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亚洲基础设施的数量与质量之争

亚洲基础设施的数量与质量之争

时间:2024-10-27 07:59:08

在这场关于数量和质量的争论中,我们既要强调质量,也要引入量化标准,从而使质量指标更为明确、可行

对经济增长数量指标的质疑早已有之。早在半个世纪前,罗伯特·肯尼迪(RobertKennedy)就曾表示:“国民生产总值并不能反映我们所拥有财富的美感,也不能反映我们婚姻的宝贵。它不能体现公共辩论中所闪现的智慧,也不能体现公职人员的恪尽职守。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指标将所有一切都量化为一个冰冷的数字,却忽视了那些真正宝贵的内涵。”

如今,在亚洲基础设施的投资竞赛中,有关数量与质量的争论再次成为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亚洲开发银行估计,欧亚地区至少需要上万亿美元的投资来振兴该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这一需求注入了强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根据多项估算,“一带一路”倡议至少会带动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将沿线70多个国家连接起来。

但是,与GDP指标一样,这个“1万亿美元投资”的总量指标也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没有告诉我们更多的信息。这些投资能帮助到沿线国家那些最需要的人吗?资金会被投入到具有可行性的项目还是无价值的项目?是否会不利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投资会增值还是贬值?正如IMF总裁拉加德(ChristineLagarde)所言:“挑战在于确保‘一带一路’项目和投资去往所需之处。”这些复杂的问题,不可能只由几个简单的量化指标来衡量。

如果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中重数量轻质量,那么最终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美国150年前修建跨美铁路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当时,人们对速度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对安全的重视,在规划线路时只考虑便利性而漠视对沿线环境的保护,财务状况也是不透明的。结果就是,铁路修建工人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铁路服务于精英阶层利益,公共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最终,这些错误的决策间接导致了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中,中国应该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原则包括安全性、可持续性、可靠性等等。这些原则均绕不开两个核心问题:

1.高质量意味着更多的投资支持。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高质量通常被视作昂贵、奢侈的同义词,高质量可能被认为是可有可无、非必需的。不切实际地强调质量,无疑将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失去可操作性。

2.将这些原则付诸实践也并非易事。虽然对于“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的认识正在不断提升,但对于质量的定义却不尽相同。比如“可持续性”原则,这一简单词汇就可以涵盖从环境保护到融资、维护等方方面面的议题。这实际上需要一种平衡:越多的定义,就越难以达成广泛的共识;而如果没有具体的定义,这些原则可能就被当作陈词滥调了,尽管得到支持但无法落地。

因此,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制定一套具体的衡量和监控项目质量的国际标准。客观的国际标准有助于明确高质量基础设施的具体内涵,提供最佳实践案例,帮助各国决策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也就是说,在这场关于数量和质量的争论中,我们既要强调质量,也要引入量化标准,从而使质量指标更为明确、可行。

(作者为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