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65岁的浦东居民瞿荣良都会和社区里的太极表演队来到陆家嘴的滨江边上打太极。“一边锻炼身体,一边呼吸着江边清新的空气,还可以随时看到对岸浦西美丽的景致。真不敢想象,在寸土寸金的浦东滨江边上,竟能有我们这些老年人的活动场地。”瞿荣良老人口中所言,全部得益于浦东区委、政府实施的“还岸于民”政策,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市民走近浦江,切身感受改革开放成果。
20世纪90年代初,瞿荣良因工作需要,举家从浦西搬到浦东。当时面对浦西浦东发展的强大反差,心里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他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当时谁也想不到浦东能够发展成今天的样子!”浦东新区28年的开发建设和普通市民生活的改变,让瞿荣良连连赞叹。
“一网通办”的浦东高效率
2018年8月28日下午3点钟,家住浦东的杨东旭来到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他要办理的业务是食品企业许可证的手续。从进门取号到提交材料办结,仅仅用了15分钟。“要是在以前的话,从拿号到办完最少也得需要1个小时。”杨东旭说刨除等待的10分钟,真正办理的时间也就短短5分钟。“很多材料提前都在网上进行了提交,今天在这里就是走一个简单的流程和盖章,非常便捷和高效率。”
和杨东旭一样深感办事便捷和高效率的还有来自台湾59岁的廖世杰先生。“我是第一次在大陆申办公司营业执照,很多申办流程我都不是太清楚,加上电脑操作存在障碍,多亏了中心免费帮办的这位王小姐。”廖先生说的王小姐就是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专人服务,一帮到底”的工作人员王转转,每天从上班到下班,王转转要在电脑前亲自服务至少25位以上像廖先生一样不能在电脑上进行申办操作的人。
“从4月8日开设专人服务以来,已经累计为2000多人提供专人服务。”王转转说企业服务中心的“帮办机制”大大提升了中心在群众中的满意度。“像廖先生这样,今天网上提交申请后,24小时就能收到审核完成通知,明天这个时候就可以全部办结。”
在企业服务中心的门口,记者迎面碰到办结业务的李明华,“今天是来注册一个新公司,我是在网上提交预审的,以前光是企业核名就需折腾很久,现在企业是否重名,网络能够当场反馈结果。此外,名称审核和企业设立审核合二为一了,经营范围也不需要手动操作,一般经营范围都有模块化选项,动动鼠标就可以勾选了。”李明华告诉记者,从提交完申请材料到办离,他在企业服务中心停留的时间没有超过20分钟。
带给杨东旭、廖世杰和李明华快捷高效办事效率的是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实行的“一网通办”。
便捷企业市场准入的“一网通办”,是指线上线下融合,将市场准入事项通过网上政务大厅一口登录,纸质材料通过快递寄达,实现申报、预审、受理、审查、决定、发证六个环节网上办理。“一网通办后,实际办理时间为3.3个工作日,比法定时限的22个工作日压缩了85%。目前,52.9%的事项网上解决,47.1%的事项只跑一次。”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蒋红军说。
蒋红军告诉记者,“一网通办”之所以快得“不可思议”,全靠三大支撑体系发挥作用。一是推进“四个集中、一次办成”,即:所有部门的审批处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所有市场准入审批事项向“单窗通办”集中,所有投资建设审批事项向“单一窗口”集中,在临港、张江等重点区域探索建设项目集中验收。二是建立“一号响应”总客服机制,窗口人员只有说“行”的权力,没有说“不行”的权力,“只设路标、不设路障”,尽可能为企业申请人办事提供帮助。三是建成“一库共享”电子证照库,实现电子证照、信息数据在政府内部互认共享。
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一角图/乔振祺
“家门口”服务站里的“健康小屋”
目前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已全面建成“统一受理、整体服务”的企业办事“一张网”,实现区级全部327项企业办事事项全覆盖,将“一网通办”拓展至240项国家和市级审批事项。
“浦东的发展日新月异,要跟上浦东经济快速发展的脚步,我们的‘一网通办’就是要办出浦东高效率。”蒋红军说。
贴心的“家门口”服务站
8月31日上午9点,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市新小区的“书香小屋”内,77岁的居民沈林根在翻阅一本军事杂志的同时,还不时与身边的人进行交流和探讨。“我退休已经很多年了,从2007年开始,我每天都要来这里读书看报,我本身也是一名社区志愿者,每天来到这里和大家聊聊天、看看书,不仅愉悦了身心,还能了解新近发生的国家大事和国际时事。”
“在陆家嘴这么金贵的地方,政府能为我们这些退休在家的老人们开辟出这么一块儿乐活阵地,说明政府心里有咱老百姓!”坐在沈林根一旁的沈阿姨举起双手说“必须给党和政府点赞!点双赞!”
