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2009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百篇

保存到桌面 | 繁体 | 手机版
品书网 > 科幻小说 > 2009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百篇 > 第87章

第87章

书籍名:《2009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百篇》    作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出去后我想做的第一件事是回学校读书。”赵晓民的眼镜后面闪着泪光。

            大学教育的空当

            传销显然是钻了大学教育的一些空当,这也是诱使一些大学生投身传销的客观原因。

            该案的主办民警韩光认为,像秦永军这样的文化程度低下的传销分子之所以能得逞,和大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也不无关系。

            渝北两千多的大学生传销人员中,90%左右的是正规高校的本科生。“这些学生大多数是因为想找工作或者是为了减轻交学费压力而被骗入传销团队的。”

            韩光在和受害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大多数受骗学生性格内向。这些学生认为,大学教育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条件让他们发挥个性,获得锻炼,而传销课程却使他们获得了演讲的自信和能力,获得了与人交流的能力。传销显然是钻了大学教育的这个空当。

            “参与传销的大部分大学生有着一夜暴富、出人头地的梦想,”韩光说,“传销的洗脑课恰好抓住了大学生的这个心理弱点。”

        申论热点:警惕"陈化粮"背后的陈化

            随着调查的展开再展开,在全国很多地区都发现了“陈化粮”,而且逐渐衍生出一个新名词:“民工粮”。日见理性的公众没有出于对黑心商人的痛恨与对民工的同情而沉醉于谴责的快感中,而是探讨制度完善之途,着实令人欣慰。

            有人说消费者对于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有一定责任。这种说法绝对是有道理:有需求才有市场,辨别能力不足才会被欺诈。因此,只要每个人都坚决不买假冒伪劣商品,擦亮自己的眼睛,黑心商人也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不过仔细想来,似乎有点不对味儿:人们也许因为购买能力低而只能消费价格低廉的商品,也许想少花钱而获得炫耀消费的心理满足感而购买假名牌,但如果明知是毒药,偏偏要去买来吃———这样的人除了想自杀就是精神方面有一定问题。

            看来,就“陈化粮”问题而言,让受害者为害人者承担责任,甚至说受害者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害人者的成长就不那么有道理了。不过,笔者倒是十分清楚持此观点者的良苦用心: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别为了治服小狗而请来了大狼。

            *民工自己来对抗“陈化粮”的销售者以及包工头,实在为难了他们:不拖欠工资、能吃饱饭已经不错了,再说,他们可能知道所吃下的不是新米,却不太可能知道其中的黄曲霉菌能产生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化学致癌物。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了?其实并不十分复杂,只要追问一下就会知道个大概:“陈化粮”从哪里来的?我们经常看到走街串巷收购旧米旧面的商贩,有些“陈化粮”来源于此;但调查表明:“陈化粮”有很大一部分出自于国有粮库。那么,国有粮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陈化粮”呢?由于我们一直沿袭通过国家控制商品粮来保证粮食安全的思路,国家直接收购粮食占市场流通量的比重巨大———粮食流通体制的弊病,导致我们一方面喊着粮食危机,另一方面大量拍卖“陈化粮”。

            只能用来加工饲料的“陈化粮”怎么会上了餐桌?根据有关规定,企业需办理严格的手续才可以购买陈化粮,购买后只能自用,不能转让和倒卖,更不能直接流入市场。但工商、粮食、食品监管部门是否有监管的动力呢?经验表明,没有油水的领域没人爱管、有油水的领域捞到油水后放行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果有了麻烦,只须说一声财力有限,人员不足,权力边界不清即可塞责。

            “陈化粮”只是陈化的粮食流通体制以及陈化的官僚机构生产出来的诸多怪胎之一,如果不从根本上推陈出新,我们的餐桌上还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各种“陈化粮”。

        申论热点:公共管理需要社会化

            最近,国务院召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座谈会。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座谈会上强调,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其实,前段时间在北京和深圳等地早就有一批民间资本被批准进入了城市公共交通和污水处理等领域。这标志着我国政府正在开放公共服务领域,努力实现公共管理社会化。

            以往,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运营,要么由政府一手包办,要么就交给下属企业去办。政府是公共服务领域的唯一“代理人”,既“掌舵”又“划桨”。这种垄断经营导致权力滥用或腐败,使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绩效大打折扣。显然,传统计划体制的惯性,以及政企不分和全能政府观念已经成为妨碍政府公共管理有效性的主要障碍。那么,公共管理到底该何去何从呢?

