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南水北调让滚滚.."/>
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盛世伟业 水润中华

盛世伟业 水润中华

时间:2024-10-25 01:31:44


    本刊编辑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南水北调让滚滚东流的长江之水可以改道北流,使得长江与长城相遇,长江与黄河相拥。它将同长江、黄河等母亲河一道,在未来的历史长河中继续哺育着中华儿女在华夏大地上生生不息,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向前。

200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在中华大地上勾勒出三条南北走向的人工天河——总体格局确定为东、中、西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的下、中、上游向北方地区调水,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

《总体规划》提出的三条调水线路,绝不是在地图上简单地画出三条线路那样简单。从1952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到200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并动工实施,其间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长期而广泛、艰辛而缜密的前期论证工作。可以说,这是一项科学的研究、民主的决策,凝聚了成千上万科技工作者的精力和心血。尤其是已经开工建设的东、中线一期工程,具备扎实的前期研究基础。

南水北调50年的前期论证之路,漫长而又曲折。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工程技术上的难题和投资困难,主要论证焦点集中在工程上不上的问题;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投资方面的考量,以及治污环保和移民问题,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哪个区域更急需,先上东线还是先上中线的问题。2002年,党中央、国务院最终决定:东、中线工程一起上马,同步建设。在此期间,倾注了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心血,融汇了上万名科技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心。漫长而谨慎的决策过程,充分体现了南水北调工程前期论证的艰辛和不易、科学和缜密。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