还在不断扩大,且今后几年还将继续。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