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页
而至于同样受迫害的封建社会的下层统治者,宝钗为刑岫烟掩盖当衣度日的事实,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面子。
她还设法拉拢黛玉,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窝、糖片。
甚至就连赵姨娘这个众人嫌弃的女人有时也能得到一份宝钗送去的礼物,令她受宠若惊。
至于遇到她在宝玉面前谈论仕途经济,惹恼了宝玉当面给她下逐客令,宝钗为求两人关系和谐自然不能发火,也只是努力把愤怒和不满深藏心底,面上却不露声色一笑了之,让挑剔的袭人也对她的端庄贤惠大度宽容赞叹无比。
这是说待人上,而处事上,这也是个极聪明的女人。
薛宝钗是个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的人,装得在人前看起来温婉敦厚,确实是比舌灿莲花之人让人喜欢,“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是个即便放在现代社会也极有用的处事原则,这也使她凡事不会像林黛玉一样尖酸刻薄妄加评论,只会充耳不闻佯装不见,心里却透亮透亮的。而这一缄口不言的习惯却着实令封建统治阶级的主子们高兴,毕竟谁没做过几个见不得人的丑事,只盼着天知地知我知别人都不知才好,即便有人知道了,不能杀人灭口也希望剪了人家舌头的好,而没有人说出去,这是再好不过的了。
由此可见这确实是一个圆滑世故的人。
薛宝钗这个人,不仅仅会做人,也是个会表展现才能的人,才女说不上,却也不负了古人的文学教养。(虽说这都是曹雪芹的才气,就姑且当做是薛宝钗是个才女吧。)
史湘云要起诗社却没有钱,薛宝钗便趁机替她设东。撇去她为了拉拢史湘云,顺带讨好了老太太等一干封建家长这一条极好的自我推销方式,单看她对诗社的热情,她的才情却也足见一二。
薛宝钗幼年的家庭环境富有充足的文化教养,这给了她一颗七巧玲珑心,也使得她拥有了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乃至诸子百家和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连以“杂学旁收”所称著的贾宝玉也不可望其项背。比如元妃归省时曾对贾宝玉诗中“绿玉”改“绿腊”有一二指点,还有为史湘云解释“棔树”。她对于艺术创作理解深刻,见解精辟独到,论画时懂得艺术家一定要胸中有丘壑才能表达出真实的内心感受,还有在诗词创作中要各出己见但求标新的想法,都是要有深刻的文化底蕴方能阐释的。而这一切都在向人展示她是一个确确实实的才女。
欣赏一个人物不单单是因为喜欢她的优点,同时也是要知道这个人的缺点的。薛宝钗这人,简直是个为适应封建社会统治而设计出来的妙人,却也逃不出虚伪的托辞。
疯和尚所说的“金玉良缘”她看不上,嘴上说着胡说八道,一边贾宝玉在她生病时看望她,她又要翻来覆去地去看贾宝玉的那块玉,一边还将那块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借了丫环的口顺势说出一句“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以引起贾宝玉的注意,还要掏出自己的金锁来现现眼。
另一边,元妃赐下来的红麝串她也是招摇过市地戴着,明明不爱花粉绿玉,只因为这是她和贾宝玉一对的,旁的人没有,就要这么不中了自己的意。而这正是暗示只有她才是天命所归堪配贾宝玉的人。
要我说,这就是虚荣作祟。
其实贾宝玉也没什么好,一个不追求上进的公子哥,依仗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贾府,四大家族不过是同气连枝,却也不至于家家联姻弄得纠缠不清,另一方面薛宝钗本身就是个才女,又是个能适应封建社会的活络人,哪里又犯得着上赶着去给贾宝玉做女人呢。
然而换一句话讲,一个封建社会荼毒的女人,除了嫁个好人家才能有个好归宿,她又能怎么样呢,先前为了更好地活着而成为了一个圆滑世故的人,为了待选进宫又要努力变得才华横溢叫人喜欢,现时为了能叫人瞧得起嫁个“大户人家”又要小意奉迎,确实是可怜又可悲。然而又有什么办法呢。
虽说是喜欢薛宝钗这个女人,却也为她着实心生怜悯。
什么时代都要有她这样的人,迎合了社会的要求,成了家长眼中的好后生,从而平步青云、妾生贵喜,虽说是个能一辈子好好过活的人,却也不免空虚难过,只因为没有向着新时代迈进,没有为了新生挣扎着逃脱和献出一份力量罢了。
也或者这就是曹雪芹的意思?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做个笑脸逢迎的富贵如意假君子,也总比沈三白没了妻子祖宅落得个满身狼藉,一生清明却也难得无忧的强。
未有销魂时,空自嗟哀叹。
参考文献:
《红楼梦的鉴赏与研究》
《薛宝钗性格特点分析》顾玉阶
《红楼梦评论》王国维
《王海洋:薛宝钗人格心理内涵论》明清小说研究
中国古代名人成长故事(15)
寒山《城中蛾眉女》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寒山《城中蛾眉女》
城中蛾眉女,珠佩何珊珊。
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
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
【注释】:寒山,是唐初的一位隐逸山林的有名诗僧。他的诗常以明白如话和富哲理性的语言,写山水景物,也有不少讽喻人情世态之作,此诗即属于后一类。
【翻译】:城中有美女,全身珠光宝气还发出声音。在花园中对花调戏对鹦鹉逗趣,夜晚在优美的月光下静坐弹起琵琶。在三月里唱起长歌,跳起万人欣赏的短舞。所有事物未必能长久如此,就像夏天开的红火的的芙蓉却不胜寒。
【赏析】:这首诗语言通俗浅显,用的却是当时流行的五言律诗格调,平仄谐律,对仗工稳,具有时代特色。诗人针对尘俗繁华世态,进行讽刺冷嘲,隐寓佛家哀乐相生,万事皆空的禅理。开始两句,描绘一位城中美女的花容月貌和华贵盛妆。“蛾眉”,素来是形容美女的代词。“珠佩”,是概括人物全身珠光宝气的神态。“珊珊”,佩带珠玉所发出的响声。两句诗把这位美丽盛妆的姑娘写得有声有色,光彩照人,渲染荣华富贵的场面。三四两句描写她在家早晚不同的富贵闲雅生活,由上下两句分写。
白天,她在自家花园里对花调戏鹦鹉逗趣,夜间,静坐幽美的月下弹起五音繁会的琵琶而自得其乐。五六句则表现她那出色的社交活动,每逢出现在宴会场面,无论是长歌,或是短舞,总是使得人们久久陶醉,万人倾羡。然而,这一切都是浮云流水似地不能久住,无可留恋,因为所有事物都离不开生死轮回、盛衰兴替的自然规律。于是诗人悯然发出警告:“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借用夏天盛开的荷花作象征,冷峻诫谕人们:别看夏天的芙蓉开得红火,秋风一起,很快就会荷盖枯尽,菡萏香消,一切美景都不可能永远存在啊!
此诗借“城中蛾眉女”的冶容才技,比喻人间高贵荣华,以“芙蓉不耐寒”的“花无百日红”比喻“人无千日好”的好景有限,言近旨远,形象生动,阐扬了佛家哲理,也起着讽时警世作用,不失释子本色。又将当时兴起的约句准篇的五律形式加以通俗化,可谓善于妙用。
【阅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