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从全球视角探求中国人口新政

从全球视角探求中国人口新政

时间:2024-10-27 08:44:18

中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陷阱,应努力创造再生育的良好环境

未来上百年中国将面临最不利的人口结构

中国的生育率(妇女人均生孩数)在1990年后就低于生育更替水平,2000年只有1.22。2015年、2017年分别是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的出生高峰年,但是生育率只有1.05、1.2,远低于预期的1.8、4.4。可见,人口危机超出想象。

受低生育率的影响,日本、欧盟经济活力减弱。而2000年以来,中国的生育率比日本、欧盟还低,2010年-2015年中国的生育率只有约1.17,日本、欧盟、俄罗斯、美国、印度分别还有1.42、1.58、1.68、1.88、2.37。

中国的人口占全球比例从1820年的37%降到1950年的22%、1980年的22%、2018年的17%。预计到2050年、2100年,中国总人口将降至10.8亿、4.8亿,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将降至11.9%、5.4%。人口总量下降也必然导致人口结构恶化。

劳动力是驱动经济的动力,老年化则是阻力。日本、欧盟随着中位年龄的提高、劳动力/老人(20-64岁/65+岁)的下降,经济增长率直线下降。15-29岁的青年是最有社会活力的人群。老龄化指数是指100个儿童(0-14岁)对应的老人(65岁及以上)数,数字越高说明老龄化越严重。如表1所示,可见未来上百年,中国将面临最不利的人口结构。

欧美国家生育模式的转变

欧美国家的社会发展较为超前,人口政策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中国借鉴。

由于生育意愿下降,妇女劳动参与率提高等因素,欧美国家生育率不断下降。法国在一战期间、美国在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生育率曾跳跃性下降。二战后,生育率上升,出现婴儿潮。

1960年之后,受六大因素影响,美国的生育模式发生了质变。第一,生产方式发生转变。第二,社保制度日臻完善。第三,1960年口服避孕药上市。第四,“性解放”运动弱化了家庭价值。第五,1967年后各州相继实行无错离婚法,离婚率攀升。第六,1973年堕胎合法化。受这些因素影响,其生育率从1960年的3.65降到1970年的2.48、1976年的1.74。

时任美国总统卡特认识到“美国家庭出了毛病”,五次召开专门会议商讨制定新的家庭政策。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恢复传统家庭价值观,并制定了有利于生育的经济政策,离婚率下降,生育率上升到1990年的2.1。

随着发达国家妇女劳动参与率提高,养孩能力提高,同时政府又不断提高儿童和社会福利。比如,美国用于儿童的开支占GDP的比例从1960年的0.6%增至1980年的1.4%、2010年的2.6%;公共社会开支占GDP的比例从1930年的0.6%提高到1960年的6.2%、2016年的19.3%。很多妇女靠自己和社会福利就可以养育孩子,于是非婚生子比例从1960年的5%上升到2009年的41%。

法国和北欧的社会福利比美国好,女性劳动参与率和非婚生子比例也更高。这还与文化传统有关,东亚国家、以色列、穆斯林国家的比例低,而智利、墨西哥等拉美国家的比例高。2015年美国、白人、黑人、拉美裔的非婚生子比例分别为40%、29%、70%、53%。

欧美人口政策难以持续

各国的生育率、公共家庭福利、教育、母亲产假如表2所示。除此之外,很多国家还有父亲的育儿假,比如日本可休52周,薪率为58%,但是只有2%-5%的父亲休假。而美国没有带薪产假,只有12周无薪假。

“家庭福利”指为家庭提供的公共支出(如儿童支付和津贴,育儿假福利和托儿服务)。法国、英国、北欧福利国家用于家庭福利和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高,有助于降低家庭的养育成本,因而生育率较高。而希腊、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则相反,社会福利制度对稳定生育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难以持续。

可见,加大对中小学教育的公共投入有利于提升生育率;而公共养老金、用于老年人的社会支出越多,生育率越低。

美国的老龄化指数将从2015年的76%升至2050年的151%,“在世的”老年人福利必将压制“未出生的”的儿童福利,生育率将下降。

美国用于儿童福利的支出占GDP的比例从2010年的2.5%降到2016年的2.1%,预计2027年将降到1.8%。而用于成人的社保、医保等,占GDP的比例将继续快速增加。

2014年美国政府用于每个老人的福利是儿童的2.3倍。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还将从2015年的4684万人增至2050年的8613万人。并且老年人参政热情高,比如2000年-2012年间的四次总统选举,18-29岁、30-44岁、45-59岁、60岁及以上选民的平均投票率分别为42%、58%、67%、70%。

美国的生育率已从2007年的2.12降到2012年的1.88、2017年的1.76,法国从2010年的2.02降到2017年的1.85,北欧福利国家瑞典、丹麦、芬兰、挪威、冰岛也从2010年的1.98、1.87、1.87、1.95、2.20降到2017年的1.79、1.77、1.49、1.62、1.71。

回到传统家庭的防线内

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是人类社会的两大支柱。

美国社会生物学家罗伯特·赖特说:“自然选择发明父母之爱的惟一理由就是给予后代以好处。现在许多孩子不能与亲生父母生活,将带来最宝贵的进化资源的浪费,即爱的浪费。”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利他主义”。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认为,“利他主义”主导家庭,可提高家庭成员抵御灾变和其他不测事件的能力,分散风险和损失。“利己主义”主导市场,可提高市场效率,而“利他主义”在市场上却没有什么收益。

在传统家庭模式下,父母“各子其子”,孩子“各亲其亲”,因此“货力为已”。但是社会养老使得“不亲其亲”,儿童福利使得“不子其子”,纳税人既当“公共父亲”,又当“公共儿女”,这种大锅饭是低效的。

