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朱红宫墙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品书网 > 玄幻小说 > 朱红宫墙 > 第71章

第71章

书籍名:《朱红宫墙》    作者:变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又晃神儿了."

            我摇摇头应道:"没想什么.只是觉得今年宫里的婚事儿也太多了.真喜庆."

            "琳儿不必这么想.往后咱们的熙儿长大了婚事儿定会办的更风光!朕定会为熙儿指一门最好的婚事儿.朕会为熙儿挑一个最好的大清额驸!"康熙兴奋地说着,像是在为小熙霖描绘一张未来的美好蓝图.康熙的语气也像是一种承诺,更像是皇阿玛对女儿的宠爱.虽然能指一个好额驸是不错的.但是我却不希望康熙将来会为了政治利益把我们的女儿远嫁和亲.我不希望我们的女儿重走她姐姐们的路,我更不希望我们的女儿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如果可以,我宁愿希望,那个大清最好的额驸,是熙霖自己挑选的.

            我的神色渐渐哀愁.康熙那双犀利的眼睛再次看穿我.康熙走到我身边,看了看正玩得欢的小熙霖,"朕倒是想得太早了.熙儿还小.朕同你谈起熙儿的婚事儿确实是早了.朕知道你舍不得熙儿,朕也舍不得."

            不,在康熙的心里已经萌发了这个想法了.我知道清朝的公主们,无一可以逃过和亲的命运.很多格格们虽然年纪小小,但康熙却已经开始为她们物色好未来的额驸.我是小熙霖的妈妈,既然康熙已经有这个想法,以后要为小熙霖挑一个大清最好的额驸,那就让我来作挑选额驸的那个人吧!"皇上,琳儿想向您请一道圣旨."

            "噢?说吧."康熙的眼里闪过一丝好奇.他一定是想不明白我为什么忽然想请圣旨.

            我吸了一口气便说:"如果将来要为小格格挑选额驸,请允许琳儿为小格格做主吧!琳儿是小格格的亲生额娘,这也是琳儿的责任."

            我鼓起勇气说出我心里的想法.我对康熙,除了我是来自三百年后的没有告诉他,已经再也没有什么秘密瞒着了.而且早晚我也是要争取这个"指婚"权利的.还不如趁我如今还得宠的时候争.康熙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将来定不会反悔.

            康熙呆呆地看着我.我知道此时此刻康熙心里一定非常惊讶的.从来就没有女人敢拒绝他的"好意",何况由皇上为阿哥格格宗室们指婚也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今天我竟然开口请这道圣旨.确实是另人惊讶.

            康熙用他那双幽黑的眸子看了我好一会儿,终于应道:"朕准了."

        本作品由4020电子书:  http://4020.cn    之“﹎."滣ル”整理收藏!  。

        【如需更多好书,欢迎光临4020电子书  http://4020.cn/?u=271541】

            公主大婚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便到了十月份。整个紫禁城充满了喜庆,连平日里冷漠地紫禁城的色调也成了刺眼的大红,无处不充满着欢喜。

            康熙三十一年十月初八,是整个大清朝举朝同欢的日子。是和硕端静公主下嫁给喀喇沁部蒙古杜凌王的小儿子噶尔臧的大喜日子。

            在和硕端静公主出嫁前,礼部通知内务府按品级为公主下嫁备好一切妆奁物品。这一天,福晋,命妇,嬷嬷们早已替公主换上和硕公主品级的朝服。和硕公主的朝服除了夏青绒,上缀朱纬,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九,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各六,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各三,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金黄绦二,末亦缀珊瑚,青缎为带。金约,镂金云八,饰东珠各一。余制与固伦公主同。

            在福晋,命妇,嬷嬷们为和硕端静公主装扮完毕后,和硕端静公主就要到宫中保和殿和慈宁宫行六肃三跪三叩礼,对母妃及品级妃以上的后妃行各四肃二跪二叩礼。且额驸也要先到午门恭进九九大礼。

            我从未见识过古代的公主大婚。所以我哀求了康熙好几个月康熙才答应我,让我随着送嫁队伍出宫。只是不能暴露身份。等到吉时一到,和硕端静公主便由命妇导引升彩舆,由太监和执事校尉抬舆出宫。和硕端静公主的仪仗在前,校尉执灯笼8对,火把10对。和硕端静公主所乘的轿舆下舆铺路所用的红毡40条。陪送的福晋、夫人、命妇也都乘舆随行到城门。而送亲的队伍则是骑着马送和硕端静公主远嫁蒙古喀喇沁部。一路上围观的群众熙熙攘攘,指指点点。围观的群众都盼着能瞧瞧和硕端静公主的容颜。

            待送嫁队伍出城后,我也乘着马车回紫禁城。折腾了一整天,虽然大婚的人不是我,但是我感到全身腰酸背疼。原来清朝的公主大婚是这么麻烦,这么多的礼节。虽然我同和硕端静公主只有几面之缘,对她不太了解。但是我却发现她似乎很不开心,始终是强忍着笑意。尽管她封作和硕公主,表面上看来无疑是一种荣耀,对她的身份的肯定。但是又有谁愿意远嫁蒙古和亲。虽是嫁给蒙古杜凌王的儿子,但是生活条件确实不比京城的。可怜了和硕端静公主,正值花儿一般的年纪便要远嫁和亲,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马车进了紫禁城我便下马车,我想慢步步行回景仁宫。

            和硕端静公主出嫁了,仿佛紫禁城又回到原本的冷漠。紫禁城里的宫女太监们仍是该干什么的干什么。好象和硕端静公主出嫁的事儿未曾发生。

            正走着走着,好象听到身后有人在唤我,“佟母妃。”

            我微微别过头,四阿哥快步迎上,向我行了个礼,我也微微颔首。

            四阿哥看我身上并不是宫装装扮,便问道:“佟母妃这是打哪儿回?可是去给蓉静妹妹送嫁?”