            “政府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提出了新的公共管理思想。这意味着,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应该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即应把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如今,北京和深圳等地方政府有选择地开放公共服务领域,以期实现公共管理社会化,这无疑是对新公共管理思想十分有益而且有必要的探索。

            所谓公共管理社会化,指的是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改变传统的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将一些政府职能通过向社会转移或委托代理等方式转移出政府,以达到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财政开支的目的。公共管理社会化的目的是引入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机制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不断推动公共管理的自我创新和服务水平。

            由此不难看出,实现公共管理社会化,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可以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加公共服务的供给,通过这种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公共管理中来,从而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从规范意义上来讲,公开招标的“阳光操作”,可以形成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程序,弱化官员的自由裁量权,减少权钱交易的机会,可以避免重大决策往往由“家长”说了算的制度困境。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快公共管理社会化的步伐。

        申论热点:生产安全拒绝“带血的GDP”

            由科技部立项,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发表的《安全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披露:“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到2010年以后才会进入一个稳定发展阶段。在此之前,只要能做到事故高发得到遏制,事故总量增速逐步下降,总体综合指标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就相当不错了。”(7月27日《中国青年报》)

            2010年也许是并不太遥远的,是可以期待的,我却无法因此而乐观起来。一方面,正如课题组对目前安全生产整体形势的判断那样,我国目前安全生产保障水平低,事故形势严峻、令人担忧。另一方面,专家却将我们对安全生产的期待整整推迟了6个年头!专家给出的,不是一个可以期待的目标,而是一个再残酷不过的预期。

            6年时间,还将发生多少起灾难事故?还将有多少人无辜送命?仅以煤矿事故而言,今年7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一位官员透露,今年上半年全国煤矿发生事故1736起,死亡2644人。每生产百万吨煤炭,平均就有近3名矿工遇难。而这组数据,还是在“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已经得到好转”的形势之下出现的。一个行业,半年的时间,便出现如此多的安全事故,我们又拿什么来承受长达6年之久,整个公共安全领域的灾难事故?

            客观地说,事故安全形势的好转,是需要时间的。但这个时间为什么如此漫长?我注意到,研究人员指出了我国安全生产的一些问题:高危险行业在我国GDP比例结构中偏重,政府官员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企业经营者安全意识差,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水平低。也许,GDP比例结构的调整确需假以时日,但是不是为了GDP就必须抛弃“以人为本”?转变政府官员、经营者及从业者的安全意识,非得要6年?

            事故频发,更深层的原因是安全生产体制的问题。对此,我们已经有过无数次的反思:首先,安全生产监管缺乏有效性导致了事故频发,而这种监管失灵,表现在安全监管工作存在权力分散、权力失衡以及执法不严等方面。其次,地方保护主义在作祟。改革体制、治理弊端迫在眉睫,为何还要拖6年之久?如此长的时间,人们对体制改革的信心还有多少?

            假如一年或两年的治理或改革并不足以实现安全生产,那么谁又能保证,在经过长长的6年之后,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必将进入一个稳定发展阶段?说到底,时间并不是安全生产目标的决定因素。

            并非质疑专家的研究成果,也不想轻率地认为安全生产是一项伸手可及的事业。我只是想,明知必将有更多的人去“送死”,我们是不是需要尽快调整经济发展的思路,尽快改革安全生产体制?我们能否放弃一些经济的增长点,而不要那种“带血的GDP”?

        申论热点:怎么看待大学校园创业热

              “我创业我精彩”

            "创业"在大学校园里不再是一个羞羞答答的词语。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大学辍学最终成为全球首富的创业神话,为不少学子所津津乐道。据调查,深圳大学有一半左右的在校生参与打工。一些大学生更是打出了“我创业我精彩”的口号。

            记者发现.新一轮的大学生"创业热”不同以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