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郑恩波在我的一生中,结识了很多外国人,有俄罗.."/>
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一支终生难忘的歌

一支终生难忘的歌

时间:2024-10-24 11:35:56


    口郑恩波

在我的一生中,结识了很多外国人,有俄罗斯人、阿尔巴尼亚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波斯尼亚人、门的内哥罗人、马其顿人、匈牙利人、德国人、波兰人等。然而,最能与我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甚至成为知心朋友的,是阿尔巴尼亚人。我像热爱自己的故乡一样热爱阿尔巴尼亚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像崇敬我的父老乡亲一般崇敬我的每位阿尔巴尼亚挚友。我对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巴尼亚人民之所以有着大海一般的深情,是因为我在那里度过了黄金般的青春年华,并且从那个时候开始,就与阿尔巴尼亚的文化和文艺结下了不解之缘。

获得去阿尔巴尼亚学习进修的机会

我是1964年夏天在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毕业之后,于同年9月3日,与其他35名男女青年一起,来到阿尔巴尼亚国立地拉那大学进修阿尔巴尼亚语言文学的。说是进修,其实当时连一个阿语字母都不会,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那种尴尬别扭、有口难语的艰难劲儿,跟幼儿园三四岁小朋友咿呀学话、看图识字没什么两样。可是,仅仅过了半年,当大多数中国留学生讲起阿语来就像夜莺歌唱的时候,连我这个一向不重视口语的人,也能和同宿舍的阿尔巴尼亚同学简单地交流思想了。而一年以后,我们中的学习尖子竟能为从北京来阿访问演出的战友歌舞团当翻译了。学习速度之快,效果之佳,实在是难以想象,也实在是国内学习外语的大学生无法相比的。

我们的阿语学习为什么能取得令人咂嘴称赞的佳绩?我想,除了大家有一种“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寒沙始到金”的刻苦发奋、不屈不挠的精神之外,也与国外良好的语言环境,阿方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与关心,阿尔巴尼亚老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的殷勤教诲,以及许许多多阿尔巴尼亚同学与我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给予我们真诚、细致、耐心、有效的帮助息息相关。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