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来自科技巨头企业的两难问题

来自科技巨头企业的两难问题

时间:2024-10-27 07:56:07

一个国家的繁荣取决于其利用技术与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能力,但是现在科技巨头企业既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也是问题的一部分

亚马逊、苹果、脸书、谷歌和微软等技术巨头是否都已经变得过于巨型而强势,以至于监管机构都无法与之抗衡?国际投资界似乎是这么认为的。对于那些科技巨头而言,这可能是个好消息,但是否对经济有利还不得而知。

几十年来,高科技企业为美国经济带来了无数骄傲和喜悦,也是无穷无尽的创新源泉。谷歌搜索引擎的速度和实力令人叹为观止,让我们动动指尖就能查阅广袤的知识。视频、互联网电话让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亲朋好友花一点点钱就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互动。

然而在这些创新之外,生产率增长的速度仍然低迷。许多经济学家将当前的情况看作“计算机生产率悖论”,也称“索洛悖论”,指的是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在1987年发表的著名评论:“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计算机时代来临的迹象,唯独在生产率统计数据中难见其踪影。”

生产率增长缓慢的原因有很多,除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十年的低投资现状外,人们必须担心科技巨头企业的影响力、盈利能力和业务覆盖的范围是否已经过大,以至于创业公司很难对其发起挑战,最终扼杀了创新。当年,还是初创企业的脸书和谷歌也碾压了聚友(Myspace)和雅虎,但那是在科技股估值一飞冲天之前,而现在的估值水平已经为市场里的旧势力带来了巨大的资金优势。

利用自身优势,科技巨头企业可以吞并或压制任何其他威胁自身核心利润产品的新企业。当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青年企业家们仍然可以拒绝被收购,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有多少人能足够勇敢地去拒绝唾手可得的十亿美元,甚至更多。同时这些科技巨头有可能利用自身庞大的程序员团队来开发几乎相同的产品,并动用强大的资源来为这一产品保驾护航。这些巨头的大部分收入依然来自其核心产品,例如苹果的iPhone、微软的Office和谷歌的搜索引擎。因此在实践中那些潜在的破坏性新技术很可能被埋没,成为技术储备。当然其中也有成功的案例。英国人工智能企业DeepMind在2014年被谷歌以4亿美元收购后一路高歌猛进。

监管机构面临的问题是,标准的反垄断框架不适用于一个消费成本(主要以数据和隐私形式存在的)完全不透明的世界。但这不是放弃质疑那些明显的反竞争举措的借口,例如脸书收购社交网络公司“照片墙”(Instagram)或谷歌收购其地图竞争对手“众包地图”(Waze)的时候。

也许最紧迫的干预措施是削弱科技巨头企业对个人数据的掌控,因为正是这一掌控让谷歌和脸书开发出了取代市场营销行业的精准广告工具。尽管美国的监管机构依然无动于衷,但欧洲的监管者们正在开拓出一条有前景的前进之路。欧盟近期通过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要求企业允许消费者——尽管只是欧盟消费者——对自己的数据进行移植。

经济学家格林·维尔和埃里克·波斯纳在他们最新出版的《激进的市场》一书中指出,科技巨头企业应该为每个人的数据付费,而不是据为己用。虽然这一主张的可实现性还有待观察,但每个消费者都应该有权利知道自己的哪些数据被收集,以及被用于何处。

当然,美国国会和监管机构也需要在许多其他关键领域去驾驭科技巨头企业。除非这些大企业平台能采用与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相同的报道标准,否则深度报道和事实核查依然会逐渐没落,而这对民主和经济都是不利的。

科技巨头企业所在国的监管者和政治家都需要警醒。一个国家的繁荣始终取决于其利用技术与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能力。但是现在科技巨头企业既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也成为了问题的一部分。

(作者为哈佛大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王艺璇译)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