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海尔:互联网 + 制造的探路者

海尔:互联网 + 制造的探路者

时间:2024-10-26 03:46:05

□文/陈录城

互联网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在全球市场引发了一次剧变。中国制造在当前的时代里面临着变革挑战,由于原材料、能源和土地涨价,以及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成本增加,原有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消失。与此同时,以用户为主导的消费市场兴起,用户可以从全球范围内挑选理想的产品和服务,这也要求企业必须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借势“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浪潮,实现转型升级。

陈录城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

转型的核心在于“用户价值”

页岩气革命和机器人的使用加速了美国制造业回归本土的现象,这种现象我们可以认为是能源与技术上的革新所推动的。而对于中国制造来说,想要走出困境重寻出路,就必须颠覆传统模式,在工业制造上取得技术的突破,在互联网时代就是将中国制造与“互联网+”相融合。

在此背景下,海尔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方面的探索,最重要的就是以用户为导向,布局互联工厂,同时搭建了U+智慧生活平台,构筑起共创共赢生态圈。

事实上,对于制造业同“互联网+”融合方面的探索,海尔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是因为海尔在这个领域的探索是独一无二的,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表示,海尔的互联网工业转型之路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可以借鉴的目标。这也注定了海尔的转型、融合之路会是一个摸索、试错的过程。另一方面,“大企业病”让众多巨头型企业不愿放弃自身主导地位,因而拒绝或迟于转型,不甘向用户“俯首称臣”。这也会为整个制造业带来消极情绪,许多人甚至怀疑、仇视那些敢于寻求变革的企业。可以说,海尔的创新实践是在激流中勇进,会有风险,也会有质疑,最重要的还在于未来的不可知性。

但无论如何,海尔对于时代的认识非常明确,始终致力于将企业化身为互联网的一个节点,以此融合全球资源,让全世界成为自己的研发部。世界一流战略大师加里•哈默称海尔的创新实践是一种“哥伦布式”的探索模式,海尔不仅敢于将自己置身于未知道路上,而且勇于颠覆传统、革除旧制,以“自以为非”的精神寻求创新。

其实,从如今全球企业达成的共识来看,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不仅是要让制造业重获生机,更是为了创造用户价值。那么如何创造用户价值呢?这问题看起来指向明确,却又有些大而玄。没有哪个企业不知道用户价值,但却没有企业知道怎么造就用户价值。这就像工业3.0时代企业对新技术认识与使用上的矛盾,以柯达为例,作为曾经胶片业的巨人,柯达率先开发出了数码技术,但却没能充分利用这个优势。相反,在其仍沉迷于胶片技术时,数码技术迅速发展并最终革去柯达性命。在柯达申请破产之后,其数码技术竟拍卖了高达5亿美元,令人无比惋惜。

互联工厂、智慧平台促成融合

也正是由于上述的问题,使海尔的创新实践具备了很强的指向性,其最核心探索方向就是要创造用户价值。从目前看来,海尔的模式具备了传承特征,同时又发挥了极大的创新能力。上一个时代,前通用电气CEO杰克•韦尔奇凭借着“六西格玛”标准,以生产零缺陷的“完美模式”刷新了企业的用户体验;而互联网时代,海尔在追求生产质量的同时,又以一种用户参与的全新方式将用户价值提升到新高度。

在提升用户价值的过程中,海尔将制造业与“互联网+”充分融合到一起,并以此提升了企业发展的新高度。海尔自2015年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互联工厂,截至目前,海尔已经在全国建立了7个互联工厂,第8个工厂也已进入施工阶段。互联工厂最大的特征就是将机械化向着智能化、模块化革新,并使用户端、生产端、设计端等多环节无缝连接,以实现人机互联、机物互联、机机互联。

在互联工厂的全流程生产过程中,海尔将用户体验摆在了最核心的位置。首先,海尔通过网络技术将互联工厂“透明化”,使全球用户随时可以在移动端看到产品的生产情况;其次,海尔将用户纳入到了自己的生产闭环中,让用户参与其中,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可以说,海尔对于互联工厂的探索,是一种将传统的大规模制造向着互联网时代大规模定制转型的探索,也是其对于制造业同“互联网+”相融合的最直接体现。同时,张瑞敏将布局互联工厂视作海尔创造用户价值的重要举措,他曾多次提出过“产消合一”这个概念,即是让用户参与到设计生产的全流程中,既充当生产者,也扮演消费者。

