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澳门风情

澳门风情

时间:2024-10-23 06:16:56

氹仔官也街

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大概是因为读了上一本《欧风欧雨》,我开始听古典音乐。是因为有一章讲到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提到了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心血来潮的我就带上耳机,第一次听着匈牙利的音乐,认识了关先生笔下的布达佩斯。布达佩斯是我一个朋友很想要去的地方,也是在那一班从布达佩斯开往维也纳的火车上,Jess和Celine相遇了。大概因为那一首李斯特后,开始喜欢收藏各种大提琴,钢琴曲的歌单。喜欢看书睡前,都听听,想象自己在在那样古典唯美的夜里,惊喜又慌张。

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两个离岛,外加连接两个离岛的路氹组成。从尖沙咀的中国客运码头坐船,就会到达氹仔。

从码头到氹仔市中心的计程车上,听着司机A跟他的朋友B语音聊天,爆笑不止。他们会肆无忌惮地说点粗口,我耳朵没有很抗拒。反倒觉得很舒服,这样的粤语,很地道啊,不是吗?

司机B:“小姐,我把你车到这里,少走点路”

司机A:“你洗唔洗服务咁周到啊?”

司机B:“顶你啊,女仔行路行的多脚粗啊嘛!”

司机A:“咁你人翻屋企,你车到人地屋企门口啊!”

终于到我下车了,司机很好人地拿着我的地图,说要告诉我现在的位置。亚婆井前地

主教山教堂司机B:“咦?睇来系靓女,喂,影张相来睇下啦”

司机A:“佢听到你地讲野嘎,不过唔应你地喳”

澳门,很真实,不是吗?

氹仔官也街附近。石头路,铁皮房,老老旧旧的,满满都是年代感。长长窄窄的街巷,人们敞开家门,或悠闲,或忙碌。时间还是静止在七八十年代的澳门。

这样的店面,也是满满的怀旧情怀。

无论怎么绕,总会遇见一两座葡式建筑。恰到好处的惊喜,完美演绎中西风情。

今天的澳门,阳光很好。Fabeltempo不会说葡语,但近期学的意语,总该派上用场。

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Casas-MuseusdaTaipa)龙环是氹仔的旧称,葡韵则指这里五座葡萄牙式的建筑,是以前土生葡人的官邸。觉得它的葡语念起来一定很好听,而中文龙环葡韵,一听就让人心动。

很美的青蓝色,在蓝天下,格外清新淡雅。暖色调,是我对葡式风情的第一印象。

亚婆井前地(LargodoLilau)朋友说这是他小时候常去的地方,很舒服很美。阴阴凉凉的,枝叶把午后的阳光剪碎,斑驳地洒在地上,墙壁上,柔美至极。听说,以前的老婆婆们都喜欢来亚婆井的小公园里聊天打发时光,还喜欢拿塑料瓶打亚婆井的井水回去饮用。这大概就是亚婆井名字的来历吧。不过,后来城市发展,下水道的防漏措施不足,导致废水下渗,污染了地下水,所以就把这小小的井都封了。难怪在亚婆井前地都看不到井。

走了好远的路,才到的妈祖阁。进去求了人生的第一支签。新的一年,又处在人生交叉口,努力吧。无论顺心或逆意,都在这年好好成长。人生那么短,再难过,我都不想快进。

主教山教堂(ErmidadaPenha),坐落在澳门西望洋山山顶,Penha的葡语原意为海边之山岩。

几乎每一座教堂都是天主教。但朋友说,信徒不多。图为主教山顶的教堂全貌,是哥特式的尖顶风格。其实对宗教历史了解不多,建筑风格也只是一知半解。我想,此行回去,我会很有兴趣研究更多。喜欢这样,每一趟出走,都挖掘一点小兴趣。知道更多的东西,会让旅行更有趣。

我喜欢用脚步丈量一座城市。比如说,今天一天在澳门就攒了23公里。因为电话不能用,无法Googlemap,就全程靠著路牌和路人,在澳门来了个历史建筑群的暴走。

在西望洋马路,是清一色的粉色建筑。每一条路,都可以认识它的中文名字,以及只看懂字母不懂发音的葡语名字。

民国大马路前面是开阔的西湾河。绿色的合水,被三点的太阳,晒的金灿灿的。在这边跑步,应该很舒服惬意。讲真,澳门真没有马拉松嘛?

这一路走下来,很震撼澳门政府对文物建筑群的保护。

我大概把经过的每一个路牌都拍了个遍。上次在香港随意拍的街景,发给朋友。他居然把每条街的名字以及背后的历史都讲了出来,我简直都惊呆了。这次来澳门也是随口一问,他列了三大段的景点,还补了句“不够还有”。为表感激,我决定把走过的每条路都拍给他看看。

檀香山咖啡,始于1950年,老牌咖啡厅。点了杯icedcappucino以及吃了又吃的猪仔包。跟隔壁桌的大叔聊了很多,包括澳门的生活,经济,就业。80年代移民来澳门,公务员退休,儿女又进了政府部门,可谓是生活无忧啊。人很好地给我讲了很多澳门的历史,还抢着把我这顿饭埋单了。他说,交个朋友,下次来澳门要打电话给他。

东望洋灯塔(FaroldaGuia),用于悬挂风球讯号以及航海照明。阶梯正前方是圣母雪地大殿。本以为是个小教堂,进去发现墙上的壁画很美,回来查阅资料才发现壁画画的是圣经的故事。澳门文化局专门找专家一笔一画修复,才得以将壁画原貌重现。

哈,东望洋山上澳门一景。

入夜了,新马路边上的议事亭前地,尽是充满年味的灯笼和花灯。才发现,要过年了呐。香港澳门的年味,真的会比大陆浓,庙会灯会啥的,都是传统。在看了一天的葡式风情后,再置身于这样一片中国红之中,听着广播里的粤剧,感受着人潮的涌动。

历史路线最后一站,大三巴(RuinasdeS.Paulo),本来期待不高,因为是大众景点,但也是经典。第一眼看到,着实哇了一声。

很庆幸,我是在黑夜降临后才赶到。它像一首小夜曲,弹着南欧风情的蓝,奏着巴洛克式的白,像大提琴独有的,古典而深情。

它是位于圣保禄山上天主之母大教堂的前壁。教堂始建于1583年,先后发生三次大火,1835年的那场大火后只剩下眼前的前壁以及底下的68级台阶。perishorsurvive,残缺,是否更能体现历史的重量?

这里不适合喧闹,越是靠近大三巴的地方,时间有种静置的质感,我只想静静地坐着,极致地感受今日这最后的一抹南欧风情。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