在隔壁的活动室里,一场插花课正在进行,老师教的仔细,老阿姨们学的认真。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只要大家想学,社区老师就会免费教。“这里是退休老人学习新技能、享受退休生活的好去处,书法课、画画课、合唱班、读书会每周都有。”年轻社工范瑞莲说。
正在学插花的张阿姨告诉记者,她每周都来这里参加各种活动,“我非常喜欢书画课,从2006年开始,每周一次的书画课我从未缺课,以前写颜体,现在写柳体,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嘛”。
老人们的美好生活得益于小区在2017年建设的“家门口”服务站。“这个服务站为这个老小区的近4000名居民提供多达180余项社区服务。”陆家嘴街道市新居民区书记李娟说。据了解,服务站将居民需求与社区资源进行有效对接,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了服务需求在线收集、服务政策在线解读、服务事项在线办理,实现了办公透明化和效能可视化。
由于市新小区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这些服务中,“健康小屋”特别受到老人的关注和欢迎。“健康小屋”是指通过“1+1+1+X”的特色模式(即一个健康小屋、一个签约医生、一个健康管理助手,家庭医生、健康服务志愿者若干个)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助手每周不少于一次为居民巡诊,或者进行健康管理方面的咨询,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社区退休居民“小病不出门”的需求。
为了照顾到社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市新小区创建了居民区“块长”责任制度,把居民区按照一定的户数划分为若干个区块,每个区块配备一名社工作为“块长”。“块长”要及时收集大家的诉求信息,服务好社区居民。35岁的王静就是一位“块长”,负责为200多户人家服务,比如居民家里停电漏水了,都会找她来解决,家里有小纠纷了,也会请她去调解。
这种“家门口”服务站还在浦东区的国际社区进行了推广。碧云国际社区位于金桥镇的西部,是目前上海市规模最大、社区配套功能最完善、综合环境最具创意特色的国际社区。来自美、英、法、日、意大利、西班牙、印度、瑞士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家庭2000多户住在这里,占了居民总数的一半以上。涵盖生活、法律、健康、文化和社区管理七大类内容的涉外“家门口”服务站已经建成。碧云社区的“上海123”,专门帮助这些老外变成“浦东通”,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据了解,通过“基本公共服务”+“特色服务”的形式,为群众提供一揽子的“就近、便利、稳定、可预期”的“家门口”服务站,目前在浦东有1284个,覆盖全区36个街镇。
“网红”书房成年轻人新宠
行走在今天的上海浦东新区,除了三座经济地标性建筑外(上海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一个以“网红”文化地标著称的书房,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坐落在陆家嘴浦城路150号的一座三层小白楼,成为备受浦东年轻人追捧的“陆家嘴融书房”。这个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书房,每个角落都洋溢着现代气息,140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藏有5万余册图书,其中外文图书占1/5,以满足白领青年的借阅需求。
除了常规的图书借阅功能,这里还提供O2O网上借阅、数字图书阅读、24小时信用借书(借助支付宝平台)和读书分享活动,读者只需付3元快递费就可享受送书上门的服务。
2018年4月22日成立至今的4个多月里,这里的陆家嘴读书会参与人数已近6000人,每场活动人数爆满,并以“在场+在线”的方式覆盖全国2.2亿观众。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同步推送活动招募信息和回顾精华。此外,还与喜马拉雅FM合作,将每期嘉宾的现场分享音频传播给更广泛的全球听众。
市民在陆家嘴融书房里挑选书籍
“网红”新地标—陆家嘴融书房“不久前这里还是一座普通的社区图书馆,摆设陈旧,服务落后,鲜有年轻人光顾,今天这里却成为了浦东新文化地标。”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黄玮说。陆家嘴融书房正是浦东文化发展进程的一个缩影。开发开放28年,浦东经济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中国乃至世界奇迹,而相比之下的文化发展,却一度成为短板。“曾经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是,浦东的人均文化场馆数仅是伦敦的1/8。”
“如果没有内容和高颜值,年轻人是不会进来的。”黄玮说如何为年轻人量身定做最具创意的文化产品,让年轻人的活力“反哺”文化产业,这是浦东文化突围的关键。在黄玮看来,陆家嘴融书房成功“变身”,成为浦东文化“网红”新地标,无疑是浦东新区“打响文化品牌、打造文化高地”的一个缩影。
除了融书房,结合区位特征和发展定位打造的各具特色的阅读空间正在浦东延伸。学习书房位于浦东图书馆五楼,它是上海首个以“党建文化”为主的红色文化阅读书房;陆家嘴融书房是上海首个以金融为特色的“城市书房”;张江科学城书房是全国首个黑科技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及多元社交平台;大隐湖畔书局在全上海首推“共享图书”模式,全店图书无须购买均可阅读。
一个365天永不落幕的直播空间“望江驿”诞生于陆家嘴北滨江段,全年300多场名人直播、50多场粉丝签售会、50多场名人见面活动,以及每年一场跨界文化盛典,将文化盛宴带到百姓家门口。
与此同时,这里的文化创意产业标识度也被不断提高。第一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第一个经国家批准成立的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第一个文化产业担保公司,第一家海外上市的游戏公司……
数据显示,2017年浦东新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扩大,全年增加值突破千亿元,达1056亿元,增速接近20%,占全区增加值比重10.9%,占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比重约28.4%,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吸纳就业约30万人,成功打造了文创产业跳跃式发展的浦东样本。
“一批有品味、高格调的新型文化设施即将在浦东上线,以提升浦东人民高品质生活,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文化,将为城市发展再赋新能。”黄玮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