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同时通过建立就业保障法,禁止不公平解雇来保护雇员。■
所有失业都是自愿的?
“所有失业都是自愿的”。这是青年经济学者薛兆丰的观点,他认为,人人都计较报酬,失业都是个人“计较”的结果,都是主观的选择,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大学生失业人数近年内的激增似乎可作为这一观点的佐证。
记者从教育部获得的数据是,2001年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只有70%,待业率为30%,约34万人待业;2002年大约37万人待业。截至今年6月20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只有50%左右,大学生的待业率已经达到69万人。
“大学生失业率上升,只是改变了失业者的结构,并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失业人数。”张车伟说,大学生就业完全是个结构问题,我国大学生的总量其实远远不足。“不应该将大学生失业归咎于几年前的扩招”,他认为,在目前还不可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前提下,失业者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会更少一点,应该是评价一种政策优劣的重要标准。
申论热点:依法执政需要新的“稳定观”
几天前有媒体报道,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司法局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对其所管辖的各律师事务所发出“禁接令”,要求他们“不应受理涉及沱江特大污染事故索赔一方的委托代理;推辞不了的委托代理,只能代理其非诉讼活动”。该消息一经披露,迅即引起四川省人大代表的质疑,并受到各方舆论的猛烈批评。昨天则有消息称,当地司法局已经以新的“红头文件”,撤销了前一个红头文件,并承认那份文件“内容确实有不妥的地方,与依法行政精神不符”。
虽然如此,但参照以往的经验,雁江区律师为沱江污染事故受害者提供法律服务的“自由度”,依然令人怀疑。红头文件不难撤销,但行政机关“管辖”司法的冲动,却是强烈而持久的。而这种视法律为行政权力之工具的观念一日不变,行政权力对司法的干涉和控制就一日难以杜绝,是不是借助“红头文件”,则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而改变甚至根除司法工具化的观念,显然是一个艰难而且漫长的过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能政府,不但是经济领域的规划者和掌控者,更是一切社会活动与社会秩序的掌控者和责任人。于是利用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一切工具,协调乃至“摆平”包括各种民事关系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就是政府责任的分内之事。在雁江区司法局的红头文件中,也有要求律师们“积极做好宣传、劝解和疏导工作;涉及该污染赔偿的代理不准收取代理费;各所受理此类案件后须立即向主管局汇报”的内容。其借助“管辖”律师以控制事态、维护“稳定”的思路,显然正是以往传统执政理念的自然延续。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但各种经济关系日益多元复杂,而至无法一手操控,其他各种社会关系也正在呈现同样的发展态势。各种利益群体和社会力量,在法律的统一约束下平等主张各自的权力,以协调各方利益,形成动态平衡,是实现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行政权力逐步弱化直至最终放弃对司法过程的干涉和控制,也是必然的趋势。雁江区司法局的红头文件之所以引起舆论的普遍批评,在于它死守传统的“稳定观”,因而漠视法律的尊严,无视公民的权利,对司法过程的干涉和对公民权利的侵害,都显得格外直接和粗暴。
虽然这一次的具体事件发生在雁江区,但各级行政权力机关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准确判断、正确对待新的社会现实,建立新的“稳定观”,逐步改变传统的社会控制手段,认识并驾驭新型的社会动态稳定,是各级政府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执政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题中之意。
申论热点:大学生写下万言遗书:是什么使他走上不归路?
