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技工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技工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时间:2024-10-27 11:54:40

摘要:本文分析认为,教研活动可以大大提升教师团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要想将教研活动开展好,应该从多方面着手,全员参与,充分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热情。教研活动是各专业开展教研的主要组织形式,因此落实教研活动是提升技工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研活动技术教师教学能力

技工院校的教师既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需要过硬的技能水平,研究表明,教研活动可以大大提升教师团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在教师培养中坚持不懈地将教研活动作为常规工作加以落实,在集体进行教学研究时激发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推广先进教师的成功经验,必然能够为教学改革带来良性的催化反应。因此,技工院校迫切需要推广形式新颖、效益高效的教研活动。然而,受到现实情况的制约,教师思想认识上的问题、组织形式上的问题、教研能力及其他一些客观因素都制约着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最终把教研活动变成了不痛不痒的“规定动作”。

一、技工院校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不够重视

很多教师认为教研活动就是领导和教研室主任的事,由他们讲自己只需要听就行了,跟自己没太大关系。另外,很多教师抱着“教好课就可以了,没必要搞教研活动”这样的思想,对教研从思想上就不够重视,最终敷衍了事。

2.参加教研活动不积极

有些教师为了教研而教研,形式不新颖、主题不鲜明,按部就班,千篇一律。一人写好教案,在小组内念一遍就是所谓的教研活动,甚至还出现了集体拉家常的现象。

3.点评不到位

教研活动的点评环节中,教师们容易抹不开面子,只谈优点,不谈缺点,一叶障目,大唱赞歌。

4.教研活动难以落实到教学环节

很多时候教研活动组织的“如火如荼”,现场的教师参与也非常积极,但是真正落实到教学环节中,效果并不明显。其实,教学环节是经济活动的载体,它是教研的起点,又是教研的归宿,因此它承载了教研的全过程,并最终展示着教研的效果。教研的各个环节需要有效的落实,这样才能逐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5.以讲座代教研

以讲座代教研,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所授的“专业”不同,理论水平、技能水平也“参差不齐”,这样的教研活动搞完后,大家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活动目的,无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教研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常来说,教师教研活动常常围绕着课堂教学、一体化教学或者课程备课与实施中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来进行。笔者本意是想通过教研活动推动一体化教学进程,实现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调查研究,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教研活动往往容易流于形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教师的主观因素

部分教师在思想上对教研活动不够重视,认为不是自己的分内工作,在思想上不重视,在态度上不积极,百般躲避教研活动。如果学校将教研活动作为教学制度纳入个人绩效考核,部分教师则“出工不出力”,流于表面形式,不能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

2.空间及条件因素的限制

学校由于空间、硬件的限制以及资源的不足,使得教师的创新空间较小,信息的闭塞也造成了教师之间交流比较困难,特别是跨二级学院、跨系、跨专业之间的教研活动组织起来更加困难,学校也缺乏相配套的政策和硬件支持。这对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及良性发展而言都是不小的阻力。

3.设计因素

对教研活动的开展而言,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设计主题是成功的基础。只有抓住重点和核心的活动主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从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传统的教研活动容易流于形式,组织集体学习、听评课等常规的活动,缺乏主题和新意,大同小异,并不能真正解决某个特定的主题和问题。

三、通过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技工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笔者认为,要想将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应该从多方面着手,全员参与,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具体思路如下。

1.领导层面制定政策并提供有利条件

针对影响教师教研活动的空间因素,在学校领导层面应该为教师打造一个良好的、和谐共赢的工作空间,避免教师出现职业懈怠。教师只有精神放松了,才有时间和精力沉下心来搞科研,搞教研。需要减负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广大的一线教师。很多教师一周二十多节课连轴转,下课还要帮助部分学生拓展和课后答疑,喝水的工夫都没有,哪里还要精力进行教研活动。没有了愉悦的心态,对于无法量化工作量的教研活动,一线教师难免怨声载道,好好配合更是无从说起。因此,学校领导应该多关注一线教师的具体需求,通过扩编、扩招、外聘等方式降低教师的劳动强度,并从硬件上为教师们提供良好的教研场所,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让教研活动能以座谈、茶话会等形式开展,并设置一些小奖品,鼓励灵活轻松的教研方式,必然能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研效果。

