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杂志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传记回忆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诗歌戏曲杂文随笔小故事书评杂志
品书网 > 杂志 > “明星家庭”的寻常家事

“明星家庭”的寻常家事

时间:2024-10-22 10:37:19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塔城市,马连花家这个由汉、回、哈萨克、俄罗斯、维吾尔、达斡尔、塔塔尔族等7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是公认的团结和睦的多民族家庭代表。

2018年,马连花家部分家人合影万梅/摄

法蒂玛·马合木提的父母

法蒂玛·马合木提参加全国两会时在人民大会堂前

婚礼上,莉娜穿上了艾德莱斯绸制作的乌孜别克族传统礼服初见马连花

短发带卷的马连花打开门,热情地迎接笔者。“实在是不好意思,这几天家里事多。”她一面道歉,一面招呼我们在桌子前坐下。肉孜节刚过不久,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干果、点心和馓子。

“不要客气,先吃点东西。”马连花端茶过来时,脸上冒着细密的汗珠。因中午要在家里待客,她一早便在厨房里忙碌着。

利索、能干,这是马连花给人的第一印象。

马连花和丈夫住在一套面积100余平米的楼房里,白色的乳胶漆墙面、原木色的门框、餐厅的门上爬满了绿萝。客厅墙壁上几幅大照片尤其引人注目。

“这是我妈妈。”马连花指着他们一家人的合影照片说。照片中,包着头巾、身形瘦小的白秀珍面目慈祥。

在那张拍摄于2015年4月的“全家福”前,马连花依次介绍起家人:“这是我大哥,他娶了汉族媳妇。这是我二哥,他娶的媳妇是哈萨克族。这是我大姐,她嫁给了俄罗斯族姐夫……”这一张足足有30人的“全家福”让笔者有些目不暇接。“照相的时候人不全,还有二十几个人没来呢。”马连花说。

这个大家族中的一部分人生活在塔城地区,更多的则生活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还有的远在银川、青岛。这么多年,家里没有照过一张聚齐所有家人的合影,这也成了他们一直以来的遗憾。

“各家有各家的事,平时工作都忙,大家聚的少,我们只能经常在微信群里聊。”马连花打开手机,从微信里找到“马氏家族”,点进去一看,嘿,里面还真热闹!

刷屏的生日祝福和红包是送给马连花的大儿子达文的,再往前翻有世界杯的赛程安排、有肉孜节时暖心的祝福……不常见面的一家人在这里聊得火热。有了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距离不再是阻隔亲情交流的障碍。

“住”在相册里的父母

马连花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极具年代感的老相册,里面存放着多张略显陈旧的照片,记录着这个多民族大家庭的变迁。

“我们家里孩子多,年龄跨度也大。父母养育的12个孩子里,年龄最大的今年已经66岁了,最小的才38岁。”马连花拿出一张边角有着深深折痕的黑白照片,穿着深色外套的父亲马志强和母亲白秀珍并排坐着,儿女们环绕四周。这是一张拍摄于1980年的“全家福”。

“这张照片是在我们老房子前面照的,土墙烂得都掉土渣了。”照片中,在家中排行老五的马连花当年刚满18岁,高中毕业待业在家。那时,最小的妹妹马小娇刚满月,照顾妹妹便成了她的主要家务。“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家条件特别困难,爸爸一个人的工资养活这么多子女太不容易了。为减轻爸爸的负担,妈妈就出去看守自行车挣点零花钱。冬天的塔城特别冷,零下30多度,看到妈妈大冬天那么辛苦,我心里面真不是滋味。之后我就和姐姐商量,我们姐妹把家里的活都包了,让爸爸妈妈可以减轻一点负担。

日子虽艰辛,但一家人对生活却十分热爱,这与“文艺范”的父亲马志强分不开。

“我爸爸的踢踏舞跳得可好了,当时在塔城都是有名的。”说起父亲,马连花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她从相册里翻到一张已褪色的老照片:陈设简陋的房间里,身穿灰色西装外套的马志强脚蹬一双棕色带跟的皮凉鞋,正在手风琴的伴奏下,跳着踢踏舞。

“你看看这个背景,是我爸爸画出来的,多好看!”马连花指着一张父母的合影说:“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装饰墙的挂毯,爸爸就自己画墙围子。家里的墙画一遍,差不多要花3个月时间。油漆掉了,爸爸再换一个图案重新画。”

在这张马志强和白秀珍的合影里,笔者看到了马家自制的“油画挂毯”。画中,一支长着大角的梅花鹿站在雪山松林前,令人印象深刻。

好大一个家

儿女们纷纷长大,逐渐到了成家的年纪。马志强和白秀珍的大儿子娶了一个汉族姑娘。

“大嫂当时在独山子上班,周末便一个人赶来塔城。一进家门,她就系上围裙开始干活。”回想起大嫂段玉珍进家门的场景,马连花说:“那时候家里孩子多,吵吵闹闹的,她也不嫌弃,没几天父母就被她的孝顺贤惠感动了。”