互联工厂的产生,是海尔创新实践中内在的布局;而搭建U+智慧生活平台,则是海尔对外剖析“互联网+”概念的生态圈阵地。换句话讲,在探索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海尔布局互联工厂是侧重于对制造业革新,而搭建U+智慧生活平台则是对“互联网+”的全新解读。

U+智慧生活平台可以说是一个生态圈,各式各样的资源都能够汇聚在此,并为用户提供多领域的产品和服务。目前,海尔通过U+智慧生活平台已经实现了空气、美食、洗护、用水、安全、娱乐、健康等7大智慧生态圈的搭建,全球最大的智慧生活产业板块已经初见雏形。除了生态圈的搭建外,U+智慧生活平台也与Homekit、百度、阿里巴巴、京东等一系列智能家居接口实现对接,凭借开放的方式将智能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内容提供商和用户纳入其中。

在这些资源进入平台后,海尔最重要的探索就是让电器演化成“网器”,以此促使一种智慧家庭体系的逐步构建。加里•哈默曾指出,互联网时代企业变革的核心在于重塑体验,而海尔对于U+智慧生活平台以及智慧家庭的构建,就是这样一场变革。在未来的家庭生态圈中,家电可能只是一种载体,而透过家电,用户却能享受到更多的生活服务及智慧解决方案。馨厨冰箱、智慧浴室,这一系列产品都是海尔基于智慧生活场景的深刻布局。

创客创新:回应互联网+时代

其实在融合过程中,海尔始终有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这个问题既是海尔现阶段的挑战,也是海尔适应未来的王牌,那就是创新力。

《零边际社会成本》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以及《大数据时代》的作者舍恩伯格曾有过相似看法,即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是共享型经济,企业的最终发展实际上是创新力与传统组织的角力。加里•哈默在最近演讲中也表达了同样观点。基于上述观点,许多人对海尔未来产生担忧。因为过去十年间,海尔广受认可的是强大的执行力,但这在新时代反而会成为创造力的最大敌人,这是许多人担忧的原因。

让执行力向着创造力转变,不仅是海尔,对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充满挑战的。被誉为“互联网预言家”的凯文•凯利针对这种转型现状曾提出了“峰谷理论”,即企业想从一个高峰达到另一个高峰,就必须将一切推翻,让自己跌入深谷中,再重新攀到新高峰。凯文•凯利的理论固然有其道理,但对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来说,跌到底重来是一种不可承受之重,无数企业会在这个过程被革去性命。

而海尔的做法是“飞行途中换引擎”。张瑞敏曾表示,飞机四个引擎用来飞行,现在会在飞行途中更换两个,虽然会减缓飞行的速度,但却不至于跌到地面。而这种更换引擎的方式就是推行“人人创客”。

有人说“人人创客”的模式与制造业同“互联网+”融合的做法并不搭边,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两者的目的都是以提升用户的体验为核心,也具备相同的时代本质,即围绕着人进行变革。福特对流水线的革命,让汽车成本降至平民收入水平,也让制造业第一次充分融入到用户生活之中。同样,创客以创意产品和个性化服务满足用户需求,使制造业更加贴近时代和用户,而制造出的产品可能只是一个平台,更多资源会通过网络提供。海尔在这方面的探索具备很强的价值,不论是互联工厂还是企业本身,都是一个平台,而平台上搭载的是用户、创客和全球一流资源。在这个生态圈里,海尔空气盒子、社区洗、产业金融等小微纷纷兴起,并最终促成了“互联网+空气”、“互联网+洗护”、“互联网+金融”等多种“互联网+”模式诞生。

可以说,创客模式将是海尔在未来很长时间里的核心举措。它不仅可以让化身为平台的海尔具备更强烈的创业热情,更重要的是能让企业快速适应未来,适应多变的用户需求。“如果把创业和守业割裂来看就永远没有正确的答案,唯一的出路是只有创业没有守业。”这是张瑞敏在《致创客的一封信》中的话,现在看来,这不仅是海尔对创客的一种期盼,更是海尔对于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一次回应。

责任编辑:卫丽红

图海尔互联工厂图解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