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改革正值困难.."/>
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金融改革背景下的信用评级与人民币国际化

金融改革背景下的信用评级与人民币国际化

时间:2024-10-27 09:45:36


    中国金融改革正值困难时期,但考虑到中国庞大的杠杆水平,继续推动金融改革非常重要。否则,杠杆化将继续人为地使利率保持在低位,储蓄也将继续被低效配置

□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奥(AliciaGarciaHerrero)
    在新一届中央政府推出的各项改革中,国内金融改革或资本账户自由化,似乎最受关注

近期,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和穆迪下调对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这是对中国的关注和提示(实际上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下调并非降级),并不意味着它们认为中国经济将发生硬着陆。然而,中国的负债如果继续增长,可能会对经济中期走势产生影响。我认为,中国短期内不会发生硬着陆,中国还有政策调整的空间和时间去处理去产能等关键问题。同时,国企改革必须坚定推进。国企改革最关键的部分不是减少过剩产能,而是改变造成生产过剩的激励机制,并改善国企内部的经营管理体制。

引言

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后数年的经济不景气,中国金融改革从2012年开始提速,其标志是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从中间价上下0.5%扩大到上下1%,利率浮动区间也在扩大。在新一届中央政府推出的各项改革中,金融领域改革,即国内金融改革或资本账户自由化,似乎最受关注。中国政府非常关心金融市场的稳定,因此,开放资本账户自由化是个大胆的改革。这表明,中国迫切希望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强国。从历史上看,要成为经济强国就要拥有国际货币。人民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就需要具有可兑换性。关键在于,中国政府能维持资本账户多大程度的“有管理的”可兑换来实现以下两个目标:既要人民币成为风风光光的国际货币,又要相对稳定的金融市场。

同时,中国已开始着手大规模的举债经营。这一切都从公共部门开始,尤其是地方政府从银行借贷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大规模的刺激计划。各企业纷纷效仿,从国内外大量借贷。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和企业尚未停止这种举债经营。

本文讲述了以下两大主要趋势:一是金融改革特别是资本账户自由化,二是举债经营,并作出总结。其中最重要的是,高负债可能成为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巨大障碍,甚至(如果自由化过程未受阻)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成本。换言之,金融改革和举债经营可比作两列相向而驰的火车,除非其中一列偏离方向,否则必定会相撞。

中国金融系统自由化进程及展望

2005年以来,人民币开始扩张——尽管只是少量扩张,同时利率走廊部分自由化。2012年以来,金融改革再度提速,2013年3月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台后,改革动力更大了。

事实上,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国明确将金融自由化和其他几个重要领域的改革列为优先项。中国还宣布在2020年之前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对此,大家解读为在此之前完成利率自由化、人民币自由浮动和资本账户充分自由化。更通俗地说,是要减少下列领域的金融限制:(1)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巨大壁垒;(2)为保护银行利润实行的利率管制;(3)欠发达的国内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4)不灵活的汇率机制和大部分沉睡的资本账户。

中国正多方面采取措施。在外部,中国扩大汇率区间,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促使人民币不仅在更大范围内使用,而且以更多的方式使用。在国内,加快利率自由化进程,并在银行业引入更多竞争。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