弗朗西斯·福山认为,福利国家摆错了自己的位置,补助单亲家庭,是把养家的责任从缺失的父亲处不公平地转移给纳税者,国家充当“父亲”,从而产生更多的单亲家庭。

美国比欧洲更保守,共和党支持者更加恪守传统的家庭价值观,支持“小政府、大家庭”,他们家庭完整,非婚生子比例低,生育率高。将美国各州2012年、2016年两次总统选举中对共和党、民主党的支持率平均,各州对共和党的支持率与生育率正相关,而对民主党的支持率则与生育率负相关。欧洲政党的理念与美国民主党类似。美国在社会福利、税负相对较低的情况下,生育率较高,今后提升生育率的制度空间还较大,而法国和北欧的空间则小得多。

传统家庭模式像森林的大树,而社会福利制像室内的盆景,好看但长不大。而现在全球经济社会化程度很高,尤其是中国将有大量老人老无所养,如果废弃社保,乃“杨氏为我,是无君(社会)也”,将导致人道灾难和社会动荡;但是如果养老、养幼过度社会化,乃“墨氏兼爱,是无父也”,难以持续。孟子认为:“无君无父,是禽兽(非人类文明)也。”是故,应该建立“园林”模式,在“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基础上,“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家庭为主,社会为辅。

中国鼓励生育的难度最大

现在中华文化圈的生育率是全球最低,比如2001-2015年,新加坡华人、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平均生育率分别只有1.11、1.15、1.06、1.00。

这是因为儒家父母强烈的利他主义,在高养育成本下,从传统的追求孩子数量转变为牺牲数量、追求质量。比如,儒家有“孟母情节”,教育成本高会降低家长的养育能力和生育意愿;受教育周期延长,挤压生育时间,婚育年龄全球最晚(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的妇女平均初育年龄都达31岁,而美国只有26岁)。

因为计划生育改变了生育观念,中国的理想子女数和一孩次生育率(生育环境的风向标)都是全球最低。中国的社会、经济模式也都是围绕着独生子女政策进行,将惯性延续。而20-34岁育龄妇女则将从2011年的1.52亿人降至2035年的0.88亿人。

有人认为,古代战乱也曾导致人口锐减,照样度过了危机,人口政策“任其自然”就可以了。但是古代战乱,只是减少了人口(尤其是老弱病残)数量,并未破坏结构。并且当时人口有造血功能,能迅速恢复。而现在,中国人口结构老化,并且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

中国人口政策需另辟蹊径

1.成立国家人口安全委员会,统筹制定反危机措施。中国人口结构不优,要恢复人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对社会、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各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应柔性设计,禁止强制。

2.开展人口危机的国情教育。修改教科书,纠正几十年计划生育宣传所形成的“人口是负担”的观念,废除不利于生育的法律条款。

3.强化家庭价值观。信奉家庭价值观的人,生育动机强,劳动积极性高,会将更多的时间、精力、财力用于扶养孩子。比如广西钦州、玉林、贵港以及广东茂名等地传统家庭价值观保存较好,2010年的生育率还在2.0以上;而东北则相反。美国各州政府的人均儿童投入,犹他州最少,但由于家庭观念强,生育率全国最高。以色列的社会福利水平不高,但是坚守传统信仰,生育率高达3.0。

4.平衡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保障妇女权益。家庭是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那么社保制定应该与家庭建设结合。建议以夫妻为“共同纳税人”,即便一方没有工作,双方都可领取退休金;共同纳税多,退休金也多。这样夫妻既努力生产人口,也努力提高养孩能力;既多生孩子,也养好孩子(避免不负责任生育),生育率和劳动参与率都有所提高。离婚增加了该制度的设计难度,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核算平衡的制度,需要精细设计以公平地保障妇女权益。

给妇女提供合理的带薪产假,由国家社保而非雇主支付,雇主就不会歧视女性。带薪产假可由祖父母分享(算工作、计工龄、缴社保),以便让母亲早返职场。多孩家庭可返税。医疗保险、公园门票等以家庭为单位,做到“添孩不加银”。

5.平衡儿童福利和老人福利。发展型福利优先于消费型福利才利于社会持续发展,应增加提供儿童福利。以色列的生育率远高于日本,原因之一是以色列的老人福利对儿童福利压制较轻,日本则相反。比如公共支出用于家庭、教育的GDP占比,以色列分别为2.3%、5.7%,而日本只为1.5%、3.9%;而用于卫生、老年人口的GDP占比,以色列只有5.1%、4.7%,而日本却高达7.8%、10.7%。

今后中国劳动力减少,“面包”越来越少。应该设立红线,让社会养老只能获得红线内比例的“面粉”,养老产业、养老智库的职责是用这些“面粉”高效地制作出味美、足量的“面包”,而不是瓜分到更多“面包”。

6.平衡生育能力和养育能力。在农业社会,生育能力和养育能力同步。但是现在有生育能力时,无养育能力;有养育能力时,丧失了生育能力。为了缩小养育能力和生育能力的时差,政府应给予生育补贴。日本孩子一出生就可以领42万日元,此后每孩每月补贴额:未满3岁者,1.5万日元;3岁到小学毕业,前两个孩子分别为1万日元,第三个(或以上)孩子1.5万日元;此外,初中生每月1万日元。

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逐渐提升到5.5%,优先保障婴幼儿的营养、健康和早期教育。免费产检、分娩。建立更多便利的育儿中心、课后托儿班,3-5岁幼童免费入园、入托。鼓励退休老人参与幼托。限制课外补习班,加强课堂教育,淘汰不合格教师。完善大学贷款和助学金制度,为大学生创造打工条件。

培育清纯的民风,降低婚嫁成本。保障饮食安全,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保护生育能力。

(作者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员)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