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双方谋划
丢下暹罗一众人等,朱由检径直迈入王宫宫门。
那莱的王宫虽说没有紫禁城那么宏伟巨制,但却也算得上些许富丽堂皇。
整个王宫占地大约三百亩,依偎在湄南河畔,可以说是整个阿瑜陀耶城内最为壮观的建筑群。
进入宫门便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鲜花盛开,四周树影婆娑,满目芳菲,佛塔式的尖顶直插云霄,鱼鳞状的玻璃瓦金光灿烂。
而王宫内最多的装饰品就是各式的动物尸骨,诸如象牙等,甚至朱由检还看到了一具完整的大象尸骨矗立,其他如雕刻、绘画等亦是不计其数,对于这王宫朱由检倒是非常满意。
“两位卿家,给那莱等人重新安全住处,这王宫朕要了。对了,传朕旨意:明日就在这王宫进行册封仪式。”
“请陛下放心,臣都已经安排好了。”堵胤锡伸手指路,恭敬道:“陛下,您这边请,一路上舟车劳顿,还请陛下注意龙体,今日臣等为陛下守护。”
朱由检微微颔首,表示满意:“甚好!两位卿家,暹罗国内目前可有针对朝廷的叛逆?”
一旁的孙可望见状,立刻上前一步,拱手回答:“回陛下,这阿瑜陀耶王朝统治已久,在暹罗确实有些声望,且我大明虽是天朝上国,然这些暹罗小民与欧洲无异,都是些野蛮粗俗之辈,几股乱民臣只需挥手之间便可将其剿灭。”
事实上,自从堵胤锡和孙可望联手攻占了东南亚地区后,整个区域对于大明的态度呈现出顺从的趋势。
而暹罗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自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作为东南亚曾经最为强盛的国家,其自尊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的。
自从其被大明击败后,几个逃出去的暹罗贵族便利用其影响力,组建了几支小规模军队,专门针对明军进行袭扰,希望有朝一日能通过此等方式复国。
“噢?两位卿家,此事可拖不得啊。”朱由检一脸严肃,目光犀利如电,叮嘱道:“现在欧洲战局已然愈演愈烈,我大明在资源的需求上是大大增加,为配合欧洲战事,朝廷必须占领多个资源地,以供物资,所以这暹罗乃至整个东南亚必须要稳定,这亦是朕对尔等的要求。”
堵胤锡和李定国对视一眼,点头应道:“陛下,其实臣等二人已经做好完全部署,相信这些叛逆不日就将会全部授首~~~”
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好,那朕就多呆几日,等着尔等的好消息了!!!”、
......
另一边,那莱王等一众暹罗人等,被安排在距离王宫数里的一栋两层小楼房内。
这栋楼房看起来有些陈旧,但仍然保持着一定的规模和气势,据说,这栋楼房乃是法兰西人所建,明军到来之后,这法兰西人自然是吓得早已跑路了。
这栋楼房虽然比不上王宫的奢华和宏伟,但对于王室这数十人来说,挤一挤还是可以住下的,房间内布置简单而整洁,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尽管环境相对简陋,不过对于暹罗王室成员们来说,这里已经算是一个安全且舒适的栖身之所。
“嘭~~~”楼房最大的一个房间内,一个价值不菲的装饰落地而碎。
“明国皇帝简直是欺人太甚!!!”那莱王青筋暴起,怒不可遏,似乎是对大明皇帝的安排极度愤怒。
“还请国王陛下再忍耐几日,臣已经与复国军取得联系,明日的册封大典就是那大明皇帝的灭亡之日~~~”见那莱王如此愤怒,暹罗昭披耶—哥沙班说道。
暹罗的爵位分为两种,一种是官职爵位,一种是皇室爵位,其分为五等,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昭披耶(公爵)、披耶(候爵)、披/帕(伯爵)、銮(子爵)和坤(男爵)。
还有一种爵位是蒙,然这蒙不属于五爵之内,哥沙班即属于最高爵位的昭披耶。
对于哥沙班,那莱还是颇为信任的,这个人虽然偶尔会让人讨厌,但在关键时候还是很靠谱的。
因此听其如此笃定,那莱不禁略微压制怒火,追问道:“明国人虽说可恶至极,但其实力之强,可是有目共睹的,你有多少把握?”
要知道,整个东南亚地区,大明总共驻军有三十万,其中十万是大明正规军,另外二十万则是倭国的奴仆从军。
而在暹罗各地,总共有十五万驻军,北方的清莱,东方的乌汶等都有驻军,其中阿瑜陀耶城更是重中之重,除了五千的明军精锐外,还另外驻防了两万倭奴仆从军。
这样的兵力部署,足以让那莱王望而生畏,所以,那莱必须要谨慎对待,不敢轻易冒险。
“陛下,明国看似确实非常强盛,不过其树敌太多,经不起一场巨变,所以实则是外强中干呐。”哥沙班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继续分析道:“况且城内虽有数万明国军队,但明国人只有数千而已,再者这里是暹罗,我朝上应天意,下承民心,只要陛下振臂高呼,万千子民必定会群起而攻之,再加上早已潜藏在城内的三万大军,到那时,擒住明国皇帝都不在话下啊~~~”
不得不说,哥沙班的此番言语,再加上今日所受之侮辱,确实让那莱动了心。
想他阿瑜陀耶王朝统治暹罗已然数百年之久,一直以来都是这片土地上的霸主,如今却被一个外来者轻易地压制,这口气实在难以下咽。
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将明国皇帝拿下,不仅可以挽回面子,还能恢复阿瑜陀耶王朝往日的荣光。
如此一来,呵呵,失去的地位和尊严都会重新回到自己手中。
想到这里,那莱轻声问道:“你准备怎么做???”
见国王采纳了自己的建议,哥沙班凑近道:“陛下,明日的册封大典无论明国皇帝如何羞辱陛下,还请您暂且忍耐几分,等结束明国皇帝返回时......”