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知否13
吴大娘子的马球会顺利结束,王大娘子领着意犹未尽的孩子们回家,中途在玉清观歇脚,王大娘子进了殿内拜真人,而盛明兰则因为她生母的排位供奉在这,就去了另一个大殿给卫小娘上香。
盛长枫眼睁睁的看着明兰进了一处大殿,身边的小桃却留在了门口。
大殿的后面,另一道门口也守着一个人,正是齐小公爷的小厮不为。
盛长枫对着身边跟着的曲水使了一个眼色,曲水立即快步离开,片刻之后,气喘吁吁地回来,对着他点点头。
“辛苦了,喝点水吧!”盛长枫递给曲水一杯水,让他歇一歇,省的一会让人看出他离开过。
拜过真人的王大娘子瞧着时间也不早了,就准备带着刘嬷嬷离开,因为去的方向有点远,就决定从另一处大殿穿过,谁知刚到附近就听见里面有男女说话的声音。
“真人面前也不知道避讳些个,也不怕真人怪罪。”王大娘子鄙夷的小声对刘嬷嬷说道。
刘妈妈难得的没有附和她的话,而是犹疑的说:“大娘子你听里面说话的人,像不像六姑娘和齐小公爷的声音。”
正要绕开的王大娘子脸色一僵,不可置信的停住脚步将耳朵往偏殿送了送,果然里面正是盛明兰和齐衡在说话。
“我今生非你不娶!”齐衡。
“我曾在生母前盟誓,宁为农夫妻,不为公府妾,你还是趁早断了这个念想吧!”盛明兰。
“谁要你做妾了,我是要娶你做我妻子,正妻原配。我一定会求的母亲同意,去你家提亲,写族谱上祠堂,三书六礼,大轿入门。”
“你心里是有我的,只是你不敢认罢了。”
······
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王大娘子和刘嬷嬷就站在外面淋着雨,硬生生的等到了里面的人都走了,确认是她们猜的那两个人,她们才对视一眼,看到了对方的震惊。
·····
晚上盛紘听说盛长枫和盛明兰今天在马球场上大放异彩,高兴的不得了,当下就决定去林栖阁找林小娘,结果半道被大娘子截去了葳蕤轩。
他还以为大娘子是为了和林小娘争风吃醋,心里还挺美,谁知刚一坐下,王大娘子就给他放了个大雷。
“你说什么?明兰和小公爷在玉清观独处一室,小公爷还私下发誓求娶明兰?”盛紘当即炸庙。
齐衡身份贵重,家世显赫,在齐衡来盛家求学时,他不是没动过心思,可是两家门第差的太大了,平宁郡主绝不对会让儿子娶一个五品小官的女儿,还是个庶女的。
想明白了这些,盛紘也就歇了这个心思,甚至还在林小娘提起的时候,严词拒绝了。
没想道齐衡竟然看上了明兰,甚至两人不顾礼法,私下往来。
这世道婚事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是齐衡父母过来给齐衡提亲求娶明兰,盛紘绝对能高兴的一蹦三尺高,直接同意这门婚事。
可是齐衡私下和盛明兰求娶,这事情性质就变了。
“低声些!难道光彩吗?”王大娘子瞪了他一眼。
“不会是你瞎编排明兰的吧!”盛紘还是不相信。
齐小公爷是什么人?那是齐国公和平宁郡主的独苗,他能看上明兰?
王大娘子见他不信指天发誓:“这些我和刘嬷嬷亲耳是听到的,一个字都没有瞎说,我们还亲眼看到里面人一前一后出了大殿,清清楚楚,就是明丫头和齐小公爷。”
“明丫头也是要叫我一声母亲的,我岂会编排她的瞎话,而且还是这种败坏门风的事,这对我有什么好处?”
“小公爷如果是真的想娶明兰,大可让他父亲母亲来盛家提亲,到那时我高兴还来不及,可是偏偏他们两个独处一室·····,这,这要是传了出去,外面还不得说我们盛家家教不严,到那时华儿在婆家怎么抬得起头,如兰还要不要嫁人。”
盛紘阴沉着脸听着王大娘子说完,心中怒火不住的上扬,一刻也忍不了,直接起身气势汹汹的去了寿安堂。
之后的事因为念力用光了,盛长枫也就不知道了,直到第二天早上起来才知道盛明兰被罚跪了祠堂,禁足寿安堂后,家里也传出来要给几个女儿尽快相看人家的消息,就再没了下文了。
估计是盛紘虽然生气盛明兰和齐衡私下往来,但是心中也存着一丝侥幸,想着齐衡真的能劝他母亲平宁郡主来提亲。
这压根就是不可能的,平宁郡主憋着劲要给儿子找一个德才兼备,家世显赫的世家嫡女做妻子,根本看不上盛家。
盛长枫不再关注盛明兰的事,继续按着自己的计划行事。
那天在马球会,他初步打开了社交圈,这几天不少人给他下帖子邀请他参加诗会之类的活动,他择优挑选了几个参加,诗会上有目的继续展示自己的学识能力,吟诗作赋,独占鳌头,一枝独秀,成功吸引了兖王身边人的关注。
这世道人才难得,兖王和邕王夺嫡之争中已显势微。尤其是皇帝借助盛紘敲打朝臣之后,他的日子就更难过了,他现在迫不及待的想要吸收人才到自己麾下。
就在这个时候盛长枫恰好出现在了他眼中,自然就引起了他的关注。
而引起兖王关注之后,盛长枫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适时的收敛身上的锋芒。和周围兖王派来接近他的人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不卑不亢的态度。
对他们抛过来的橄榄枝,恍若未闻,不予理会。
笑死!
他是什么小垃圾吗,随随便便来个人就能把他招揽。
就算不是兖王亲自过来,也得是他身边有分量的人过来才行,不然显得他多没身份。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之后,盛长枫依旧保持这种不主动、不拒绝的态度,让对方颇感无趣,直到对方即将失去耐心的时候,他直接给对方扔了一个大雷。
《武备志》跨过时间的长河,借盛长枫的手从明朝来到了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