1975年,当二哥娶回哈萨克族媳妇时,父亲四处借钱买回一只羊,办了简单而热闹的婚礼。随后,二嫂做的哈萨克族风味的纳仁很快“俘获”了全家人的胃。

随着兄弟姐妹们相继成家,家里的民族成分也越来越多。

“大姐马金花嫁的丈夫瓦洛佳是俄罗斯族,二弟马金勇娶的妻子付红是汉族,四弟马金峰娶的妻子古丽是维吾尔族……”马连花说,爸爸妈妈很开明,也能包容。他们看到儿女都过得很幸福,当然就放心了。

“家里人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都不太相同,该怎么相处?父母就告诉我们一点,想要和谐就记住: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马连花介绍说,凡有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全家人都会一起庆祝。我们家要过7个民族所有的节日,一年下来经常都在过节。

大家庭里的成员团结友爱,子女孝敬老人,老人关爱子女,关系十分融洽。而正是因为喜欢马家团结幸福的氛围,塔塔尔族姑娘阿丽帕和达斡尔族姑娘孟英还认了白秀珍当干妈。

“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孟英和阿丽帕就把工资送到我家里来,交给妈妈代管。”在马连花心里,她一直把这两个干妹妹当成是自己的亲妹妹。

“改革开放前,家里非常困难。大嫂进门的时候,我们全家把所有的羊肉票凑到一起,才买来一只羊把婚事给办了。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我几个弟弟的婚事,都是在大酒店里办的。10年前我小妹妹结婚的时候,她自己买了新楼房,还出去旅行结婚,让我们羡慕不已。”这些年来,国家越来越富强,马连花家的生活也芝麻开花节节高!

孝敬父母是每个儿女应尽的责任

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为这个大家庭操劳一辈子的父母终于过上了好日子,享受着子女们的孝心。

婚后的马连花虽然没和父母住在一起,但她仍以孝敬父母为己任。父母体弱多病,为了让其他兄弟姐妹安心工作,她独自一人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任。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陪父母去医院,她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在父母身上。“爸爸妈妈也特别依赖我,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找我商量。”渐渐地,马连花成了这个多民族大家庭里的联络员、主心骨。

2008年春天,父亲积劳成疾,身患重病住进医院。

“爸爸在医院躺了40多天,我怕他身上长疮,天天给他擦身子、换衣服、换床单。”马连花白天要上班,晚上回家后将父亲的衣物清洗干净,第二天再拿去给他换上。家里孩子多,轮流照顾爸爸,别人都羡慕:“马志强真有福气,孩子们都这么孝顺,这么好!”

父亲因病过世后,马连花和兄弟姐妹们轮流守护着母亲。“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妈妈的主心骨。他过世的头些天,我妈妈特别伤心,只知道哭,一句话也不说。”

这之后的几年里,白秀珍先后做了6次大手术。每次住院,马连花都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母亲。“妈妈最喜欢吃我做的饭,我每天都是做了饭给她送到医院去。”

“爸爸妈妈对爷爷奶奶就很孝顺。”马连花说,自小耳濡目染,让她觉得孝敬父母是应该做的。

名扬中外的明星家庭

2006年,马连花家的平静生活因一个中外记者采风团的到来而发生了改变。

“在妈妈家的老院子里,我们准备了各民族的美食,大家也都穿上本民族的服装,在院子里拉手风琴、跳舞。来了好多外国记者,拿着这么大的照相机,对着我们家咔嚓咔嚓地照。”马连花说,那时候我们都纳闷,为啥记者对我们的聚会那么感兴趣?

很快,马连花一家7个民族相亲相爱的故事登上了中外各大媒体,传为佳话。这之后,媒体记者频繁出入马连花家进行采访,他们也时常受邀参加各类电视节目。

2008年,新疆电视台录制“多民族家庭看奥运”,邀请了马连花一家;2009年,一家人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011年,受央视《向幸福出发》栏目组邀请,一家人到北京录制晚会;2011年,马连花被山东卫视评选为第五届“中国十大孝子”……

性格热情、开朗的马连花被全家推选为“新闻发言人”,时常接受记者采访。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众多荣誉也纷至沓来。

在马连花家的电视柜上,摆满了各类荣誉证书和奖杯,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自治区道德模范等。马连花说,领导们都特别关心我们家。“妈妈活着的时候,总说自己是老太太里最幸福的。”

2011年,马连花带着年迈的母亲去北京,圆了她参观天安门的心愿。

翻看着一家人的照片,笔者感叹马连花的“逆生长”。她爽朗地笑着说,出去见了世面,心态就变了,想得开了,人当然就变得年轻些了!

如今,虽然母亲不在了,兄弟姐妹们也不能常常见面,但这丝毫不影响这个大家庭的团结和睦。这不,马连花正在微信群里发消息,召集大家近期凑个时间,一起去修整家里的老院子……(责编:增林)
   

热门书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