【新闻视角】8日是第二个国际预防自杀日,主题是“拯救生命,重建希望”。自杀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公共精神卫生和社会问题。
一个人自杀身亡,常常会给家人、朋友带来巨大的内心冲击和生活巨变,内疚、自责和羞耻感成为他们漫长人生路途的心理包袱。家庭之外,自杀造成的这么多人提前死亡或伤害,还意味着更多劳动力的丧失,大量的医疗资源的耗费。而自杀者留下的遗孤的生活、就学业已成为社会问题。
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够完全解释人类的自杀行为,但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对于意欲自杀和正在实施自杀的人,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将是最有效的手段。
今年5月25日,杭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成立,这是全国惟一一家由政府主办的干预中心,短短3个月,该中心已经对450余人进行了心理干预,得到干预的人群中,尚无一例选择自杀。
在我国,自杀是第五大死因,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首位死因。我国每年有25万-28万人死于自杀,平均每天约有750人。此外,每年还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这意味着每天至少有5000人想以自杀结束生命。据统计,在杭州每天至少有30人想自杀。
但是,在这些可怕的数据面前,很多人并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杀”这一话题,杭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赵国秋说,东方文化中对“自杀”这个词十分忌讳,多数人认为是思想问题,其实自杀是一种行为障碍的心理疾病。
“罪魁祸首”是抑郁症
自杀人群中,有精神障碍的人占很大比例。调查表明,所有自杀者中,63%的人患有精神障碍,约93%的自杀者从没进行过任何形式的心理咨询或治疗。
抑郁症是导致自杀行为的“罪魁祸首”,据统计,我国有2000多万抑郁症患者,其中有15%的人有自杀的危险,但目前只有5%得到治疗。
除了精神疾病,自杀者往往与家庭矛盾、婚姻危机、失恋、人际关系问题、失业、经济损失、学业或事业受挫等有关;一些难治的疾病往往对患者构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如癌症、艾滋病等,患者为摆脱痛苦选择自杀。
【案例分析】一个大学生的“求死”心理
今年1月,我省一所高校的一名大四学生在寒假期间卧轨自杀。事后,学校发现他留在电脑键盘上的一张字条,根据字条指示的路径,发现了他存放在电脑中的题为“养蜂人”的遗书。作为一个警示以及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杭州市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保留了这份遗书。
同时还有学校的调查报告,他们对此事总结了经验教训和引发的思考。
其中写道:这位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喜欢玩电脑游戏,平时为人比较内向。学校多次找他谈话,但只是督促他抓紧学习,远离游戏,在交流沟通中,对该同学的人生观和心理状况了解不深;放假后,应掌握学生购票返家的情况,对无故滞留学校的学生要多加关心和爱护。
沉重的遗书
记者仔细阅读了这名大学生的遗书复印件。手捧这份长达1万多字的遗书,心情十分沉重:正值青春年少的大学生,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条不归路?
死者一直在为自杀做准备,他在2003年夏季就以侦破小说的形式写了一篇名为《养蜂人》的遗书,通过调查者的调查,以及逻辑推理死者是自杀还是他杀,剖析了死者追求自杀的原因。
他在自我点评这篇侦破小说时写道:物质世界的东西全是物质,到头来,再伟大的感情和爱情都只不过是人体身体内部这个激素、那个激素的结果,物质的世界太虚假了,思想承担不起这重。
他说,自己为此选择了放弃生命,放弃一切,在生前的半年时间里,他依然活着的意义是为了玩游戏,他是为了玩游戏而活着,每天的生活只是玩游戏、睡觉和吃饭,他感谢游戏让他延长生命。
虽然来自同学和老师的关心很多,但大家只是劝他不要玩物丧志,没有人发现他是因为放弃了生命而放弃学业、放弃一切;也没有人知道他寒假不回家过年的原因;甚至没有人发现他曾有过一次自杀未遂。就在出事的前一天,他独自在宿舍里服用了大量安眠药,并在电脑中记录了自己濒死的痛苦。
遗书片断
2004年1月16日。我想,今天应该是最后一天了……不明白上次我是如何走下来的,我是怎样改变主意多活几天了,总之,到今天为止,虽然世上让我留恋的东西很多,但是,我已经决定了。眼前有药、有酒……可是我为什么在发抖,这个时间家人已经担心起来了吧?担心没有用了……电话也打不过来了……同学们都走了……
妈妈,爸爸,对不起了……你们还有我姐姐,我姐姐哪方面都比我强,你们就当从来没有过我。
好想吐……为什么死这么难受呀……妈妈,对不起。我很聪明,我小学五年级参加市里数学比赛得奖,初中也参加过,得奖,高中也是。我考大学,我是学校的最强者……坐都坐不稳了……
零点40分醒过来,我吐了一地,凌晨4:46,酒完了,药完了,我却还活着……多么讽刺呀……
原来切脉也这么难,唉,究竟如何才能死得掉……
【专家解读】
自杀是有先兆的,可提前干预
这份遗书复印件一直锁在心理专家赵国秋的档案柜里,在之前的几次关于心理话题的采访中,他已经不止一次提到过这位自杀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