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罗振宇:走向交易是内容交易者的唯一道路

罗振宇:走向交易是内容交易者的唯一道路

时间:2024-10-27 07:50:39

文|亢樱青

“罗辑思维”主播罗振宇从估值13.2亿元的自媒体,到淡化社群概念转型做电商APP,罗辑思维是否离罗振宇所声称的社群经济渐行渐远?

2016年5月16日晚,“罗辑思维”主播罗振宇试水直播平台,并以“罗辑思维”的名字正式入驻映客,围观粉丝轻松破10万人。自罗辑思维创立以来,罗振宇靠他个人的影响力一直吸睛不断。

2012年12月,主创人罗振宇联合吴声、申音创立罗辑思维,以其“有趣、有料”,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风格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发展至今拥有395万的微信订阅用户,优酷平台节目总播放量超过2亿,已成为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知识社群。到2015年10月20日,罗辑思维完成数千万美金的B轮融资,这个开办三年多的自媒体社群估值已达到13.2亿元。自此社群经济的概念在罗振宇的追捧下被推上了一个顶峰。然而近期,与罗辑思维此前的高调形成反差的是,在《商学院》杂志本次封面文章采访中,联合创始人吴声表示,公司统一不接受此类采访,主要原因是罗辑思维现在的主要业务方向是电商和App,对社群经济的讨论没有太大的兴趣,不愿误导其他的创业公司。

从估值13.2亿元的自媒体,到淡化社群概念转型做电商App,罗辑思维是否离罗振宇所声称的社群经济渐行渐远?

罗辑思维:披着社群外衣的粉丝经济?

此前罗振宇不断强调,“罗辑思维”不是粉丝经济,而是基于互联网的社群。“粉丝经济的本质是你一人在台上,一堆人在台下觉得‘你牛逼’,都很崇拜你,然后买你的帐。社群经济的本质是大家聚在一起,互相之间每个人都觉得‘是我牛逼’。”

对此,《引爆社群:移动互联网时代的4C法则》作者唐兴通认为,罗振宇依然是会员眼中的“神”,与曾经的大众,媒体别无他样,因此它称不上社群经济。“判断一个社群是不是社群和其好坏,应该是群体之间的互动、结构、互动的频率。”

自2014年6月份,罗辑思维在微信里做了一场互联网出版实验,8000套单价499元的图书礼包在90分钟内被秒杀。慢慢地,罗辑思维开始尝试售卖各种各样的品类,包括书籍、月饼、大米等。一位社群的创始人称,社群应是一个移动服务公司的用户组合,光靠罗振宇个人的魅力和内容来链接是没有粘性的。社群的本质是用户,有产品才能凝聚人,如果产品枯竭社群就没有力量了,所以罗辑思维要做电商。

对此,另一位创业类社群的负责人指出,罗辑思维没法克服的问题是它的社交关系对交易是完全没有价值的。“罗辑思维把一群人聚集到一起,但社群的交易与社交是割裂的,交易并不是针对于这群人的需求来的,只是把人群聚起来,再卖东西给你。”交易需要有信用背书,或者交易能强化社交关系,强化社群价值观,要有共生的机制。但在罗辑思维里,社交关系和交易是脱节的,就不是真正的社群经济。

社群到底能否“无为而治”

罗振宇此前表示,世界上最好的社群不需要去运营,社群是好产品的结果,如果哪天社群崩塌了,一定是产品不够好。对此观点,商性书院院长,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不予认同。“世界上没有不需要运营的东西,没有产品能决定一切,因为产品本身就需要经营。”

一位社群创始人表示,社群在人数上一般是万级到十万级,用户的连接必须很深,且是有限性的,才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社群移动化。庄帅称,“我加入一个群之后,发现这些群大部分由付费会员来建立,冠以罗辑思维的名号,根本没人管理。付费的会员有付费意愿,他们发展社群的目的很简单,是想为自己的利益服务,这种难以管控,没有管控的渠道和方法,这是核心原因,不仅罗辑思维做不到,分布式管理都做不到。”

对于罗辑思维举行的“霸王餐,思想碰撞,High聊会”等线下活动,许多会员并不买账。“我喜欢你的节目,但不代表我要消耗时间成本跟陌生人一起玩。”一位罗辑思维的会员对记者表示。“我是罗辑思维的铁杆会员,但至今没有参加过罗辑思维举办的任何活动。他们没有给我需要的东西,下一年也不会去参加,也不关注其他会员的动向。”庄帅认为,罗辑思维对微信群的疏于管理,会对品牌传播上产生负面影响。“整个社群体系对罗辑思维的品牌是有伤害的。”记者发现,在罗辑思维公众号的社群互动区里,俨然已经成了会员招商,发广告的场所,与知识相关的话题难以寻见。

转型电商,内容人应该卖什么?

罗振宇不止一次说过,电商是内容创业最好的盈利模式,广告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因为离用户的使用场景太远,很容易给用户造成干扰。“想通过先建立社群然后卖货,这是杀熟。”然而,罗辑思维从一个知识输出平台转做电商,“商业味过重”的批判一度引起了粉丝的不满。近期罗振宇直白的表示,“走向交易是我们这代内容交易者的唯一道路。”

每一个内容创业者都在寻找在既能带动用户和粉丝的同时,将关注转换为收入的模式,养活自己。这意味着,要跑通这个商业模式,要解决两个问题:一、将关注换为粉丝,形成与粉丝之间的交互;二、将积累的影响力变现。

2015年11月,罗辑思维上线了一款提供知识服务的App“得到”。“得到”上线后,延续了罗辑思维短的时间内掌握一些观点和技能的风格。目前来看,“得到”上面的内容并不多,不像一般的阅读App动辄成千上万本书供读者选择。“得到”的内容分为免费和付费。免费的部分主要是每天为用户提供的6条免费语音,每条时长2分钟左右,主要是知名大佬的商业观点或科学理论。付费的部分包含有料音频和电子图书。

2014年中秋,罗辑思维第一次试水电商,和有赞联合搞了卖月饼,测试社交关系转化销售流量;2016年1月12日,“罗辑思维旗舰店”正式入驻天猫卖书。“东西哪儿都有,这里卖的是知识”。但罗辑思维出售的图书渠道并不唯一,价格也并无优势。记者发现,除了天猫店,也有许多自称“罗辑思维的铁杆会员”的卖家,冠以罗辑思维名称的淘宝店经营图书,价格仅是罗辑思维旗舰店价格的三分之一。“消费者都是理性的,若购买渠道不唯一,用户很可能会去价格便宜的渠道购买,用户忠实度大打折扣。”前文中创业社群负责人表示。

自媒体作者宗宁早在2014年就曾发表“罗辑思维的社群模式在中国走不通”的文章,他表示,对于很多媒体人来说,做知名度传播还有些章法,做商业价值差不多就一窍不通了,这也是很多自媒体难以通过粉丝商业化的原因,最终的走向还是影响力变现,成为媒体的另外一种形式,价值建立在公关之上,这其实比较危险。

从内容输出者到产品提供者,罗辑思维此次转型成功概率几何?庄帅表示,罗辑思维转型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有三:一是创始人的观念,二是人才和资源,三是趋势。“目前看来第一个因素是有局限性的,团队上现在没有特别突出的在运营能力强的人,而趋势无须追,只要做有价值的事,成功的路就出来了。”

罗振宇曾自述:“公司的发展计划,就如同我们墙上挂的字所言: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去哪里。绝对不多想两个月之后的事儿。”如今面对微信公众平台生态剧烈恶化,粉丝流失的窘境,罗振宇不得不思考罗辑思维将去向何方。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