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周辉2003年夏,我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石城新昌。我.."/>
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我眼中的杨轶

我眼中的杨轶

时间:2024-10-27 07:10:53


    口周辉

2003年夏,我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石城新昌。我的家乡是一个风光秀丽、胜迹众多的千年古城,享有“东南眉目”之美称,沃州湖、天姥山更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栖止之地。我有幸被分配到一所城区中学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跟杨轶成为了同事。初遇杨轶时,他留了一头披肩长发,脸大且圆,上身穿着一件颜料斑斑的白衬衫,下身穿着破了几个洞的直筒牛仔裤,给人一种“邋遢、长时间没打理”及“个性张扬、背离传统”的感觉。后来机缘巧合,俩人分在同一办公室,随着话题的不断开放与深入,我被他的才华所吸引,觉得他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人。

俩人成为更为熟知的朋友,缘于参加同事的一场婚礼。杨轶是一个豪爽的人,喜宴上杯光交错,年轻人拼得厉害。后来他觉得自己喝多了,拉我出门,让我把他送到城东一村的画室稍作休息。当时我还没去过他的画室,也没有车,走到半路,杨轶就醉得不行,走不动了,我索性就把他带到我的亲戚家,照顾了一下。那时的我们都是单身汉,平时没事我就经常窜到他的画室去吃火锅,说是火锅,其实是一个迷你电磁炉,小是小了些,但带给我们的回忆却很多。杨轶是一个感性洒脱的人,我记得2008年,他刚买了车,我们利用午间休息的时间,说走就走,带上一包黄色的熊猫烟,驱车直上沃州湖,站在沃州湖大坝上一边抽烟聊天,一边欣赏湖光山色。

杨轶对崔健的歌最为着迷,情有独钟,我常常取笑他与时代脱轨,他却说我不懂欣赏。杨轶经常在临近中午时创作,他画画极为专注,尤其是在夏天,时常看他汗流浃背,却仍然能拒绝躁闷,铺开宣纸,调好颜料,静下心来作画。他画画很有特色,对作画工具的选用很随意,一把刷子就能画出一幅图画,但对颜料、纸张的选用却极为苛刻、大方。每当作品完成,我也凑上去热闹一番,其实我是一点都不懂创作的,但杨轶的作品总让人感觉画面新颖、时尚,造型结构精准,作品很有视觉冲击力。借用凤凰画廊青凯兄所言:“他自由穿梭于中西两种语言,以西方艺术的秩序密码表现中国画的天真烂漫,赋予国画艺术新天地。”闲下来时,经常看他站在平台上,透口气,抽个烟,沉醉于他自己淡淡的空间。

闲聊时,曾经听他讲起绍兴求学时期两件往事:一件是当他开始知道了一些印象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各种艺术流派的作品后,为了对大师的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当得知上海有博纳尔的作品展览,他竟会乘上午夜两点的绿皮火车去上海,火车里很拥挤,他就躲在座椅下睡觉。另一件是他为了存钱购买一本弗洛伊德的画册,竟然替广告公司去给路边墙面刷半年的美术字,当他拿着费劲刷墙凑足的钱和学生证去买书时店员竟然不卖给他,他只能返回绍兴请学校开具介绍信,又赶去杭州买书。很多年过去,他一直记得那本书的标价:688元。学生时代的杨轶就展现出了对艺术的狂热追求,当然今天的他再也不用去挤“绿皮车”了,再也不用去刷“美术字”了,他的美术作品已经具有较好的市场认可度,具有很大的市场增值空间,但他依然保持着那份激情,一如既往喜欢收藏海外名家作品集。估计跟他学画有关系,他的眼特“贼”,作品集印刷稍有瑕疵,并非正版,他一眼就能看出,从不将就,典型的完美主义者。

聊到杨轶,不得不说一下他的画室。之前杨轶常用来作画的画室位于县府旁后司巷一栋灰白色的水泥楼的底屋,将近90平米的套间。走进画室,首先是一个小客厅,墙上挂着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地上零乱地堆放着各种画材。进客厅左手靠东是他的创作室,松节油气味(他时常笑称这种气味为“高贵”的气味)扑鼻而来。进入创作室,正中央显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实木油画架,地下零乱地堆放着各种油画颜料、松节油、胶水,东边靠墙是一排书橱,书橱里排放陈列着不同时期名家的作品集,有凡·高、毕加索、弗洛伊德、大卫-霍克尼、马蒂斯、林风眠、吴冠中、常玉等等。进客厅左手靠西是他的会客厅,摆放着一张自制的木条长桌,桌上摆放着一套石制圆形茶盘和一个松木制冷藏雪茄保湿柜,对茶道和雪茄,我是不感兴趣的,常常被他戏称“没文化”。但我非常喜欢溜到这里来大碗喝茶、大口抽烟。熟悉杨轶的人都知道他是老烟鬼、大烟枪,从“中华”到“骆驼”,从“传统水烟”到“古巴雪茄”,从不挑剔,颇为洒脱。会客厅后门直连小天井,小天井上种养着各种花草,但他独爱荷花,从种子处理到浸种催芽,最后芽苗移栽,都是亲力亲为,天井东边有一养鱼池,池里养着几尾金鱼。整个天井的布局颇有意境。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