教研环境的改善,教师劳动强度的降低必然能为教师们在工作中带来快乐和幸福感。教师的幸福指数提升,自然能让教师在工作中充满动力;心有余力,并用上课的热情和由衷的快乐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也能从侧面提升教学质量。

2.避免形式主义,将教师从无意义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教研活动的开展最忌讳流于形式,大家聚在一起,拍个照片,写个心得体会,互相抄抄活动记录就完事,这种应付教学检查的活动开展的意义不大。教研活动贵在精而不在多,只要形成常规,哪怕每个月开展一次,但是一旦开展,就落到实处,能提出问题、落实主题、发现问题,就能起到良性促进教研教改的作用。一旦流于形式,必然会让教师们轻视这一活动,这样就失去了教研合作开展的意义。

3.发挥传帮带作用,以老带新共享教研成果

教研活动要充分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以老带新的传帮带作用,通过教研活动培养教师开动脑筋,灵活教学,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和意识,在教研活动中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实现头脑风暴,这样一来,教师将活动的过程深化,形成教研成果,也为个人的成长提供了有利的因素,无论在职称晋升还是个人业务能力的提升上,都能尝到积极调研带来的甘果。形成常规,落到实处,是全体教师共同期待的结果。

4.教师个体转变观念,提高觉悟和意识,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从教师个人的层面来讲,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观念,思想上重视教研活动。彻底转变观念需要端正心态,而不是“口头重视,实际忽视”。要充分认识到教研活动对自身成长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提高思想意识,明确教研与教改和教学的关系,从根本上融入和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

(2)定期举行,贵在坚持。教研活动贵在坚持,只有长年累月、不间断地按时开展教研活动才能逐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下来才能体现出搞教研活动的优势。因此必须将教研活动列入教学常规,安排固定的时间举行,教研活动的时长也不易太长,建议时长为两节课,为教师的共同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3)分专业进行。教研活动的组织应该分专业进行,这样大家在讨论教材处理、学生学情、教学方法、一体化课程项目等情况时才有针对性、目的性,教研活动的开展才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如果不同专业的教师在一起搞教研活动,那么只选一些共性的课题、简单易懂的课题,这样的教研活动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作用可能不大。只有将相同专业的教师组织在一起,共同教研、集体碰撞、对有针对性的问题、难题进行讨论,才能大大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4)主题鲜明。教研活动的组织成功与否,选题很关键。一个鲜明的教研课题会让参与的教师引起共鸣,因此选题的时候要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情况、学校的设施设备情况,选一个主题鲜明的课题。比如汽车二级维护课程,主要是讲述汽车维修与保养的知识,第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举升机怎么使用?”那么我们在选题上就应该第一个考虑这个课题,从理论角度、技能操作角度、理实一体化角度、工学结合的角度、实训安全的角度等进行教研。这样主题非常鲜明教研活动会让教师在教研过程中收获颇丰,并能将教研活动的收获轻松地应用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5)形式多样。教研活动的组织除了教研室内部的互相学习和交流,同专业的教研室之间也经常互相“串门”,举办联合教研活动,积极学习,互通有无。比如汽车专业基础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就可以在汽车钣喷教研室同事们的指导下,过一把钣金喷漆工的瘾,深入了解和学习汽车钣喷的基本常识,这样在以后给钣喷班的学生讲授基础课程的时候也可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不拘泥于形式,还可以通过聘请校外名师、校际交流、分析课堂、教师竞赛、小组研讨等方式来进行。

(6)求真务实,不走形式。教研活动的组织不能敷衍了事,有的教师把教研活动看成负担,不愿意参加,有的教师即便参加了,也是“人在心不在”、敷衍了事、滥竽充数。因此学校在组织教研活动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组织、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主义。为此学校应该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把教研活动列入常规考核,在学期初制定出详细的教研活动计划,每次进行完教研活动都要求教师进行经验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力求让每位教师都有所收获。

教研活动体现了学校内在精神的生命力。落实教研活动不仅能够帮助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科学发展的需要。教研活动是各专业开展教研的主要组织形式,因此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定期举办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活动中学习和成长,有利于提升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作者单位:青岛市技师学院)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