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影响最.."/>
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一带一路”上的甲乙丙丁

“一带一路”上的甲乙丙丁

时间:2024-10-25 11:38:31


    人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影响最为关切的还在于大国关系,大国关系也是决定“一带一路”倡议成败和走向的关键。

■丁新/文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相关的研究非常多,单边视角多集中于中国的外交理念,而双边和多边的视角则集中于经济领域的合作前景,却很少有基于地缘政治和大国关系这两大传统视角的相关研究。人们似乎在避免将“一带一路”倡议政治化、战略化和中国化。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基于地缘概念提出的倡议,其影响也必将超越经济领域而延伸入政治、文化、安全、国计民生等几乎所有领域。相比经济上合作共赢的不言而喻,人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影响最为关切的还在于大国关系,大国关系也是决定“一带一路”倡议成败和走向的关键。本文试图从地缘政治视角来分析“一带一路”与大国关系之间的相互影响,人们会发现,即使在地缘政治和大国关系这两个强现实主义视角下,“一带一路”倡议同样展示出“开放、包容、共赢”的美好愿景,更是地缘政治变迁中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英国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成立是“一带一路”从倡议走向建设的第一步。某种意义上,申请加入亚投行代表了该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决心。欧洲主要国家的集体加入是亚投行迈出区域性机构而具有全球意义的第一步,英国加入亚投行则开启了西方国家加入亚投行的闸门。

英国作为西方国家为什么会第一个申请加入亚投行?这使我们联想到当年英国也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大国。这两者之间的共同根源首先来自于英国在亚洲有传统的利益,这是现实的根源。作为昔日的“世界霸主”,一个老牌的帝国,英国的外交视野永远不会只局限在欧洲。虽然战后民族独立运动使大英帝国解体了,今天很多亚洲国家却仍然保持着与英国非常特殊的密切联系。可以说亚洲要重建,英国绝不会把自己看成局外人,相反英国会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为其无论重返或者加强在亚洲的地位创造条件。同时搭上亚洲经济快速发展的快车,帮助本国恢复经济。英国外交是一个务实主义的典范,其行为具有非常显著的示范效应。当英国宣布申请加入亚投行之后,西方世界仿佛一下子晃过神来。

英国抢在德法之前宣布加入亚投行应该说是一个值得击掌庆祝的外交胜利。因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重新打通欧亚大动脉的历史性创举,这个倡议再次触发了英国与欧陆国家长久以来的竞争关系。贯穿整个英国外交的一个大原则就是不允许欧洲大陆出现一个能与英国抗衡的大国或者大国集团。当欧亚大陆面临着不可阻挡的复兴趋势时,它要审时度势。陆路的贯通要经过欧洲大陆才能抵达不列颠海峡,海路也可能要先穿过地中海、波罗的海。作为欧亚大陆西端的重要国家,英国既有被德法意等老对头挡在身后的劣势,同样也有把持“一带一路”西端桥头堡的优势。“一带一路”关系到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英国与欧陆国家竞争关系,因此,英国之重视“一带一路”远甚于一般沿线国家。英国会以当年重视大英帝国海上生命线一样重视“一带一路”建设。

当英国宣布申请加入亚投行的消息传出,许多人惊愕的原因之一就是英国这次没有与美国保持同步。在绑定美国的布莱尔政府下台以后,时任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就明确表示,英国的外交定位已经不再局限于“桥梁”,而要做“全球中心”(globalhub)。桥梁,当然指的是英美特殊关系,反映出的还是一种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地缘观,英国要站在以美国为杠杆力臂端点的一方,越靠近美国,它能够撬动欧亚大陆平衡的能力就越强大。但是,伊拉克战争以后,英国发现,这种思维已经过时了,欧亚大陆乃至整个世界东西方的界限日趋模糊,欧亚大陆两端的关系日趋回暖,带动整个欧亚大陆走向团结与融合,继续抱着冷战思维,与美国搞特殊关系,将面临会被孤立的危险,也会拖累正在脆弱复苏中的国内经济。而英国自身有一个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难以比拟的优势,那就是这个国家几乎与今天全球每个地区的主要国家都存在着渊源关系,这是大英帝国留下的一笔丰厚遗产,它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世交”关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发挥“全球中心”的作用。英国首相卡梅伦说:“担任英国首相六个月期间,我看到的是英国所处在所有重要全球性对话的中心。”[1]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