            我停住脚步,四阿哥这一声蓉静妹妹叫的真亲切,却不愿意叫小熙霖一声熙妹妹。想归想,但我还是我微微一笑,“送嫁倒不是,只是去凑凑热闹。瞧瞧端静公主大婚罢了。也算是送上我的祝福。”

            四阿哥始终是半低着头,想了一会儿,紧皱着眉头问道:“早前皇阿玛为胤禛指了一门婚事儿。指的是内大臣费扬古的女儿乌喇那拉氏·淑惠给儿臣为嫡福晋。听皇阿玛说,佟母妃也认为这门婚事儿是极好的。皇阿玛所言,可是真的?”

            “本宫见皇上为此事儿忧心,只是给皇上提提建议罢了。没有想到皇上倒是采纳了本宫的建议。怎么,莫不是四阿哥认为这门婚事儿不好,不满意?”说完我又看了看四阿哥一眼,四阿哥脸色苍白,咬紧嘴唇,拳头紧握。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四阿哥脸上狰狞,痛苦地表情。

            我又上前几步,站在四阿哥身侧接着说道:“淑惠同本宫是同届秀女,论品性,家势,才华,相貌,样样都是不错的。四阿哥莫要辜负淑惠才是。更不可负了你皇阿玛同本宫的一片心意。”

            说完我便头也不回的继续往前走。只听身后冷冷地一声:“儿臣谢过佟母妃,儿臣定不负佟母妃好意。”

            四阿哥这一句句的“佟母妃”,“儿臣”几乎从牙缝里硬挤出来的。四阿哥每说一句“佟母妃”,“儿臣”都让我寒入心骨。倒不是因为我对四阿哥余情未了,只是因为这像是四阿哥对我的一种咒骂。四阿哥的“佟母妃”我当不起,四阿哥这样的“儿臣”我更要不起。

            只是不管是你发自内心的唤我佟母妃也好,抑或是对我的怨恨也罢。只要四阿哥你记住我是你的佟母妃便好。我希望你日后娶了嫡福晋后就好好待她。淑惠是个好女孩,你千万不能辜负她。

            回到景仁宫,我无力地躺在贵妃塌上歇息。脑海里不停的想,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不会选择认识四阿哥。带给他痛苦,不是我的本意。我原以为他可以释怀,但是他至今却仍然放不下。过去的事儿已经过去,成为历史。即使一切重头再来,也不可能是最初双方想要的结果。既然已经无法挽回,为什么不学会接受?我不求四阿哥能够原谅我,理解我当日的无情。只希望以后四阿哥同淑惠能够生活幸福和谐便足矣。

            想着想着,我便累得倚在贵妃塌上沉沉地睡着了。

            这段日子以来我的心情比较郁闷。调皮的像只猴子的小熙霖经常让我头疼。还有时而会为四阿哥的事儿愧疚。我一直恼自己,如果当时我换个方式解释给他听,或许就不会对四阿哥的伤害就不会像如今那么深。而康熙知道我心情不好,虽变着法子哄我,但是一切都是徒劳。总是欢笑过后烦恼再来。

            我每天得空都去慈宁宫佛堂跟苏麻喇姑说说话儿。苏麻喇姑知道我有心事儿,便给我讲佛经,开解我。只是这次苏麻喇姑并不知道我为何而忧。苏麻喇姑说为人太过杞人忧天了。有些事儿过一阵子便会过去,有些事儿是一辈子都无法改变的,一切随意,不要太过苛求。

            我原不已为然,原来苏麻喇姑说的对。原来这一切都是我太过杞人忧天了。

            在除夕的家宴上,我再次见到四阿哥,只是这次四阿哥是携着嫡福晋淑惠,还有身后跟着的李侧福晋。从四阿哥的脸上,我看到了罕见的柔和而不是近年来的冷漠,我想他现在的生活一定是很和谐吧。这样也好,我愧疚的心也总算是放下了。这下总能一心一意的想办法教育小熙霖这只野猴子了。

            “佟母妃。”淑惠远远地就见了我,走上前打招呼。虽然我同淑惠是同届秀女,也是朋友。但是在公共场合,她还是要唤我一声“佟母妃”,这是最基本的礼数,不能丢的。

            我也微微笑道:“是淑惠。怎么不去跟妯娌们聊聊天,倒是来我这儿了?”

            淑惠含蓄地笑着应道:“多日不见佟母妃,淑惠也是想念着佟母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